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村位于分水镇的东南面,一面临江,三面环山,是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村庄,非常适宜居住和生活。新龙村共有农户404户,人口1303人,耕地面积1696亩,山林面积13390亩。行政区域面积9.7平方公里。2008年,新龙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功创建了杭州市“十百”工程示范村、计生文化村、体育文化特色村和县级园林绿化村。
自“清洁桐庐”活动开展以来,新龙村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围绕争创“最清洁村”的目标,扎实开展了“清洁家园”活动。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新龙村把“清洁家园”活动作为2008年村里的重点工作来抓,村两委会多次召开会议,认真讨论、合理布局、建立相关卫生制度,还召开了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决定采取有效合理的卫生整治和长效保洁措施。
通过会议和向村民发放“告村民书”,向村民宣传了这项民心工程,呼吁广大村民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环境保护意识,杜绝一切不文明行为。通过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制作“清洁家园”活动的宣传标语,结合“十百”工程,在墙体绘制环境卫生的宣传画,结合远程教育,为村民播放有关于环境整治的电教片,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二、多措并举,努力营造和谐家园
1、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通过有力的宣传措施,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和响应,全村404户农户都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在全村上下掀起了一场环境卫生的大清理,彻夜清除房前屋后、河道水塘、路边沟渠的陈年垃圾,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新购置了垃圾桶80只,三个自然村共设置垃圾桶165只,配置手推车6辆,新建无害化公厕3只,污水处理池3只,垃圾填埋场3个。
二是建立日常保洁机制。落实村保洁员4名,全村垃圾实行集中填埋处理,并建立了门前三包、分片包干、日清日处的卫生制度。每三至四户人家设有垃圾桶一只,村民生活垃圾、公共场所的垃圾由保洁员每天收集并运到垃圾填埋场。
三是建立考核奖励机制。组织开展了“清洁家庭”评比活动,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村民当中形成一种“比干净、比整洁”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建立了保洁工作考核机制和保洁资金的保障机制,落实长效保洁措施。
2、大力推进改厕治污工程
一年来,全村共改厕150余只,农户卫生厕所复盖率达92%。实行了分户式、联户式办法治理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容积量为280立方米,受益农户达69%以上。
3、积极开展环境美化工程
从新龙大桥桥头进入龙潭开始一直到休闲中心,村道两旁种上松柏、紫微等花卉苗木进行绿化,绿化面积4800平方米,总投入超过26万元;在村道两旁种植树木,使道路绿化;在村民集中休闲场所建绿化区,使村庄绿化;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使山林绿化。
4、着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新建灯光篮球场2个、室外健身苑点3处、老年活动中心2处和“龙潭文化园”。这些公益性设施建设都很好地起到了村容美化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明确责任,发挥党员监督作用
因村制宜,充分利用党支部服务区的功能,让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清洁家园”活动中来,新龙村党支部分为三个片,分别成立各自的服务区,每个党支部服务区、党小组都有自己的环境卫生责任区,服务区负责人和组长为责任人,三个支部副书记分别为三个自然村的环境卫生责任人,每个党员队长、村民代表又是所联系农户的环境卫生责任人,这样就形成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并积极引导村民共同参与,不怕辛苦、任劳任怨,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服务区的功能。
自2008年6月成立党支部服务区以来,共组织开展党员“清洁卫生”义务活动3次,参与的党员干部达60人次,深入农户房前屋后、河塘、水沟等卫生“死角”,有效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主动参与。
村里党员干部组织的卫生监管工作小组不定期地对农户“三包”责任区和村里公共卫生区域等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和相关问题及时向村主要负责人汇报,及时处理、整改、落实责任。
通过“清洁家园”活动的开展,村庄整洁了,河塘干净了,墙上的卫生宣传标语增多了,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愈加浓厚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了,享受到了清洁卫生所带来的品质生活。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找差距,拉高标杆强信心,真抓实干,努力营造一个更干净、更整洁、更美化的新龙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