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山破解土地瓶颈有把“金钥匙”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01月30日 07:40:13 星期三 |
拆旧建新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至目前,中门民族村中心村农居点建设中,投入了220余万元,拆除危旧房43幢,同时还投入了400余万元完成拆迁地块“四通一平”建设和回迁安置。到2012年12月底,第一批11户回迁户已按照规划要求完成农民建设。而莪山民族村周田安置区块共收到建房申请58户,根据“建新必须先拆旧”的要求,有46户农户主动放弃建房申请,其余12户已按规定拆除旧房,其中符合宅基地整理条件的7户。 中门民族村在“拆旧建新”试点过程中,未发生一件上访事件,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科学划分拆迁对象,分成四类进行分类补偿,合理安置。一是货币补偿,对于在拆迁区块另有农房的,拆迁后给予一定的补偿,不另行安排宅基地;二是进城安置,对于部分符合农房置换的,予以进城安置;三是回迁安置,对于在拆迁区块无农户并符合“一户一宅”的,建房审批要求在规划区块内建设联建房;四是公寓房安置,对于回迁中的一些困难户和孤寡老人,无能力自行建房的,由村委统一出资建设集体公寓房,无偿供其居住使用。目前,新建的公寓房占地100平方米,可安排4户。 村民姚万松乘着村里“拆旧建新”东风,拆除了原来100平方米左右的泥木结构房屋,建起了落地面积120平方米的三层小洋楼,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提升。他说:“我这幢房屋总造价在35万元左右,村里拆迁时支付了3万多元的补贴,加上村里出资2万余元为新建房贴外立面和安装扶手,这一笔我就省进了5万多元。有那么好的政策,房子盖不起来别说对不起好政策,也不对不起自己。” 该乡通过“拆旧建新”,依靠节约集约、整理整治、盘活了土地资源,在土地成为稀缺资源的现状下,农房改造新建农居不仅未浪费一分土地,将新的农居点建在旧村里,不另寻安置用地,相反整理盘活了土地资源。中门民族村中心村规划区用地18亩,实际安排回迁安置和配合设施用地12亩,盘活建设用地6亩,为下山脱贫民、宅基地整理及其它农户建房建出空间。此举不仅解决了新农居点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实际情况,在节约集体土地资源的同时,使村庄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合理。通过“拆旧建新”,进一步完善了农户建房区块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农户生活品位和幸福指数得以提升。同时,通过旧村改造、空心村整治、拆除旧房和危房,告别了旧村分布乱、功能弱、环境差的旧貌,村容村貌得到提升,改善了居住条件,提升了村容村貌,加快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
原标题: 莪山破解土地瓶颈有把“金钥匙” |
作者:叶凌 江昱 胡军 网络编辑:陆一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