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街道万名居民选择“签约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已全面升级 |
http://www.tlnews.com.cn/2015年01月25日 08:39:59 杭州网 |
1万名签约居民和24位全科医生 上周日早晨7点半,吕明忠如往常一般,早早地来到了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中心副主任、主治医生,吕明忠要在这儿坐诊一天。 开门没多久,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熟门熟路地走了进来。老太太家住附近,身患糖尿病,时不时要来社区医院配个药,测个血糖。去年年底,吕明忠和她签订了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协议,正式成为了老太太的“签约医生”。 “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是去年10月开始试行的,到现在为止,和中心签约的居民将近有1万人。”吕明忠说,“签约的居民中,大部分都是60周岁以上的老人,大约占到了85%左右。” 《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中,就提出了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重点,现实亦是如此。吕明忠说,来看病的签约居民,大多数都是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也有一些症状尚不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例如感冒、咳嗽。“社区医院的药虽然没有大医院那么多,但常用药还是齐全的,特别是针对慢性病的药。” 小病可以在社区医院就诊,但如果遇到危重紧急情况呢?这就少不了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中的预约转诊服务。 “有一次,一位40多岁的保安来我们中心看病,看的是感冒。全科医生给他量了血压,测了两次发现数值都很高,我们考虑会不会是继发性高血压,当下就帮他预约了浙江医院的心血管专家,请他到上级医院继续就诊。” 目前,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省立同德医院、浙江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等上级医院都建立了转诊服务联系,患者如果情况危急,中心可以直接联系上级医院住院,相当于开通了“绿色通道”。同时,中心还能通过转诊系统帮患者预约医生,患者收到短信提醒后直接去取号即可。 老太太测好血糖,配好药,笑呵呵地准备回家。由于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老太太在社区医院配药,药费中70%可通过医保报销,只需自费承担30%。“如果在大医院,自己需要承担50%。”另外,选择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主城区范围内各类市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其门诊医保起付标准下降300元。 “现在中心一共有24位全科医生,加上辅助人员,共有60多人为签约居民服务。今后我们还会深入开展家庭病床、健康讲座、居家护理等服务,届时签约居民都能优先享受这些健康医疗服务。”吕明忠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升级 近日,文新街道201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区扩面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中心整体面积由原来的1500平方米增加到3100平方米。 中心二楼新开辟儿童特色诊疗区和口腔特色诊疗区。儿童诊疗区设有三间独立诊室,配有专门的儿童输液区、雾化治疗区,并与检验科、药剂科相连接,可为儿童诊疗开展“一站式”服务,定期有上级医院儿科专家坐诊,满足辖区群众特殊就医需求。 口腔特色诊疗区,设有一个大间及三间VIP诊室,配备全景牙片机,为辖区提供牙体病(牙痛)、粘膜病诊治、全口牙修复、各类牙拔除(包括阻生牙、埋伏牙)及牙齿美容等服务。 三楼是预防保健专区,集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围产保健于一体,全部使用分诊叫号系统,居民可根据需求选择医生,有效分流就诊人员,避免长时间排队等候现象产生,更有儿童游乐区、留观等候区等人性化设计,配有自动化叫号系统,环境温馨。 四楼为健康体检区,开展企退体检、少儿医保体检、个体参保体检、入职体检等各种体检工作。同时,健康区设有一部医用电梯,方便老人、儿童及孕产妇就诊。健康区投入使用后,整体环境和布局规划更加合理、规范,这也标志着中心服务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得以实现 去年10月起,杭州市试行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日前,《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促进办法》(征求意见稿一)在市法制办网站公布,1月31日前征求市民意见。 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分为3种类型: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日托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机构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杭州鼓励全科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签约居民数量和构成、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以及居民医药费用控制等项目纳入全科医生绩效考核内容。 市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数据库,归集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健康信息和医疗业务相关数据;市民卡服务机构应当立足居民需求,以市民卡为载体,做好医疗机构、养老护理机构、个人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险转诊结算信息技术服务,实现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一卡通。 市人力社保部门应当调整和完善相关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家庭病床等相关管理制度,探索转诊结算新模式,引导首诊在社区、住院病人和康复病人双向转诊,推动建立分级诊疗、门诊双向转诊体系。 卫生计生、人力社保、民政、物价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投诉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通信地址和电子邮件信箱等,对涉及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工作的投诉举报及时调查处理。 记者手记 采访吕明忠时,我问了一个可能不那么“礼貌”的问题:“来看病的居民对社区医生都信任吗?”他在电话那头愣了一下,接着说:“那肯定是信任的,如果不信任,也就不会来和我们签约看病了。”就算通过电波,我也能听出他语气中的自信和坚定。 让居民去社区医院看病,信任其实是一道门槛,这也是长久以来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光顾的症结之一。社区医生对自己的医术自信,也会给病人带来安全感,从而建立起长久良好的医患关系。 从将近1万人签约的数据中可看出,大家对“家门口”的医院还是较为信任的。特别是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配药、测血糖等检查,与其去大医院人挤人,不如在家门口得到VIP式一对一服务。 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开展,有利于分流患者,让社区医院做“打头兵”和“后勤”,让大医院成为真正的骨干力量,能够提升社会的医疗效率。 |
原标题: 文新街道万名居民选择“签约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已全面升级 |
作者:记者 张梦月 通讯员 樊燕飞 黄佳娴 网络编辑: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