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馅饼”并不好吃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10月30日 08:53:00 星期一 |
在县城中心广场等地,不少人游说市民扫码关注公众号,送一份小礼品。但是注意了—— 警方提醒:二维码承载的大量信息可能存有风险,会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影响 近日,传媒热线64281890接到市民吴女士电话,反映每到夜间在县城中心广场上,有很多拿着小礼品的年轻人要求市民扫描二维码关注一些商业微信公众号,帮助其完成推广任务,扫码成功之后就会送小礼品。而这些年轻人寻找的对象往往是带着孩子的家长。如此推销,不仅让广场的休闲氛围受到了影响,也让不少市民觉得反感。 市民对扫码送礼看法不一 “你好,这个礼物可以免费送给小朋友,只要你用手机扫一下这个二维码,关注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这样的人,在县城中心广场已经不是个例。记者连续多日在县城中心广场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市民对此现象的看法不一。 夜幕降临,前往广场进行各类休闲、锻炼活动的市民逐渐多了起来。而在广场的几个进出口,有几拨年轻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手上拿着各类小玩具,有的是会发光的气球,有的是闪着光的卡通发箍。同时,他们拿着或者脖子上挂着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卡片。遇到带着孩子的市民,他们会主动上前搭讪,并先以“免费赠送小礼物”为由头,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然后提出赠送礼品的附加条件——扫描二维码并关注其微信公众号。 “小孩子想要这个礼物,我觉得扫一扫二维码也没什么关系。”市民邵先生带着外孙在广场上玩耍,因为被闪光的气球所吸引,小外孙执意要,邵先生拿出手机,扫描了二维码。“我看很多人都扫了二维码,一些老年朋友不会操作,还是他们帮着弄的。”邵先生说,不仅在广场的进出口,在凯旋门附近也有人在推销。 根据邵先生的指引,记者来到凯旋门前的舞池边,发现不少孩子的手中拿着小礼品。“我扫描的二维码比较多,有些是游戏的公众号,有些是商家的公众号,我一般都会在关注之后,就立即取消,为的就是给小孩子讨要一个礼物。”市民小李是一位五岁男孩的妈妈,她说,孩子的好奇心很重,看见新奇的东西都想要。据了解,不少市民会像小李一样,领取礼品后就取消关注商家的公众号。 “扫一扫”可能存在风险 那么,广场作为公共休闲的场所,这种行为可以在广场内进行吗?关注这些二维码对个人信息安全有影响吗? 记者咨询了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在了解情况后表示,广场内是禁止一切商业性质的广告宣传的,当然也包括扫二维码进行商业推广的行为。“广场上有巡逻的工作人员,一旦发现此类现象,将会对其制止和劝离。”该负责人表示,因为此类商业推广的形式比较隐蔽,工作人员很难从源头就对其进行甄别。只有在其进行扫码、送出小礼品的时候,才能明确其身份,这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市民应该如何对待此类商业推销呢?为此,记者也咨询了县公安局网络警察大队。对方表示市民在扫码关注之后,个人的微信号、昵称以及头像等信息就会被收集,对个人信息安全会造成一定的隐患。 其实,此类现象不仅存在于县城中心广场,不少实体店商家在做推广时,也会采用扫码送礼的形式,增加人气。二维码本身只是一个载体,并没有病毒,但二维码可包含大量信息,能承载网址链接、应用下载、视频、照片、声音等多种数字化信息的编码,这些东西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很可能把病毒制成二维码,对外宣称是优惠券、软件等,以诱导用户扫描。警方提醒,部分二维码在扫码后提示下载手机软件的,要格外注意。安装来历不明的APP,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银行卡被盗刷,若不清楚该APP的功能,尽量不下载、不安装。扫码后访问特定页面要求注册的,要看清提供哪些内容,若页面要求提交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则要高度警惕。 |
原标题: 这个“馅饼”并不好吃 |
作者:记者 钱晶/文 黄强/摄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