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碗现包馄饨,不少人吃了二十多年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5月22日 09:39:01 |
一只砂锅,奶白色汤底,随着热汤翻滚的馄饨,再撒上翠绿的葱花……这一碗砂锅馄饨桐庐人吃了二十余年,可以称得上是老底子的“桐庐味道”。 “从这家店开业起,我就是这里的常客了!”今年74岁的郑鑫源老人表示,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钟情于这碗现包馄饨。 创业者的转身 “巧口砂锅以前叫乐口砂锅,开业于1998年。2006年,我从上海回桐庐,接手舅舅的小吃生意,并改名为巧口砂锅。”巧口砂锅创始人孙军回忆公司的发展历程,“在上海工作时总是耳闻商标、注册等,让我对品牌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当时只是家小吃店,但我已经萌生了注册商标的想法。” 在上海从事水晶设计工作的孙军,2000年左右就能拿到每月上万元的工资。但是为了照顾家庭,他选择回到桐庐,从一名白领变为了小吃店店主,“落差很大,但是干一行就要把这一行干好。” 当时,孙军几乎独自包揽后厨所有工作,从剁馅、调馅、煮馄饨、出餐,都由他完成。“一般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干到晚上9点,中午2点到下午4点能休息一会儿,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不想丢失任何一个客人。” 孙军包馄饨的手艺一直没丢,“哪怕是现在,我一分钟都可以包上15个馄饨。” 在经营过程中,孙军展现出敏锐的商业嗅觉。那时许多餐馆虽然挂着“内设空调”的招牌,但往往只在有客人时才开启。孙军却反其道而行,每天10点气温升高后,他就将店内空调开足,“要把温度调得足够低,让路过的行人都能感受到阵阵凉意。”他解释,夏天天热,很多人都不愿下厨,一个凉爽舒适的环境自然能吸引顾客来吃碗馄饨。 好味道加上舒适的环境,巧口砂锅的生意越来越旺,陆续在桐庐开设5家直营店。 老味道的新传承 孙军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认为,随着时代发展,馄饨的口味应该更符合当代人的喜好。2008年起,孙军就开始外出考察学习。如何让馄饨更Q弹、口味更丰富?他到处寻找“秘方”。 “外出考察后我开始感到焦虑,看到连锁品牌成熟的标准化运营,我意识到必须加快升级步伐。”孙军表示。 为此,他投入50多万元引入专业内训团队,全面升级门店运营标准:统一品牌视觉形象,规范员工着装要求,佩戴口罩、帽子,建立严格的清洁消毒流程。这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巧口砂锅从传统小吃店向现代化餐饮品牌蜕变。 2012年到2015年是巧口砂锅在变革中砥砺前行的关键三年。孙军回忆:“那段时间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新旧经营理念不断碰撞。很多老员工抱怨标准化流程束缚了手脚,但我坚信:传统模式能维持生存,而标准化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经过三年的坚持与磨合,孙军的标准化愿景终于落地生根。在此期间,他创立了桐庐睿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正式注册“巧口砂锅”品牌商标,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桐庐味道”的品牌化之路 如今,巧口砂锅开启品牌化加盟新篇章。截至目前,巧口砂锅在全国已拥有100余家门店,形成了以江浙沪为核心,辐射贵州、深圳等地的经营网络。 2016年,为确保馄饨口味统一,孙军成立了标准化生产作坊,统一制作馅料和馄饨皮。2020年,他投资200万元打造中央厨房并获取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生产速冻产品,合作模式也更多样化,除了销售馅料,还能提供配套设备等。” 此外,孙军也一直致力于推广桐庐。早在桐庐打造“桐庐味道”品牌之前,孙军就在冷冻食品的包装袋上融入桐君山、桐君白塔、富春江等桐庐景观元素,并凸显“桐庐大馄饨”等字样,让更多人知晓桐庐。 我县推出“桐庐味道”品牌后,巧口砂锅成功获得授权。“此前在外地开店时,当地要求使用‘桐庐’字样的招牌需经过审批。现在获得官方授权后,这些步骤都得以简化。”孙军表示。 如今,凭借“桐庐味道”的官方授权,巧口砂锅可在全国门店的招牌、装潢中自由融入这一地域品牌标识。 “很多外地顾客最初并不知道桐庐在哪里,但通过‘桐庐味道’的品牌,他们不仅记住了这个地名,更记住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风味。”孙军说。 从一碗馄饨到连锁品牌,孙军用近二十年诠释了传统美食的现代化转型,这既需要匠心的坚守,更需要创新的勇气。“一砂一锅一巧口,排队排到春江口”,这句食客在看到巧口砂锅太平弄店的排队盛况时写下的“顺口溜”,时至今日,仍是巧口砂锅最生动的品牌注脚。 |
原标题: 这碗现包馄饨,不少人吃了二十多年 |
作者:记者 金轶润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