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勇鑫:骑着三轮车闯出烧饼产业化之路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5月21日 08:44:57 |
新农人虞勇鑫的创业之路起始于一辆三轮车。原本在社区工作的他,工作稳定而平淡。“一次去买烧饼的时候,发现买这个烧饼的人很多,味道也不错。”回忆创业初衷,虞勇鑫说是看中了烧饼的潜力。 一个面粉团子,包裹着肉、干菜,在炭火烘烤下散发馋人香味。有人为了吃上这一口烧饼,驱车几十公里,一口气带上几十个回家。这就是虞勇鑫前往缙云学艺,并经过改良后的“燕子烧饼”的魅力。 “做烧饼之前,我想的就是要先学好手艺。”当时的缙云烧饼已经很有名,虞勇鑫就特地找做缙云烧饼的老师傅学艺。但是学手艺的路却并不一帆风顺,“人说三顾茅庐,学这个烧饼的手艺,可以说是‘八顾茅庐’了。” 当时的老手艺人讲究“藏拙”,一份可以传家的手艺不能轻易外漏。在虞勇鑫的坚持不懈下,老师傅终于被打动,把自己的手艺交给了他。 “学做烧饼只是基础,想要做得好,还必须再做‘研发’。”虞勇鑫带着手艺回到桐庐,和母亲一起研究如何调整烧饼的口感、馅儿的味道,让桐庐本地人更欢迎。 一辆三轮车,一个烤饼炉就是虞勇鑫创业的全部“家当”。“从开始创业我就定好了目标,要把‘地摊小吃’搬到市民的餐桌上。”从创业开始,虞勇鑫就为自己定好了计划,创业需要敢想敢做,但是也不能把步子迈得太大。 这个设在桐君街道太平弄的小小摊位,第一个月,每天卖出30到50个烧饼。此时,虞勇鑫和母亲还一直在调整烤饼的制作技艺和口味。一个月后,小摊渐渐打出了名气,每天可以卖出80到100个。 一年后,烧饼的口味和目标客户已基本固定,其销售量增长到每天200个。渐渐地,市场扩大了,口碑做起来了,虞勇鑫说:“这时候我知道,可以开启下一步的计划了。” 2014年,虞勇鑫开始筹备开店,店铺地址依旧选择在太平弄。有了固定的店面,虞勇鑫底气更足, 吸引的客源也更多了。烧饼的销售范围也从桐庐辐射到周边区县市。曾经有千岛湖的顾客,开了两辆车,专程来店里采购烧饼。从开店起,这样远道而来只为品尝一口烧饼的顾客还有很多。 烧饼稳定的品质,供不应求的需求,让虞勇鑫开始思考产业化制作烧饼。2019年,他注册“燕子烧饼”品牌,同年开设飞庐烧饼加工作坊。“从12年到19年,我其实一直都在研究怎么样把这个现做现吃的小吃往产业化的方向打造,让桐庐以外的顾客也能尝到无异于现烤出炉的烧饼。”虞勇鑫说,他从烧饼的包装、配方入手,逐渐实现了当初要将烧饼搬上顾客餐桌的愿景。 从三四个人的小作坊,到2022年注册成立杭州桐甄食品有限公司,“燕子烧饼”正式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并成功在华润万家超市、天猫超市、京东、淘宝、抖音等线下线上进行销售,年产值达500万元。该产品还在2023年度荣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奖。 下一步,虞勇鑫想把这份烧饼的技艺传授给更多人,“最好是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既能传授他们技艺,也能带动他们一起创业、就业。”他也在思考,如何依托“桐庐味道”,将“燕子烧饼”推广到更多地方,也希望因为“燕子烧饼”的效应让更多人知道“桐庐味道”。 |
原标题: 虞勇鑫:骑着三轮车闯出烧饼产业化之路 |
作者:记者 金轶润 文/摄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