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宜居城市魅力凸显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11月08日 07:48:56 星期四 |
![]()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曾经,这里是严子陵的隐居之地、范仲淹的流连之所;如今,在桐庐,人们又看到了:江城相融、山水相映、错落有致、如诗如画和谐美丽的图景。而今的桐庐已是享有“中国画城”、“中国最美县城”、“国际花园城市”等众多美誉之地,真正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人居佳境。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县毫不放松、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这一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完善配套功能,有力地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这一切,正是这座“中国画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每一个坚实脚步。 路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绿树掩映的迎春南路,在白色的斑马线和橘黄色的双黄实线的映衬下,显得极具都市风格。原道路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六车道;全线路面改造成沥青混泥土路面;别具一格的绿化隔离带等全新的变化处处充溢着整条迎春南路的每一处细节。 随着城南地区的不断发展,富春江二桥维修加固工程的完成,迎春南路作为高速公路入城的主要通道和连接县城南北的交通主干道,交通压力剧增。为改善城区交通条件,畅通南北交通,2009年我县开始着手实施迎春南路(320国道至富春江二桥南岸)改造工程。工程范围北起富春江二桥,南至320国道,全长约2.1公里,改造内容包括将原道路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六车道,道路总宽42米。由于工程为道路综合整治工程,除了车道拓宽之外,全线路面还将被改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具体改建内容还涉及道路改建、绿化建设、排水、道路迁改和交通设施等。迎春南路正以其独特的语言,逐步建立起我县的新地标,引领桐庐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近几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路网建设力度,按照“上改下、白改黑、绿改彩、四改六”四改要求,对县城迎春南路、富春路、春江路等城市主要道路全面进行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品位,近五年来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177万平方米。随着浙江省4小时经济圈的构建及杭州1.5小时经济圈的建立,05、16省道、320国道、杭千高度、杭新景高速等阡陌纵横,贯穿全境。桐庐到杭州仅需60分钟,到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2个小时,大幅缩短的时空距离让桐庐区域经济载体不断升级换代,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如今,站在大奇山麓放眼看桐庐城南地区,只见绿树红花缀满十里长街,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和笔直、宽敞的迎春南路互为映衬,还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和旺盛的人气,把整个桐庐渲染得俨然一座人间“美庐”! 目前,宽21米的滨江景观大道、滨江公园已经建成;大型购物广场宁波利时百货已经正式开业;五星级励骏大酒店等大型商贸项目竣工在即。随着这些项目开工建设和逐步建成,滨江商住综合体的投资开发条件将日趋成熟,其“山水福地绝版、人居佳境首选”的房地产投资价值会迅速凸显。 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我县不断投入资金,加大城市建设力度,至2011年,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加强。加快燃气管网建设,完成富春江二桥维修加固工程,先后建成县城新区自来水厂以及县城污水处理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也于2009年点火试运行。同时,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不断加大公建设施的投入,投资近亿元对富春江二桥进行维修加固拓宽改造,先后建成县城新区自来水厂以及县城污水处理厂。还相继建成同时,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相继建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游泳馆、剧院、叶浅予艺术馆等一批文体设施和新人民医院、叶浅予中学、新客运中心站、综合市场、超市等一批惠民设施,逐步实现了“住房有保障、休闲有去处、环境更怡人、居住更舒心”的目标。 生态景观建设不断推进 古色古香的亭台轩榭别有韵味、如茵绿草和繁茂花木沁人心脾、欧式风格的广场气度恢宏……不远处老人、孩子畅游在绿色的海洋,或健身、或闲谈、或嬉戏……滨江公园正一天天铺展开宏大的画卷,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在阳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滨江区块景观工程实施范围从龙潭溪至梅林溪,全长约3公里,总用地为37.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13个大小广场、亲水驳岸、景观绿化、景观亮灯、景观小品等,自西向东在一桥桥头、大奇山路口、二桥桥头、学圣路口四个节点设置较为大型的景点。滨江公园的建成,进一步提升我县的城市品位,美化城市面貌,有效实现富春江两岸景色的交相辉映。 深秋的早晨,县城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晨练的老人、嬉戏的孩童,和煦的阳光映衬着成片的绿色,把广场点缀得生动而温暖。县城中心广场就像城市的一个“客厅”,接待四方来客。五年来,我县投入园林绿化建设资金达5亿多元,至2011年底,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绿地率40.6%,建成各类城市公园20多个,打造出县城迎春南路景观带、滨江沿江景观带、梅林溪景观带、桐庐中心广场等一批园林景观精品。重点建设一纵一横“T”字景观轴。“一纵”为迎春南路景观带,南起杭千高速出口,北至富春江二桥,全长约4公里,分为城市道路绿化、生态植物园绿化、自然风景林绿化和杭千高速入城口绿化四个景区段。“一横”为滨江沿江景观带,沿富春江南岸建设滨江公园,总面积37.6万平方米,径深50米至150米,划分为漫步区、演艺区、集会区、娱乐区、疏散区五大区域,与城北江滨公园遥相呼应。同时,精心做足水文章,在沿江节点高品质建设学圣广场、莲花广场、山水韬光、乔林公园等四个大型的城市亲水功能区,引水入城,与水相亲。 城区亮灯工程不断靓化 “富春江的夜景可以与黄浦江的夜景媲美,美丽的夜景是桐庐引以为荣的资本。”2010年,省委常委、副省长、宣传部长葛慧君在夜游富春江后发出这样的称赞说。 如今的桐庐富春江两岸,可谓愈夜愈美丽。夜晚,当你漫步街头,看到的是一个“不夜城”,五彩的射灯交相辉映。随着主城区亮灯工程的大力实施, 夜晚的“富春江”仪态万千的华美夜景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2010年,在中心广场、江南滨江公园景观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加大主城区亮灯工程投资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富春江两岸及商务区沿街部分建筑亮灯工程,着力靓化城市夜景、提升城市品位。精美和谐原则。按照旅游项目的要求,追求美感、美景和周边建设环境的协调,展现大气、开放、艳丽、华贵、梦幻般的移步易景山光水色画卷。动静结合原则。商务区以动感为主,通过艳丽变化的灯光,展现商务区的大气繁荣和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桐君山和富春江两岸以静态为主,注重光影与流水的交互,营造出桐君山和富春江、分水江江面的静谧与深邃。节能低碳原则。在灯源和选材上采用现代高科技的LED灯、节能灯等新型、环保的光源品种,并实行智能数字可控灯光控制系统进行管理。在灯景管理模式上,采用日常、周末、法定节假日、重大活动日、节能亮灯等五大类,根据需要实行不同程度亮灯,尤其是在日常,采用单灯、单幢和无级调光实现节能。在亮灯时间上,根据季节变化采用不同的模式,采用多时段定时亮灯。自付节俭原则。凡涉及经营性单位亮灯,采用业主出资投入,实行统一设计、建设、管理,工程投入由业主全额负责。同时,在亮灯设计方案上,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优化,以控制投资;在材料使用上,充分利用原有电缆等基础设施,以节省投资。五彩斑斓的灯光扮靓了夜桐庐,让市民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家住县城聆江景苑小区的拜先生说,每当夜晚开车从迎春南路上富春江二桥,看到桐庐的夜景美轮美奂!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潇洒桐庐”。 幸福桐庐的品质生活新画卷在人们面前铺开。随着这些配套设施的不断改善,桐庐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到了桐庐。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桐庐,成为新桐庐人,住在桐庐、游在桐庐、乐在桐庐,幸福在桐庐。 |
原标题: 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宜居城市魅力凸显 |
作者:记者 陈 燕 通讯员 刘 芳∕文 黄 强∕摄 网络编辑: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