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广厦千万间 圆百姓住房梦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11月06日 07:04:43 星期二 |
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侧记 深秋时节,清风渐凉,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给人带来阵阵暖意,沐浴在晨晖中的惠民小区温馨安宁:草地上孩子们在嬉戏玩耍,健身器上老人们在聊天锻炼…… 位于县城城北洋塘的惠民小区是我县第一个交付使用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小区房屋总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总住房户数310户。其中经济适用房96套、廉租房214套。自2007年交付以来,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一应俱全的配套设施让这里成为了住户的幸福家园。 使“居者有其屋”不仅仅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承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为重点的民生工程,构建起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为主要内容,覆盖全部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城乡一体化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廉租房累计保障户数291户,公共租赁房累计保障户数168户,经济适用房出售94套。 廉租房——圆困难群众住房梦 “我一直在外租房子住,不知道搬过几回家。现在好了,住进了廉租房,我们全家都觉得很安心。”2008年,巫先生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住房钥匙。年近六旬的巫先生是位残疾人,双腿不能行动,失去了工作能力,家里没有固定的收入,全家人靠政府的低保和亲戚的接济生活。多年来,一家三口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陋室内,生活极为不便。2008年,政府和社会向他伸出了眷顾之手,巫先生一家顺利地通过了资格审查,成为第五批摇号选房的家庭之一,拥有了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廉租房。“房间宽敞明亮;墙壁粉刷一新;卫生间和厨房都装修过了……”巫先生热情地介绍,快乐洋溢在脸上。他说:“每月花几十块钱的房租就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真是太实惠了!”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我县首期廉租住房“惠民小区”,2005年12月开工建设,至2007年初竣工并投入使用。小区总投资1540万元,总占地面积12000余平方米。去年5月,二期项目竣工,目前小区共建有廉租住房214套。 为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2007年,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桐庐县城廉租住房管理实施办法的补充通知》,开展廉租房扩面工作,对低保标准从1.2倍以下提高到2倍以下。2010年,我县进一步放宽县城廉租住房的准入条件,对原设定的准入条件“低保标准2倍(含)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放宽至“低保标准2.5倍(含)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纳入县城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对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 住进一间间廉租房,燃起的是一户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的希望。至今,全县已进行了13批次廉租住房配租,累计解决291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经济适用房——梦想照进现实 “尽管现在已经住进新房子了,但我还是觉得像在做梦一样,不敢相信梦想终于成真。“面对记者,章先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我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房子,等再过段时间我打算把父母接过来住一阵子。” 以前章先生一家住的房子是租来的,面积不足20平方米,放下一张大床和儿子的一张小床之后,就连转个身都很困难。就是这样的房子,他们一住就是十几年。儿子长大了,他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学习和生活。但是现实又很无奈:他和妻子早在多年前就下岗,仅靠一家小杂货店赚取微薄的收入。面对如今的房价,他只能望“房”兴叹。 然而,令章先生欣喜的是,2010年,保障性住房的“阳光”照到了章先生一家人的身上。我县启动了首批经适房供应,为章先生的买房理想成为现实带来希望。经过审核、公示、摇号,章先生成为了我县首批经济适用房的受惠者。如今,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他做什么都不觉得累,有了希望。“这样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住房,市场价起码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总价在30万左右,而现在我购房的价格是每平方米1850元,总价15万元,整整省了15万元。”章先生说:“没有政府这些优惠政策,我们一家三口还得住在20平米的房子里。”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的政策性住房。它的稳步推进,解决了那些既不符合廉租住房租赁要求,又无力购买商品房的“夹心层”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 “惠民小区”的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一期建有住宅96套,全部为两室一厅74—78平方米的小户型。2010年10月13日我县首批经济适用房公开摇号选房。整个过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县监察局、公证处以及社区代表全程监督。在办理了缴款等相关手续后,目前已有94户经济适用房申购户顺利入住惠民小区。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轮候摇号仪式已完成,157户家庭获得轮候资格。 经济适用房鼓励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一次性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但考虑到部分申请户无一次性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能力,商业银行又不能提供按揭贷款,我县推出了经济适用住房“租售并举”方案,即选择租售并举的申购户必须首付50%以上的经济适用住房房款,余下部分采用租赁,但租赁期限不得超过5年。待付清所购房屋所有款项后,方可办理契证、房产证和土地证。 人才公寓——优秀人才的“家” “有了自己的家,才感觉真正融入桐庐的生活。”住进人才公寓的刘先生十分开心。刘先生是余杭人,目前在我县某事业单位工作,因为来桐庐工作的时间不长,所以暂时还没买房,之前他一直是租房的,房租每月需要几百元。这对他而言,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值得高兴的是,2010年刘先生申请了人才公寓,顺利通过资格审查,他获得了一套面积6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有公用的厨房、餐厅,还有两间大约20平方米左右的卧室。“我每月只需支付90多元的租金,而同地段、同等装修的小套房,至少需要五六百元的租金呢,真是又方便又实惠!”刘先生开心地说。“有了这么漂亮的一个新家,以后我也可以安心留在桐庐工作了。” 人才公寓也称公共租赁房,是由政府提供专项资金,限定建设标准及租赁对象,以租赁方式解决符合相关条件且无住房的机关、事业单位在编的各类人才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我县首批人才公寓位于县城春江路石马小区,共有住宅5幢,共有房源100套,户型以二室一厅60平方米左右为主,也有少量三室二厅110平方米的家庭户型。按申请条件,单身人才必须采取合租的方式进行配租;随带配偶、子女的人才,可以独租一套。 人才公寓的建设,是我县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加快优秀人才集聚,引进、留住、用好优秀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人才公寓的顺利推进,成就了各类优秀人才在美丽的富春江畔“有个家”的理想。早在2009年,为配合我县引进人才战略,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既快且好地发展,县委、县政府在滨江区块拆迁安置房(石马安置小区)中调拨100套住宅先期作为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房源,由县住建局房地产管理处实施日常管理。 截至目前,我县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经审核、公示、摇号产生4个批次,分配房源100套,解决住房困难的引进人才168人。 绿色保障性住房 ——让群众住得更舒心 为了让更多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我县于2010年启动了新一期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建造我县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小区。 “这个小区建成后,可提供人才公寓168套、经济适用住房201套、廉租住房149套,那样的话,我县将有518户低收入家庭受益。”县保障性住房承建单位桐庐惠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蒲树荣说。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惠民公司首先要求设计进行创新,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为目标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在设计上通过小区的合理布局减少小区内的“热岛”现象。利用自然通风开口面,减少空调的运行时间,利用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改变冬、夏季的风速,提高人体舒适度,利用自然采光和建筑遮阳的双重工艺提高采光,调节室内光照,改变室内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其次是推广应用新材料,合理利用太阳能,多层建筑太阳能建设安装一体化,促进民用建筑可持续发展。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奥伯自保温复合砖)和高档断桥隔热铝合金、低辐射遮阳型中空玻璃提高保温和隔热效果。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为公用路灯提供照明,设置室外雨水收集系统等新材料新工艺设施,以达到环保节能目的。 为确保保障性住房顺利进行,惠民公司组建以总经理(工程师)为项目负责人的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部,对整个工程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以“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打造绿色、健康、低碳的居住环境,力求塑造一个环境优雅、文化内涵丰富、节能效果显著的绿色低碳居住空间。 该工程共有9幢房屋,目前,多层楼房已基本完工,高层楼房进入粉刷装修阶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如今,该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也许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安居才能乐业,对于我县很多住房困难家庭来说,他们的幸福就是有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家。保障性住房,让他们在这一间间温暖的房子里,在这充满着希望的家中幸福快乐地生活。 |
原标题: 建广厦千万间 圆百姓住房梦 |
作者:记 者 陈 燕 黄 强/摄 通讯员 李 楠 江 丽/文 网络编辑: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