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乘的“桐庐舟”,竟是这条消失古航线的关键密码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8月20日 10:05:14 |
(资料图) 徐霞客桐庐行日记三次提及“桐庐”:“又东二里,止于唐家拱。其地在应渚埠北二里,原无市肆,担夫以应埠之舟下桐庐者,必北曲而经此,遂止于溪畔。久之得桐庐舟。”“初六日,鸡再鸣,鼓舟,晓出浙江,已桐庐城下矣。” ——《徐霞客游记》 其中“桐庐舟”何解,是一种船的名称吗?当然不是。而是惜墨如金的徐霞客在写日记时“至桐庐县城客船”的略写。 这就引出另一个话题,即分水江通航问题。作为钱塘江最大支流,分水江也自古通航,到唐代已经较为成型,许多唐朝诗人从桐庐往分水均走水路,反之亦然。唐睦州分水人施肩吾、徐凝离家乡外出自然主要走水路舟行分水江上。从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赴分水拜访朋友回程时“分水悬帆就索居,沾巾信宿下桐庐”的诗句可知,他来去都是舟行于分水江上的。而《徐霞客日记》的记载,明代时分水江上其实已经有完备的客运航线。其中一条航线上游起点恰是印渚埠,终点是桐庐县城东门码头。原因徐霞客在日记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盖应渚埠为于潜南界,溪之南即隶分水,于潜之水北经玉涧桥,昌化之水西自麻汊埠,俱会于应渚,而水势始大。顾玉涧桥而上,已不胜舟,麻汊埠而上,小舟直抵昌化,于潜水固不敌昌化也。”从中可知因为於潜、昌化两地之水都汇聚于印渚埠,“水势始大”才能通客船。玉涧桥往上去於潜无法通船,因为於潜水比昌化要小。而麻汊埠往上,也只有小船才可通往昌化。 印渚至桐庐的客运航线到民国时期依然如此。我曾拜读桐庐中学一位老校友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记录抗战期间他们一行从杭州逃往於潜,又从於潜步行到达印渚埠,乘上开往桐庐的客船,傍晚抵达东门码头,上岸投宿惠宾旅馆的经历。而且从他的描述可知,那时从印渚到桐庐的客船,还有狭窄的卧铺船舱供乘客选用。 至于分水江上的货运,尤其是木排放运,还是昔日一道独特的风景,后来随着公路开通,又加上经历多次特大洪灾,分水江河床抬高,无法通行航船。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之后,平时水位降低,更是如此。如今,分水江全线通航已经绝迹,只在瑶琳镇一段尚有竹筏漂流游览项目,旧县段则有大型货船出入富春江。其他几处,最多有几只小渔船罢了。 |
原标题: 徐霞客乘的“桐庐舟”,竟是这条消失古航线的关键密码 |
作者:董利荣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