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桐庐风光 水碧山青画不如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11月12日 08:58:44 星期一 |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这是清代刘嗣绾的《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对我县山水的描绘。“爱山者仁,爱水者智”,我县的山水风光,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了千年。 我县位于浙江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境内富春江横贯全境,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结构。从高处俯瞰桐庐大地,满目葱绿,如诗如画;漫步城区,眼前皆是景色,如入仙境。 奇山异水 如诗如画
位于富春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的桐庐,不仅富春江、分水江两江穿越全境,大奇山、瑶琳两座国家森林公园层峦叠翠,而且拥有“全国诸洞冠”瑶琳仙境、“地下第一河”垂云通天河、“药祖圣地”桐君山等众多山水、人文景观,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我县是山区型城市,具有良好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走进桐庐,遍地青绿,随处可感受到绿的存在,满目苍翠的绿,沁人心脾的绿,铺天盖地的绿。而雨中的富春山水更别有一份姿色,细雨似漫天垂下的一卷纱帘,纱帘后的山在雨中朦胧起来,雨洗淡了山的青黛色,不经意中淌入溪水,水便更绿了。青山如黛,江水碧绿,演绎出青山与绿水、绿境与人文相融相合的和谐乐章,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和谐画卷。 站立城中放眼望去,远处是连绵的山,郁郁葱葱的树木将其染成青黛色;近处的水,不似山涧小溪那般涓涓细流,也不似湖泊那样柔和、恬静,更不像江海气势夺人。 “药祖圣地”桐君山位于富春江、天目溪汇合处,兀立江边,与县城仅一水之隔,两水交带,一峰突兀,如翠玉浮水,梁启超赞之为“娥眉一角”。桐君山巍然矗立,陡峭、庄严,山并不高,却以地位和形势取胜,兼有山和水的佳趣。清早起身,沐着袭人的凉意,登上桐君山,前面极目无垠,原野如绣,弥漫着氤氲层云;背后是绵延的山脉,步步拾级;而两面临水,底下是一江粼粼的清流;天连水,水连天,交接处正是这座座秀美山影,浓蓝夹翠绿,深深浅浅,像是刻意雕琢而出。 清文学家严懋功言:“自古名胜以钓台命名繁多:陕西宝鸡县渭河南岸之周吕尚钓台;山东濮州之庄周钓台……然均不及桐庐富春山严子陵钓台。”位于县城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沿江高阁连亘、粉墙黛瓦、飞檐翅角,一片古朴的建筑,这就是严子陵钓台。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但是,如果再向前多跨一步,会更惊喜地发现,还有一条秀丽清澈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在青翠的群山间,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富春江,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古老村落,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群峰拥翠。江上景色四季宜人,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艳春、“两岸绿树凝滴翠”、“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夏景,“一江流碧玉、两岸点红霜”的秋色,还是“诸山皓然”、“寒江独钓”的冬天,都自有一番醉人的魅力,可谓是“水碧山青画不如”。古往今来,无数游客为这秀山丽水所倾倒,留下了数不尽诗篇、画卷和美丽传说…… 南朝梁代文学家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写道“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诗人韦庄盛赞桐庐是“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元代画家黄公望还以富春山水为原型,创作了闻名于世的《富春山居图》,历代文人墨客对我县山水的描绘,足以见证如诗如画的富春山水令人陶醉。 纵情山水 心驰天地 在这个商业气息愈发浓厚的时代,我县仍是个“好风吹皱一池绿,白鸟点破千山青”的好去处,而且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更多了一份“鱼稻乡中乐岁丰”的现代都市的繁荣。黛瓦墙白的村落,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遮天蔽日的古树……走进田间,小麦油菜绿油油,四周小山植被覆盖,呼吸着清新空气顿觉神清气爽;漫步在古村古镇,脚下是爬满青苔的石板,思绪可随着青石板巷移步异景……这个山水相融的县城,院落村庄干净整洁、温暖亲切,尤其令人向往丰乐和平、日长如年的岁月。村民们说:“现在的生活环境,是大伙守住青山绿水,不为‘金山银山’所动才留下的。” 许多人只因一段关于“潇洒桐庐”的文字、一张“潇洒桐庐”的照片,便把迢迢碧水的富春江、悠悠亘古的桐君山默记于心。“剪一片云绿,煮一壶雪水,纵情山水间,心驰天地外。”漫步于“潇洒桐庐”的醉美山水,实乃人间一大畅享。“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千百年来,富春江畔的桐庐,给了无数为俗事杂务而纷扰者,提供了远离喧嚣的隐居之所。 在这里,你可以在时间的无涯里、潇洒的富春烟波里,任意西东;也可以坐在富春江边的严子陵钓台上,不钓鱼与虾,不钓王与侯,惟钓清风与明月,惟钓潇洒与清逸。在这里,仿佛有一种魔力,可以忘记时间、放缓节奏、放飞心灵、回归自然,让心与时间放慢驰骋的脚步。竹筏、蓑翁、青山、碧水,忘却夏季的炎热,抛却城市的喧嚣,尽情地在天目溪上漂流,你会发觉什么叫与自然的拥抱。入夜倚窗,看山间明月,江上渔灯,自有一番不可描摹的情趣。 环境立县 助力生态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我县最大的特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价值日益显现。每逢节假日,各大酒店、山庄、饭馆门前即停满从各地前来的旅游车辆。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这一幅清丽的画卷,处处都彰显着我县生态文明的光辉。 2003年10月,我县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县的决定》,为全面推进“环境立县”发展战略,以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工作为抓手,成立了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分工合作,上下齐心协力的工作格局。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品牌荣誉,更是一项促经济发展、促环境发展、促和谐发展的惠民工程。多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发展好我县秀美的山水环境,一直是每个桐庐人始终坚持的目标。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清洁桐庐”活动,积极致力于推进城市绿地建设,完成主次干道绿化工程,倾力打造县城迎春南路景观带、滨江区块景观带等20多个公园式精品景观带,使我县变得更加秀色美丽;同时,铁腕治污、综合治理,种种措施凸显了我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的决心。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县生态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2%,基本实现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目标,十分适宜康体养生。近几年,我县更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浙江省园林城市”、“浙江省森林城市”、“浙江省生态县等荣誉”。去年7月,我县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生态县”称号,今年又荣获了“中国最美县城”的荣誉称号。 我县人民热爱家园、追求福祉的真挚之心,让一个“绿色城市”变成了“潇洒之都”、“和谐之城”,而与这座城市一起脉动的,还有全县人民对家乡建设的责任感,对现实生活的自豪感和对未来无比憧憬的幸福感! |
原标题: 看桐庐风光 水碧山青画不如 |
作者:记者 黄明芳/文 黄强 /摄 网络编辑: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