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塘村位于钟山乡西部、与瑶琳镇毗邻,交通便利,自然环境良好,背山面水,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村民居住在小溪两岸,小溪终日清水长流。全村总人口658人,232户,有耕地面积800亩,山林面积14800亩,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为9000元。
2008年,夏塘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环境立村、特色富民的发展战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全村村民凝心聚力,自觉巩固“十百”整治成果,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清洁桐庐”活动,成立了由村支书和村主任分别担任正副组长,村委主任直接抓落实的清洁乡村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责任落实到人,为做好清洁乡村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重点治理房前屋后“五乱”行为,庭院逐步达到干净整洁的目标,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一、突出政府引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为实施好“清洁乡村”文明工程,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驻村干部深入一线抓落实,实行层层办样板,选出部分威信高,家庭条件好,有带头作用,群众认可的党员、群众代表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成为清洁乡村文明工程的协管员,形成了乡驻村干部、村干部具体抓,群众代表协助抓的组织网络,为实施清洁乡村文明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多次召开协调会和督办会,解决了一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因地制宜、因户而异搞好规划指导,进行分类处理,就具体的地方制定具体的整改规划,就具体的户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
抓典型示范,促进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居民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突出群众主体,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共发放宣传资料(倡议书)200余份,召开大小群众会20余场,特别是宣传、曝光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树立永久性宣传牌4块,宣传墙画4处,刷写标语60条,悬挂横幅2条,村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清洁乡村”宣传栏,有专人负责,每月按时出一期卫生知识黑板报,宣传橱窗的内容月月更换,结合每月10日由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村级民主管理“阳光议事决策日”要求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带头并分组到户宣传。村民的健康知晓率,行为规范形成率良好,村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强大的宣传攻势,营造了人人参与的氛围。
以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为依托,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参与本次活动。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坚持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首先做到,走在群众前列。
三、突出经费保障,建立合理的投入机制
为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在政府预算、以奖代补、争取支持、项目落实上作文章。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进行“清洁示范户”评比,并对评比结果进行公示,对“清洁示范户”给予奖励。
在创建过程中,先后投入180余万元,对环境、生活污水,安全饮用水等实施改造。建造安全饮用水池2只,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100%,余氯合格率达97%以上,总投资40余万元;结合新农村建设,硬化道路3公里,引导农民建三格式卫生厕所160只,拆除简易棚厕21座,改造卫生厕所70只,农户房前屋后硬化排水明沟或暗沟近3000平方米;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村在去年建造了集中式人工湿地和集中式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池的基础上,今年又加大投入,延伸管道3000余米,将生活用水进行统一收集达标排放;为美化环境,建造了休闲公园2处,并配备了健身器材,新增绿化面积1800余平方米;设立垃圾筒(箱)50只,村主干道安装路灯52盏,方便了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提升了村庄服务水平。
四、突出重点整治,逐步完善管理机制
在整治中,落实卫生保洁员制度,无暴露垃圾;清除乱堆的物料,乱建的棚屋;加强公厕管理,杜绝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现象;着重解决“柴草乱堆,畜禽乱跑,污水乱泼,垃圾乱扔”的问题。家畜家禽全部实行圈养。落实了村民“门前三包”责任制,签定三包责任书。成立由党员、老年协会代表组成的“清洁乡村”工作督查小组,具体负责卫生督查、评比和公示。
五、突出目标考核,落实各项奖惩措施
村两委定期和不定期对卫生进行检查并记录于《“清洁乡村”巡查记录本》,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保洁员实行公开招聘,签订合同,制定《保洁员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
通过“清洁桐庐”活动的开展,农村环境面貌整洁,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清新质朴,展现出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