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酿出大产业 杭州桐庐“蜜蜂经济”铺就村民共富路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8月14日 10:50:17 杭州网 |
“黄衣裳,金翅膀,花田里头做工忙。”这些毛茸茸的小蜜蜂,一年能为桐庐县带来20亿元收入。8月11日,杭州“8+4”经济政策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桐庐县分水镇天厨蜜源生产基地,从厂里销往全球的产品源源不断,蜜香里藏着共富密码。 作为全国最大的蜂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桐庐不仅有蜂产品孵化中心、检测中心、实验蜂场,更在分水镇上藏着个“蜜蜂友好村”。每到8月底稻田抽穗时,300万只蜜蜂从蜂箱里“涌”出,在千亩稻田间自在采蜜,构成一幅生动的“蜂稻共生”图。这样的场景,在油菜花开的季节,也能看见。 田间地头的活力,源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生动实践。2019年,分水镇大路村在千亩稻田间建起基地、发展文旅,引入小火车、滑索等项目后,日均吸引打卡人次上千余。节假日里,加上民宿等集体收入,日营业额能到5万元。曾经只知种田的村庄,靠着“蜂+稻+文旅”的融合业态打开新局:蜂蜡制作体验、稻田种植研学、乡村生活打卡……两年间,19家民宿、水上乐园、露营基地次第兴起,带动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就有106万元。 “蜂蜜经济”不仅富了村子,更暖了人心。长春人侯东生一家三代做了80年蜜蜂生意,两年前扎根大路村,靠100箱蜜蜂年入二三十万元。“过去追着花期跑,一年要跑几万公里;现在有了智能蜂箱,能测产量、控温湿度,还能监测蜜蜂繁殖力和采集力。”他培育的蜂种精挑细选,200只蜂王里才能选出2只优质种王。从“追蜂人”到“养蜂人”,信息化手段让养殖更精准,也让他在村里安了家。 这份甜蜜事业的背后,是政策的有力托举。2025年杭州市“8+4”经济政策提出开展“兴村提质”行动,培育10亿元级“土特产”全产业链,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和万名农创客工程。在政策指引下,像大路村这样的乡村正加速蝶变:在淳安县汾口镇,“稻鳖共养”“稻鸭共养”,让农户实现“一田多收”。在萧山区浦阳镇,“科创+农创”平台吸引39家企业和农创客入驻,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超1500万元。 当“土特产”串联起种养、加工、文旅、科创全链条,田园变公园、农房变民宿、劳作变体验,越来越多“新农人”回归乡村,在山水间酿造共富甜果。 |
原标题: 小蜜蜂酿出大产业 杭州桐庐“蜜蜂经济”铺就村民共富路 |
作者:记者 高瑞怡 通讯员 姚武旦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