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村”变“兴村” 看芦茨村如何“宿”见共富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5月20日 09:00:12 |
去远方追梦,还是扎根家乡沃土?不少人在谋未来的时候都曾叩问过自己的内心。然而,如果梦想近在家乡,又何必远走他乡? 在富春江镇芦茨村,得益于民宿业的蓬勃发展,80%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这一梦想。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芦茨从“空村”变成了“兴村”,一幅“村美、业兴、人和”的乡村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 穷则思变,破解难题“有支持” “青山抱城廓,绿水绕人家。”漫步芦茨村,山青水碧,林海层叠,一间间风格各异的民宿点缀其间,犹如走进了治愈系的乡野慢生活。 芦茨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曾经因为穷,村民们不得不砍树卖木材、烧木炭为生,结果越砍越穷,年轻人只好远走他乡,外出打工谋生。穷则思变,上世纪末,镇村两级启动封山育林,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业,踏出了致富路上的关键一步。 “以前为了生活外出打工,后来得知政府鼓励建民宿,我们夫妻想回来,但却因为老屋翻盖资金犯了难,好在桐庐农商银行及时给我们放了第一笔贷款,我们才开起了民宿。”有了章老板这样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其他犹豫的村民开始纷纷“动了心”。 为了给这份“动心”再“添一把火”,芦茨村4个党支部与桐庐农商银行建立支部共建联建,创新推出党支部协同作战制度,通过村银联合走访,宣讲村集体统一收储流转闲置房、土地资源等打包出租“三租”发展模式,推进整村授信。自此,芦茨村开启了从“卖炭为生”到“卖景共富”的转变,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创新赋能,就近服务“有温度” 如何借力山水资源走农文旅融合之路,让游客愿意主动“走进来”?2012年,富春江镇着手打造芦茨慢生活体验区。桐庐农商银行向芦茨村集体授信3000万元,助力打造“民宿智脑”数字平台,依托全县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与网上农博平台,串联贯通各项数字应用,围绕“一个小程序”“一个芦茨码”“一个驾驶舱”的建设,实现民宿预订、信用查询等各项功能,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智能化、数字化。 田野“沃土”亦是金融服务的“热土”,桐庐农商银行将金融服务融入芦茨慢生活体验区,让村民及游客的金融需求能就近办、快速办。在代办员、ATM机的基础上,配备驻村金融专员、建设“芦茨共富驿站”,涵盖党群e家、快递驿站、爱心义诊、金融服务、志愿服务等功能,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10分钟内即可办,让村民被“家门口的幸福感”紧紧包围。 深耕未来,民富业兴“有底气” 延伸产业链,共富路更宽。从最初的示范村、示范点扶持培育,到行业规范管理再到民宿品质和效益提升,“创业乡村”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政策、资金、服务等多方位的支持。 自慢生活体验区建设以来,我县多次争取省市资金,大力招引业态,为芦茨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心剂”;县农业农村局成立芦茨慢生活体验区区块建设工作专班,对芦茨村的建设经营进行政策指导;桐庐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共富·民宿贷”专属信贷产品,让村民回乡创业有底气,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民宿贷1000笔,发放贷款15366万元。 近年来,芦茨村生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民宿总量达188家、床位3980张,形成了中高端布局合理、特色互补的错位发展格局。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198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1.9亿元。 一半烟火,一半诗意。如今,走在芦茨溪边,苍翠山坡下清澈的溪水哗哗流淌,各类民宿错落有致,三五成群的游客、忙碌的村民带着满脸的笑意,“芦茨慢生活”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变为了“金山银山”。 |
原标题: “空村”变“兴村” 看芦茨村如何“宿”见共富 |
作者:记者 周小铃 通讯员 邱艳芬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