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支招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 |
http://www.tlnews.com.cn/ 2014年02月11日 08:47:46 星期二 |
“节后的办公室里,若有若无地弥漫着几分庸懒气息。各种症状充击着办公室里的每个人,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注意力不集中的同事们靠着咖啡因的刺激在机械性地处理着手里的工作。”网友“阿尔法”表示,年假虽不长,但各有各的过法,突然之间调回上班模式的上班族们,睡眠不足,无精打采,心思不集中,各种状态不理想。 网友“阿尔法”的留言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更有热心网友将自己的“节后综合征”分类总结,寻求解决办法。 春节长假放完,有很多网友便在网络上吐槽自己心神不宁,上班没干劲,其实这就是“节后综合征”。“节后综合征”爆发让很多人都不能安心上班,今天就一起看看网友们是如何支招应对“节后综合征”吧。 症状1 厌烦工作 表现:在一家外贸工作的网友“race”表示,刚刚过完了七天长假,按说歇也歇了个痛快,可是一想到上班就心理发怵,老想着那几天亲朋好友在一起乐翻天的日子,以致于刚上班的一两天办事效率特别低,而且作息也比较散漫,比如说原来到单位马上就投入工作,可现在总是打开电脑后愣神,对手头的工作一点热情也没有,甚至有厌烦的情绪。 诊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从闹到静。大家在春节里都喜气洋洋地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十分热闹。过了节后,这种喧哗热闹的氛围和场面都已过去,一下子回到平静的环境中。二是从闲到勤。虽然过春节,几乎家家都人来人往,忙忙碌碌,但生活内容却是十分休闲。节后,立即要投入快节奏的工作学习,努力和压力又要重新开始。 对症下药:要克服上班恐惧情绪,可以从生活内容、作息时间两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也可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象随着吐故纳新,紧张也好似离开了身体。另外注意适度休息,欢度春节很疲劳,所以在假期结束回到工作和学习状态时需要多注意业余时间的休息,以补偿和恢复假日积累的疲劳。二是递进日程计划。当回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时,在日程安排方面要注意有一个递进的过程。不要一下子把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也不要在假日后立即投入繁重的、充满挑战的项目。 症状2 节后焦虑 表现: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的小董,春节过后本来想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可是望着一堆的工作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越是工作起来找不到头绪越是着急,于是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感到焦躁无所适从。 诊断:人们之所以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不舒服的感觉,除了工作压力外,在于个人自我心态的调节。平时,许多人会采用各种方式使自己放松下来,安排好休息、聚会娱乐等各种活动,休息好了,上班时就会精神焕发。而一到假期,许多人面对宽松的环境感到不适应,他们打破平时的生活习惯、生活模式,打乱了原来的生物钟,尤其是一些人,一到放假,聚餐、喝酒、看电视、上网、熬夜等等,各种活动安排得满满的,等到假期结束了,人也精疲力竭了。当面对即将来临的上班,他们就会感觉到焦虑,无所适从。 对症下药:保持充足的睡眠。除此之外,平日里做开心的事,找朋友聊聊天,避开烦恼,有意让自己不去想烦心的事,多留意一下自己的精神状况,多让自己开心,或经常去空气清新的地方走走。最后,严重的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调节,消除恐惧。 症状3 迷恋网络 表现:放长假,对“网虫”来说又是喜事一桩,平日没空的、忙中偷闲的,如今可以好好过足“瘾”。发条“微博”,送个“红包”,可以充分享受网上“冲浪”的乐趣。刚刚大学毕业的网友“王尔德”是个微信、微博控,平日里国外的朋友由于时差问题,难以碰见,聊天也不得尽兴,怕影响第二天上班。在7天节假日,他每晚22时过后就把自己交给微博、微信,和朋友们聊个昏天黑地,抢朋友们派发的“红包”,再把“红包”一个一个送人。春节过后,小王还是在网络中不能自拔。 诊断:网络让人们过度地展现自己和窥视别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敢想的、说的、做的事,人们在网上都敢肆无忌惮地表现,人们展示了自己也看到了别人,但是,激情之后,人们感到的是:人们正生活在一个四周都是落地大玻璃窗没有窗帘的大屋子里。人们的安全感、信任感、隐私都受到了威胁,由此人们又会感到万分矛盾。人们过度沉迷于虚拟空间,影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探索和感受。当人在现实生活中交往时,会有信息的沟通、知识的学习、感情的交流、性格的碰撞、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不断形成,其中很有限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甚至发扬光大,而大部分的内容网络则无法替代甚至产生阻碍。 对症下药:在长假中依赖网络打发时间让很多人因为作息时间的改变而变得疲惫不堪,睡觉颠三倒四,有时通宵不休息,有时一觉睡到中午。这样就把人体正常的生物钟搅乱了,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而且对人的情绪恢复正常也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上班后要赶快采取补救措施,尽快作些休整,把生物钟调整正常。每天晚上入睡前不妨洗个热水澡,水的温度以40℃左右最好。入睡时间最好调整到晚间10时到12时,不要太早或者太晚,因为这段时间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最佳时段。 症状4 消化不良 表现:在春节长假里,走亲戚、拜年、朋友聚会样样都离不开饭局,天天各式美味佳肴,顿顿吃得是满嘴流油。再加上各种美味的零食,不管去哪,网友“小小”一天到晚嘴都不闲着。这么胡吃海喝的结果,便是年假的最后几天,“小小”觉得毫无胃口,吃不下东西,肚子胀满不适,胃部隐隐作痛,嘴角也上火,再好的饭菜也吃不下了。 诊断: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吃又是春节的“主旋律”。美味佳肴琳琅满目,特色小吃应接不暇,亲戚朋友欢聚不断,春节里的各色美食,自然诱得我们胃口大开。可惜,每每饱餐一顿后,又难免出现胃胀等消化不良的感觉,不仅难受,更糟糕的是等到春节过后,一过秤,又是积了一身脂肪。节后上班初期,跑厕所跑医院的频率都多了,菊花茶、大麦茶、柠檬水,几乎每位上班族都想着法子让自己从油腻里“解放”。 对症下药:虽然脑中有着不能多吃的警示灯,但春节期间,面对美食的诱惑,很多人纷纷“躺枪”。怎么样才能释放油腻?含有大量纤维素的蔬菜有助于消化。像白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结。芹菜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芹菜可中和血液中过多的尿酸,有平肝清热、健脾利湿的功效。萝卜具有清热生津、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食积腹胀,消化不良。 再来,节后饮食一定要注意少食多餐。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既保证足够营养,又不致加重肠道负担。在烹调上尽量使食物细、碎、软烂,以煮、烩、烧、蒸等方法为宜,避免油煎、油炸、爆炒等,以减少脂肪供给量。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型,想方设法提高食欲。“吃”出来的病,咱们便再用合理的“吃”改变它。
摆脱节后综合征 回到上班“主旋律” 查看微博热议的“节后综合征”相关话题,热议网友多达120多万,也许这其中,节后各种疲惫没精神的,有你,也有我。 除了上述提及的四种常见症状,不少上班族还伴有旅游综合征、节日情感失调综合征、睡眠紊乱综合征等等,细细看来,这些七症八烦恼的,其实都很雷同,过度放松到更累,于是痛苦不堪。 可怎么办,春节已经远去,留给每个人的是开始正常的上班作息,抛却了这每年一度的不适应,班还是继续得上,状态还是必须调整,春节已是远去,大伙脑海中回味无穷也罢,怅然若失也好,都得收收心,回到工作的状态,铆足劲,为新一年的职场生活奋斗。 有句话说得好,马上“又”一切,就把节后综合征当做是一次历练吧,摆脱它,潇洒地继续前进。我行,我可以。 | ||
原标题: 网友支招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 |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