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已阅丨总书记关心的这项制度,浙江怎样坚持?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5月16日 09:33:14 潮新闻 |
日前,衢州市委党校里,一堂“建强发展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专题辅导课火热开讲。 这是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的开班现场,坐在台下认真听讲的是110余名省、市、县三级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的队伍。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畅谈时指出,第一书记制度还是要坚持。 在此节点,省委组织部首次在全省范围内谋划举办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正是为这支重要队伍“充电”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对于新选派干部,都会统一安排任前培训,“但这次是从全省层面上,对任职一年的驻村第一书记进行系统培训。”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经过一年驻村工作,干部们积累了许多感悟,也有着困惑和烦恼,“带着问题来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观摩交流、现场授课、经验分享、分组讨论……为期四天的培训,课程安排和教学设置丰富多样。不仅请来专家学者从“三农”工作、基层治理、共同富裕等方面作专题辅导,实地考察柯城区、衢江区等地,学习党建联建、片区组团发展、村庄运营等做法,还把话筒交给驻村第一书记们“唱主角”。 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这一话题,淳安县中洲镇叶村村驻村第一书记杜涵琳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开展产业帮扶,招引发展新产业项目不是唯一路径。我们把村民手中现有分散的‘土特产’资源集合利用,在此基础上打造村级优质品牌产品、发展特色茶产业,助力村集体和农户实现双增收。” 龙游县庙下乡庙上新村村驻村第一书记徐晓波则讲到了访民情、解民忧的重要性,“前期要通过走村入户、调研排摸了解村庄的情况、群众的实际需求以及村庄的痛点堵点,还要因地制宜制定好任期内村庄的发展规划和事项清单。” “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就像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宝库。”德清县舞阳街道龙凤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应点赞这次培训为乡村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启发,“立足本村实际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理念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对龙凤村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 …… 在交流互动中,学员们说经验、聊困惑,碰撞出了更多促进乡村建设的思想火花。 驻村第一书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2015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随后,《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印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开始在全国层面部署推动。转眼间,“第一书记制度”实施了十年。而在浙江,干部驻村这一工作机制,已经走到了第23个年头。 时间回到2003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创造性地提出,从各级机关挑选一批党员干部下农村,基本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派驻一位农村工作指导员,推动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下移。 次年3月,浙江省委下发《关于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通知》,省派首批100名农村工作指导员,直奔当时情况最复杂的100个村子,市、县、乡三级很快也选派了3.8万名机关干部。此后,这一制度在之江大地生根发芽,不断迭代深化。 2015年,中央吸收各地选派干部驻村的经验做法,开始在全国推行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在先行探索的基础上,浙江走向全面提升阶段——省市县选派的党员农村工作指导员全部兼任村里的第一书记,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行政村,进一步派驻工作组,实现农村工作指导员与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组一体选派、一体管理、一体轮换。 多年来,各地持续深化探索,制度不断迭代完善,仅省级层面就7次发文、8次召开会议深化推进。 怎样确保最合适的人去最需要的村?浙江探索出许多方法:先定标准、后定干部。优先选派作风好、能担当,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专业技术特长,懂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干部。 供需对接、精准匹配。每年组织各地对全省所有行政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逐一过筛子,确定需要帮扶的重点乡村。同时建立省市县乡四级驻村指导人员信息库,推动人岗相适。 因村派人、因人定村。推行党群部门驻弱村、经济部门驻穷村、政法部门驻乱村、涉农科技部门驻产业村的模式,提升选派工作针对性。 这些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到乡村后,又能做些什么? “扎根农村、走进群众、了解民意”是首要任务,顺应事业发展,工作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善治、助力共同富裕……总的来说,就是为发展薄弱的乡村带去力量。 优秀干部沉下去,更多干部冒出来。驻村第一书记们利用熟悉干部、熟知村情、了解民意的优势,积极协助乡镇党委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先后在绍兴市柯桥区5个村担任过驻村第一书记的陶招贵,就把抓党建抓班子作为关键一招,培养帮带后备人才,激发党员队伍活力,被称为“指导员里的老中医”。 如今,这支推动乡村发展的队伍不断壮大,截至去年,浙江省共选派了13批、48万余名农村工作指导员。 其中,涌现出不少优秀干部。连续四年扎根在梁弄镇雅贤村的毛凌翔,制定村庄发展规划编制,有效破解未来乡村建设、智慧农业升级、土地改造流转等治理发展难题;钱云潘担任仙居县上叶村驻村第一书记第一天就走村入户摸排调研,迅速推进乡村大脑、共富工坊等项目,带领村庄迈上发展“快车道”;邵逸夫医院的张立超,在担任缙云县周弄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协调医院每年来乡开展义诊,开设村民到杭就医绿色通道,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 通过20余年实践探索,干部驻村在选派机制、派驻覆盖范围等方面丰富拓展,赋予了这项制度更多新内涵。 例如选派单位从一开始的机关单位拓展到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选派人员从党政干部拓展到专业人才,再后来,国有企业、公立医院也加入其中。 组团帮促的特色更加鲜明,派下去的是一个人,背后是整个团队并肩作战。如省农科院专家杜龙岗担任大溪口乡溪口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积极联系水产、植保各领域专家下乡到村指导,推动省农科院与武义县实施院地合作项目。 为适应乡村片区组团的发展趋势,帮扶对象逐渐由点及面,放大帮扶成果。宁波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舒巧云派驻中村村后,积极向派驻村和周边的李家塔、高岩、白鹿等村推广种植番薯新品种“心香”,帮助当地番薯种植亩产量大大提升。 今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浙江省委一号文件聚焦山区海岛县、农村农民两大发力重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文件中再次提到了“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制度”。 大家期待着,随着这一制度深化完善,将有更多驻村第一书记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大显身手,带动一个个村子美起来、富起来。 |
原标题: 政已阅丨总书记关心的这项制度,浙江怎样坚持? |
作者:记者 张熙锦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