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武山村位于桐庐县西北部,紧靠分水江流域,属城郊结合部。全村3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97户农户,在册人口284人,外来暂住人口1000余人。人均耕地0.11亩,山林面积2906亩,集体固定资产800余万元。大小企业40余家,2008年工业总产值4亿元,农业总产值115万元,人均收入10118元。先后被评为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杭州市文明村、卫生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忘抓好环境卫生工作,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明显改善。2008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文明清洁西武山为目标全面开展“清洁家园”工作,切实加强村庄卫生整治,大力宣传爱国卫生,提高了全体村民的文明、
一、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一年来,村两委班子始终以卫生整治为重点,以争先创优、营造农村优美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增强群众卫生意识。通过制定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要求,细化工作责任,落实人员、经费、措施,丰富活动内容,争创“最清洁村”,确保清洁家园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在 2006年聘请保洁员,实行村庄动态保洁的基础上,成立了“清洁桐庐”工作小组和卫生监督小组,建立了工作考核制度,明确评比标准和考核奖惩制度,由村民代表对清扫工作进行考核、抽查和评比,并建立相配套的垃圾中转站。同时,将创卫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一并纳入村总体工作安排,确保了“清洁桐庐”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二、创新载体,广泛宣传
利用各种方式抓宣传发动。张贴“清洁桐庐齐出力,美化环境同得益”、“你我多一份自觉,村庄多一份清洁”、“少一处垃圾,多一块净土,少一点污染,美一个家园”等宣传标语。为每家每户和驻村企业发放“村庄洁净、心情亮丽”的印字围裙、环保袋、美化家园资料等宣传品。并反馈“清洁桐庐、清洁家园”全民参与知晓率意见表。于此同时,在杭州娃哈哈剧团送“文化下乡”活动中,编排“清洁家园”文娱节目,在引来众多村民和外来人员驻足观看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清洁家园”的宣传氛围,潜移默化地使群众深受教育,真正做到美化家园人人参与,整洁环境从你我做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真抓实干,取得成效
从管理制度入手,采取“定人、定责、定区域”三定责任制,狠抓创卫各项工作的落实。在醒目位置开辟专栏,将卫生文明公约、八荣八耻、健康教育等内容公示上墙。家庭卫生责任书面签名承诺, 切实做到“三包”,负责庭院周围全天保洁,做好垃圾“户投”,保持院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绿化美化庭院;率先完成改水改厕工作,从硬件上大大提升了创卫能力。同时投入10万余元用于多方面、多角度搞好“清洁家园”工作。在抓好公共卫生的基础上,今年还组织开展了农民群众个人健康体检,做到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一并抓、一并落实。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外来流动人口多,外来人员租住的废品回收点就有 20余家。长期以来房前屋后堆杂物、搭棚舍、倒垃圾等已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这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也给“清洁家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整体卫生水平,村两委班子和村卫生监督成员以自身为榜样,带领每位外来务工朋友们在第二故乡积极的参与到“清洁家园”的活动中来,屡次上门进行宣传教育,并亲自协助他们清理门前屋后的废品垃圾和陈年垃圾,在发扬领导干部实干精神的同时把清洁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努力学习和借鉴先进村的一些好做法和好经验,切实提高创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清洁家园工作深入人心,真正变成每个村民的自觉行动,力争从制度上、行为规范上、硬件投入上入手,全面提升爱国卫生的内涵,拓展创卫工作外延,使我村卫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