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古村保护与开发如何相得益彰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3月16日 09:38:05 星期三 |
五千年的农耕文明给我县大地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古村落。鹅卵石铺就的小道,徽式的马头墙、精致而又生动的雕刻,深澳村的每一处都充满了神秘与古朴。一方寂寥的天空,重新复活的古村落,曾为历史的风尘所弥漫湮没,如今,却又不甘落寞地穿越了千年,散发出撩人遐思的韵味。当我们触摸着千年的历史,感慨于世外桃源般生活的时候,对于古村落保护和开发让我们越发地寻思起来。 ![]() 这里静静地躺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堂楼屋 在深澳村,随便走进一幢房屋,都可能建于明清。 今年72岁的申屠经纬,在深澳村生活了一辈子。“我家有700多平方,子女都在外面,偌大的房子就我一个人居住。”由于保护得较为完好,申屠经纬所在的怀荆堂,在深澳村小有名气。这幢建于清末的房屋,是从他曾祖母手上传下来的。 虽然老人独自在家,但每天收拾屋子,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每年都有很多外地人来参观、摄影,他们都觉得这里的古建筑很有特色。”申屠经纬指着挂在墙上的年历说,几年前,不少有名的摄影记者拍了他家的景致,没想到还当成了深澳村的“形象”堂楼屋,这让他很是高兴。 像申屠经纬老人这样祖祖辈辈生活在深澳的村民还有不少,而保存的古建筑更是成片。据统计,深澳村中心古建筑群面积有16万平方米,200余幢古旧建筑中清代古建筑近百幢,较完整的有35幢。古建筑的大门大多以石条为门框,四面高墙,在门框两头一般都刻着石雕。“深澳古建筑诸多特色中,五开间厅堂屋是特色之一,还有一个便是建筑雕刻。”在该村负责了多年古建筑保护的申屠樟苗说,除了古建筑让深澳远近闻名,这里的坎儿井也独具特色。 记者了解到,现在全村还留着十七口坎井,这些坎井都是地下水,有些坎井还互相沟通。有一口井叫“八亩塘”,就是由几口坎井联成的。“深澳的这些水系相互起着调控水量的作用,使深澳村在一千多年里免受水旱灾害的侵犯,在一千多年前的建村规划时祖先就显示出了不凡的远见。”申屠樟苗说道。 ![]() 保护和修缮 深澳古村永远的主题 初春,在薄薄的雨中走进深澳古村,就像是穿越了时光的隧道。 200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浙江省命名表彰大会上,江南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深澳村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拿回了“国家级”的头衔,这让深澳村民有些坐不住了。 86岁高龄的潘老伯深谙这里的一草一木。“我老家也有500多平方米,有近100年的历史,不过六年前的一场火,把老屋烧个精光。”每当坐在邻居家的古屋内,潘老伯就会开始怀旧。“深澳的古建筑成片、有特色,值得保护和开发。”说起深澳村的古建筑,潘老伯很有话说。 “这几年,不少老屋塌了,不少老房子无人看管,堆满了杂物。”潘老伯说,村里人都希望政府能将这里保护好、继承好、开发好,“这么好的东西,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才有它存在的价值,就让它们淹没在这里,真的太可惜了。”潘老伯还悄悄地告诉记者,宋城集团的高层曾经来过这里3次,当时想投资开发旅游,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最终没有落实。 其实对于深澳古建筑的保护,政府一直在努力。近五年来,我县对江南古村落进行村落环境整治和单体古建筑维修,维修资金总投入407.1万元,县财政投入80.77万元。 2009年,各地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江南镇基于深澳片古建筑特有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性开发,一方面加快新农村建设,希望走出一条古建筑保护与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的新道路。为此,该镇向县政府申报了深澳古村与融合推进、共建发展项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深澳古村落的保护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去年4月,我县出台了《关于开展桐庐县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在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中对农村历史建筑的保护,同时成立了桐庐县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历史建筑的维修保护工作。按计划,我县今后几年将集中力量对荻浦、深澳、环溪、徐畈四个村的历史建筑进行维修保护。 “不想把祖宗留下来的遗产败在自己手里。”这是当地村民最朴实的一种保护意识。不过对于村党委书记申屠永军来说,有时候这份工作也让他感到棘手。“保护说了好几年,但如何来保护,具体谁负责保护,保护资金从哪里来,这些现在都还是未知,这让我的工作也陷入了尴尬。”申屠永军说,他很想为眼前的这些古建筑做些什么,他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从目前来看,很难下手做。 ![]() 资源转化为产业 古镇旅游是必由之路 可以说,古村落是一种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是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如何在保护好这一方古建筑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价值,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 深澳古村位于富春江南岸,距县城16.5公里,距杭州市区45公里,七常公路村中通过,杭千高速和320国道传经而过并建有高速出口,交通十分便捷。 这里不仅有古建筑群,还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大旅游吸引力。同时,江南一带还有很多名小吃,比如糊麦裹、米粿、粽子等,还有舞板龙、高空狮子表演、做绣品等这些都是当地的文化特色。 “将旅游与文化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吸引外地人来,还能带动当地经济,惠及百姓。”县风景旅游局局长钱潮力表示,将古村落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深澳有基础、有条件。“打造古村落旅游品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等措施来进行古村落的保护,这也是当前古村落走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 为此,在去年年底,我县编制了《桐庐县深澳古村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2011-2020年)》,将深澳古村起源于南宋的历史文化渊源凝练为“江南坎儿井,南宋第一村”的主题,把深澳的历史、南宋的风情融入到深澳村古老的街区中。在静态的古建展示和文化展示基础上加载动态的民俗活动,将深澳村从一个古建标本激活为一个有生命的古村生活空间。功能定位为文化观光、文化休闲和特色购物。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全村进行形象定位、基础配套和服务提升,在保护的同时赋予文化的内涵。”钱潮力表示,深澳村的旅游开发要与休闲度假结合,不仅要以景致吸引人,还要以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化吸引人。 可以说,对于古村落的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涉及的领域广、项目内容多、人员结构层面多、需协调的各种关系多、技术难度大,要保证保护工程的有效推进,必须由政府进行综合把握,同时在人员、技术、资金、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保障。 “在开发的过程中,更重要的还是要保持传统氛围,商业氛围不能太浓,否则就会对古村落的生态造成破坏。”钱潮力认为,开发策略上,要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塑造品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古村落旅游才不会是昙花一现。 记者手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周身笼罩在现代气息之中。恐怕少有人还记得,就在身边,有着静默百年的一个个村落在诉说历史。在现代化愈演愈烈之时,当我们转头寻找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才发现那些气若游丝的声音几乎被淹没。 不能让古村落只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我县要保护好古村落,首先必须回答清楚三个问题:一是保护什么,是保护整个村落还是村落的某些部分,是突出有价值的住宅,还是住宅的某些部分?二是谁来保护,是政府,农民,企业家,民间组织,还是共同保护?三是怎么保护,是原封不动,还是部分改造? 还记得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李泽厚表示:“经济在发展,古村落保护是一个难题,要研究,要三思而行。”记者发现,目前古村落里的居民普遍不满足现在的生活。保护古村落和保护文物、景点,是很不一样的,人的追求是不断变化的,古村落是经济、文化和人的结合,而这三者都在不断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所进行的保护,其实只是一种延续或延缓。 遥望身后这日益被现代文明逼近的古镇,我们拿什么来拯救古村落及其文化自尊?深澳古村落告诉我们,古村落需要人居才更显生动,需要规划及其严格执行,才能得到更好保存。 事实证明,对于古村落来说,保护应该始终是第一位的,保护并不是为了无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这样就会本末倒置,这一点,那些过度商业化开发的“古镇”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同时,古镇、古村落将来的命运如何,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检验。当然,这要取决于各级政府正确的决策和村民的参与程度,要更好地保护好近在我们身边的古村落,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否则保护不了。 |
原标题: 深澳古村保护与开发如何相得益彰 |
作者:郑 磊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