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浦村位于江南镇东部,与富阳场口镇一溪之隔,杭千高速、320国道穿村而过,区域面积1.74平方公里,全村人口2378人,共680户。荻浦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村地域面积较大,居住密度高,村民卫生意识差,再加上一直来,村两委会忙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卫生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环境卫生状况一直不如人意,“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环境卫生差已成为该村的一个“污点”和村民意见的一个“焦点”。2008年,荻浦村以“清洁桐庐”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大力开展村庄整治,积极创建“十百”工程和生态村建设,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抓制度、强措施
制定了卫生整治工作计划、卫生管理制度、保洁员职责、保洁监督制度,把清洁乡村工作列入村规民约中,与农户签定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发放倡议书,出台了一些相关激励机制,如鼓励农户房前屋后增加绿化率、硬化率补助机制,鼓励农户粉刷赤膊墙补助机制,鼓励农户改厕补助机制等,大大增加了农户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合力抓整治的氛围,使清洁乡村活动深入人心。
二、抓队伍、实基础
成立了“清洁乡村”三年行动工作小组,并落实一名村委委员担任的卫生专管员,负责日常事务;公开招聘了9名保洁员,实行分区分块全日制保洁;聘请村民代表、优秀党员、老年协会等5人为义务督查员,每月两次对全村卫生保洁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使清洁乡村工作有人管、有人做、有人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卫生管理格局。
新增垃圾桶100只,清运垃圾的机动车2辆,投资3万多元将近15亩的垃圾填埋场1个,使村里的垃圾有人扫、有地方放,有地方处理,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垃圾处理程序。
三、抓重点、攻难点
以宋家溪、古建筑遗址、破败屋基为难点,以无人居住区、房前屋后、里弄小巷、水塘沟渠为重点,组织60余人的整治队伍,动用大型挖机,进行了地毯式的集中整治。共投入卫生整治费18万余元,人力2337工,清运垃圾780吨,清理河道5110米。在整治中,结合卫生村、生态村、“十百”工程、村庄整治等创建项目,进行了大规模的硬件基础建设,先后建起了占地10亩的体育休闲健身广场,亮灯工程、污水处理系统,改水改厕工程等。硬化村道19550㎡,拆除旧危房1320㎡,拆除破败建筑1500㎡,新装路灯49只,绿化37400㎡,农房赤膊墙美化1.5万㎡,累计资金投入35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我村硬件基础建设。
四、抓管理、促长效
“清洁桐庐”活动是一场永久性的工作,要巩固整治成果,关键是抓管理,促长效。该村于2008年进行了保洁员招聘,签定了保洁工作责任制,实行了淘汰制,推行了定人员、定报酬、定职责、定考核“四定”的农村保洁员队伍管理机制,村两委班子实行分片负责,上班前对自己片里的卫生保洁情况进行检查,并由卫生专管员把检查情况汇总反馈给保洁员。同时,组织了卫生专管员和保洁员到先进村参观取经,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了业务指导和培训,大大提高了保洁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日常保洁工作得到了长效的保障。
总之,通过“清洁桐庐”工作的开展,大大推动了该村新农村的建设,带动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清除陈年垃圾的同时,也清除了村民脑海里陈旧观念和旧有的生活陋习,在村容村貌改变的同时,村民的思想及行为规范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