叶浅予《富春人物画谱》连载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5月21日 10:06:15 |
(四十八) 集镇闹 开市早(叶浅予) 新合索面 桐庐米粿 酒酿馒头 集镇闹, 开市早, 包子馄饨一肩挑。 此图描绘的是集镇早市的热闹场面。突出反映的是小吃摊点的场景。 画面上方绘有卖鸡鸭的摊位和卖鱼的摊主。此图主角当然是早餐摊主和顾客,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这些早餐摊点都是活动的。摊主赶早来此设摊卖小吃,早高峰时间一过,便可打道回府。日复一日,乐在其中,既方便了他人,自己也能养家糊口。 这样的“浅予速写”,正是生活速写的典型作品。 此画运用上中下构图,虚实相间,重点突出。 一座城市的早餐饱含着一座城市的味道,早餐中的“桐庐味道”是每个桐庐人从小到大的美好记忆! (四十九) 盐浸虾皮咸豆浆,现炸油条吃得香(叶浅予) 叶浅予在家乡油条摊前(桐庐县档案馆藏) 此画与前一幅《集镇闹 开市早 包子馄饨一肩挑》题材高度相似。只不过前一幅描绘的是乡镇集市流动小吃摊的场景,而这幅则是县城固定小吃店的场景。这幅“浅予速写”,同样生活气息浓郁。 作品描绘的是豆浆油条小吃店。三位店员,各司其职。男的在切油条,女的一边炸油条一边招呼顾客。里间的另一男子在盛豆浆。两位顾客一洋一土。西装革履的男顾客手挎公文包,显然是买份早点要匆匆赶路。而一名买菜回来的女顾客一手捧豆浆,一手拿油条,吃得津津有味。画上所配文字是:“盐浸虾皮咸豆浆,现炸油条吃得香。” 大饼油条豆浆是桐庐县城特别受欢迎的早餐,长盛不衰。城北老城区东门头一带,至今都还有这样的小吃店,每天顾客盈门。 (五十) 一乡两家庙(叶浅予) 一乡两家庙, 砸了又重造。 龙王治旱魔, 荡江管水妖。 画面上高处山头上,画着龙王庙,水边是荡江庙。庙里正中各有造像。关于此两庙,叶浅予在《故乡近事·开辟雪水岭》一文中写道: 新合乡贴近浦江的最后一村名叫引坑村,连着浦江的大梓村,由一条河源大溪连接。溪流弯曲处有座小山是两县的交界山,山脚有座荡江庙,旧庙已毁,新庙建成不久。我问浦江人此庙为何叫荡江?答云:河源大溪,源出浦江,遇到大雨,必发大水,大水一来,两岸田地被淹。看来,这座庙是为镇压洪水而建的。事也正巧,雪水岭南坡有条九曲瀑,瀑下有座龙王庙,旧庙几剩残墙,新庙的梁柱才架好,好事者在墙上题了一副对联: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水不在深有仙则名。看来“龙”和“仙”两个字错了地位,使人不能理解。据说遇到干旱季节,山南一带农村都要到这里来求雨。两座庙都在新合,龙王为天旱求雨而立,荡江为镇压洪水而立,菩萨各自分工,又造成奇妙对立,和我们人间一样,同样有分工,也同样有对立。 如今的新合早已“旧貌换新颜”,随着雪水岭隧道打通和各类水利设施建设,新合的交通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不仅解决了水旱灾害困扰,更让新合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山乡。 文字、图片 董利荣《叶浅予〈富春人物画谱〉解读》 叶浅予艺术馆 |
原标题: 叶浅予《富春人物画谱》连载 |
作者: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