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村 乡村治理的最新样板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3月25日 09:08:20 |
日前,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等五部门公布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我县横村镇白云村“榜上有名”,为全县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样板。 近年来,白云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自治积极性,不断拓展和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凝聚群众智慧,激发群众热情,用自治、德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曾经的无名小山村,如今的国家3A级景区和省3A景区村庄;从前是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心村”,如今转变为集体收入百余万元的小康村。 全民动员 防疫复产有成效 平整宽敞的村道两旁,一幢幢富有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村口边聊天,游客们成群结队漫步村中,疫情已随着春暖花开渐行渐远,白云村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这里,千亩金花与漫山遍野的桃花在白云村开得正旺,闻着花香、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着人在画中游的惬意与美好。暖阳下,白云村呈现了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面。 白云村位于横村镇的西部,下辖石青桥、郑城、大会山、峰坞四个自然村,属典型的偏远山区、人口分散的行政村。疫情来临,为了守住这一片“净土”,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守最重要的卡点,商会自主捐款筹集防疫物资。 自疫情发生以来,白云村村两委、党员志愿者、商会会员、群众代表等纷纷行动起来,以战斗姿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实行联防联控,分别在入村道路设立值班劝返点,对流动人员和车辆进行严密管控,检测体温、登记信息。号召村民不走亲访友、聚餐,对外来人员、走亲访友人员进行劝返,有效防范疫情输入。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产,是白云村的头等大事。依托“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们走进民宿,协助民宿主对民宿进行全面消杀,为农家乐民宿行业度过“寒冬”尽一份力。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我们民宿经营者们措手不及。”厚院民宿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村两委和党员干部的帮助下,现在网上订单每日都在增多,我们期待疫情过后,白云村有信心恢复以往的繁荣。 村民参与 共建共治享和谐 一张长木桌、几把竹椅、两堵绘有议事会章程制度和家风家训的围墙以及一个由斗笠制成的遮阳棚,这就是白云村的“斗笠议事会”。 白云村斗笠议事会制度建立于2015年,议事会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商会代表、党外知识分子代表、退休老干部、村民代表、乡贤代表等人员组成。各界人士参与,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等五个原则,共商大计大事。斗笠议事会是白云村清廉建设和民主决策的一大重要特色,也是一道美丽风景线。 从第一次议事会开始,与会人员对村年度工作计划、村规民约的变更以及部分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治安管理、交通优化、便民服务等方面的措施进行了制定和调整。随后,白云村将把“斗笠议事会”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开展,完善基层民主自治,提升科学化决策水平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监督的能力,为白云村建设发展创造更佳条件和营造更优氛围。 香樟树下,石青桥边,斗笠议事会成员定时或不定时地围坐在长桌旁,畅所欲言,共话白云村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可以打开“民事建议箱”,梳理和采集相关信息资料,对于村里的大事、要事和民生事展开交流与讨论,进行民主协商与决策。“通过这个议事会,我们希望让老百姓都参与到白云村的建设发展中来,人人参与,把我们白云村的各项工作都做好。”“斗笠议事会”会长姚国春说。 为推进乡村治理,白云村特成立“一站两队三会”,白云村融合“三治”,续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村庄振兴。公共法律服务站,以法治护航发展;“白云说事”人民调解队、党员巡查队,用德治春风化雨;“斗笠议事会”、白云村商会、景区建设夜谈会,靠自治激发活力,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与治理的积极性。 美丽环境 解锁发展有“钥匙” 白云村的“高颜值”一直是该村美丽乡村的发展资本,所以拥有山清水秀的白云村有底气提出“环境入股”。 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依托,对所有通过招商引资的项目村集体以“美丽环境”入股,即村集体以省市县美丽乡村投入资金为依托,对莲社溪客、九野云谷、云水悦舍等社会资本投入项目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向业主保证维护好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及协调好村民和业主之前的矛盾,以配套设施、生态坏境、服务协调等入股社会资本投入项目,使村集体和业主双赢,帮助村集体找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金钥匙”。 “以莲社溪客项目为例,根据项目双方签订的投资协议,村集体以“美丽环境”入股,占股10%,不算其他方面的收益,按照“分红+保底”的分配方式,仅项目分红一项40年期间至少可以拿到1000万左右的分红收益。”白云村党委书记林雪标介绍,这不仅强化了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同时因村集体是以“绿水青山美丽环境”入股,势必也促使村里更加重视村庄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根据莲社溪客精品民宿项目规划定位,预计可以创造工作岗位20个,其中园林绿化、农事体验岗位全部面向本村村民,使农户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工作,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同时,农户将闲置房屋租赁给企业,按照40年计算全部农户一次性共计获得170余万元的收入,盘活了闲置资源,增加了农户财产性收入。 按照“宜业、宜居、宜文、宜游”的工作要求和“一带·五区·多点”的空间布局,2018年底白云间休闲旅游度假区已成功创建成国家3A级景区,目前,全村正在向着4A级景区目标努力。 商会加持 乡村治出新气象 能够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不得不提“白云商会”。 横村镇白云村商会成立于2011年11月,商会共有会员28名,设立理事会,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各1名,按照《章程》各司其责。 关爱村里老年人、病残、困难户家庭,奖励高考录取学生,为村集体设施建设出资…… 多年来,商会旨在发扬社会主义优良传统,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本着创新的理念,精诚团结、携手共进的美好祝愿,为白云村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民宿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白云村“商会+民宿”发展模式,商会会员积极协助村两委引进云菁溪墅、涧水居、上樟民宿等精品高端民宿,形成辐射区域村落的民宿产业集聚。 在葛家山九野云谷民宿在引进过程中,村里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环葛家山文化礼堂附近的集体土地和自留地的政策处理,其产权归属收益权颇有争议,尤其是在规划民宿区民居租赁费和土地流转费的议价上,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投资方考虑运作成本,村民考虑自身利益,村里苦于一时找寻不到双方的平衡点,项目落地工作因此停滞不前。 商会及时会同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对问题进行分析,查找矛盾的根源所在,抓住了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键点。商会会员程伟忠一位亲戚,是影响民宿项目的事主之一。得知此情况,程伟忠多次回村与其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打好“亲情牌”,最后达成了共识,推进了葛家山民宿项目的落地,使得一度停滞的葛家山民宿项目最终“破冰”。 2018年上半年,村两委规划在村东面入村口打造一个节点景观——四季花海园区,面积达到60余亩,村集体需要反租倒包30余户村民的连片整畈承包田。当时,村民的意见也比较分化,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有村民觉得这是面子工程,也有村民认为规模小,没有什么效益可言。在实际动征过程中,持等待观望心理的村民不在少数,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商会会员冯桂芳、村民章荣春,主动将所有树苗异地迁移,第一时间腾出空间,为村民起到了表率作用。 如今,村入口处景观带春有油菜花,夏秋时葵园满目金黄,盛夏时荷塘红花绿叶,一年四季花开满园;气清香远,蝉鸣鸟唱,成为国家级3A旅游景区和浙江省3A景区村庄的一道醉人风景线。 |
原标题: 白云村 乡村治理的最新样板 |
作者:记者 王仪楚 通讯员 汪圆 文 图片由白云村提供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