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半过矣”与“夜过半矣”之辨,重勘徐霞客足迹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8月05日 08:39:44 |
董利荣 1 徐霞客在桐庐境内一天半的行程中,途经近二十处地点,究竟留宿何处?论者几无涉及。言谈间,朋友多以宿在夜行舟中或桐庐城下为见。深究之后,原来问题出在最初引用者摘录有误,且后引者均未细读原文之故。无论是部分相关书籍,还是报刊网络上的多篇文章,引用徐霞客游桐庐第一天日记结尾涉及旧县文字中,错把最后四字“夜过半矣”写成“夜半过矣”。笔者也曾误作引用,以讹传讹,实在不该。 为节省篇幅又易于理解阐明,结合上下文特节录徐霞客日记如下: 初五日……去分水东南二十里为头铺。又十里为焦山,居市颇盛。已暮,不能买米,借舟人余米而炊。舟子顺流夜桨,五十里,旧县,夜过半矣。 初六日 鸡再鸣,鼓舟,晓出浙江,已桐庐城下矣。 ——《徐霞客游记》 从以上简洁文字可知,徐霞客乘船沿分水江顺流而下,到达旧县埠时已是后半夜(“夜过半矣”,是指夜已过半),于是他们在旧县埠泊舟休息。第二天鸡鸣时刻,马上催促舟人发船,到拂晓时分进入富春江(“浙江”)来到“桐庐城下”。从“鸡再鸣”到“晓出”,才一会儿工夫,符合旧县埠到桐庐县城桐江口的水路距离。如果是“夜半过矣”,结合上文“舟子顺流夜桨”,就变成舟已过,即半夜里船只从旧县一掠而过。正如有文章写他“夜半过旧县”,这与下文“鸡再鸣,鼓舟,晓出浙江”就无法衔接了。“夜过半矣”讲的是时辰,而“夜半过矣”,则变成讲游踪了,字序不同,含义迥异。 ▲旧县街道旧县埠远眺 从徐霞客两天的日记看,无论陆路还是水路,都在匆匆赶路。他除了在唐家拱中午候船时“久之”,翌日清晨在桐庐城下“令僮子起买米”和在滩上“泊而待剥,余舟遂停”外,停留时间最长且留宿过夜的,就是旧县埠。 ▲旧县街道旧县埠 据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旧县是徐霞客在桐庐境内唯一留宿地。 2 此事引发的思考及其他: 思考之一,桐庐县域文化资源尚待充分挖掘与利用。“桐庐旅游”“桐庐民宿”是如今桐庐用心打造的两张金名片。“桐庐旅游”业已名声在外,而“桐庐民宿”作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旧县是桐庐古邑,人文底蕴深厚,山水禀赋优越,交通便利,是桐庐民宿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宿在旧县已经成为各地游客“向往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旧县与黄公望、徐霞客等文化名人有着深厚渊源——徐霞客曾在此留宿,黄公望笔下的山水意境也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这些名人文化资源,恰好能与旧县的民宿产业、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一方面,为“桐庐旅游”注入更厚重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为旧县民宿产业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其迈上新台阶。 《徐霞客游记》涉及旧县文字虽少,我们却可以以小见大,挖掘弘扬其中潜在的文化价值。 ▲《向往的生活》第二季取景地——旧县街道合岭村 思考之二,名人文化研究务必细读原文,否则就容易出现偏差。这对笔者而言也是一次教训。客观上说,徐霞客在桐庐境内途经并有记载(包括未涉足却多次提及)的每一处都很重要,但他停留时间更长且留宿之地,显然更为重要,我们今天不能忽略之。 对此,我们或可尽快认证增设旧县为“徐霞客游线”标志地,旧县街道也可依托徐霞客留宿地这一结论做足文化赋能文章,开展相关活动,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 其他需要说明的是,多篇文章提到《徐霞客游记》是“旧县”一名最早的文字记载,显然不确。查《(万历)严州府志》,多处记载“旧县”地名,还有“旧县滩”“旧县渡”等名称,该志刊刻于明万历六年(1578),比徐霞客游桐庐的明崇祯九年(1636)早了58年。而且从《(万历)严州府志》多次出现“旧县”地名看,或许更早的典籍中就有记载,只是目前笔者还没有找到,也期盼有发现的读者朋友相告。 |
原标题: 从“夜半过矣”与“夜过半矣”之辨,重勘徐霞客足迹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