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为擎:桐庐“141X”现代化体系催生产业聚变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5月23日 11:21:58 杭州日报 |
桐庐经济开发区 正在建设中的总投资50亿元的中科盈德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 环球新材项目标段建筑主体及基础施工同步开展。 浙江华策影视技师学院正加速建设,计划今年9月正式开学。 桐庐抽水蓄能电站一季度完成部分隧洞施工。 记者 陶钰 黄蓉萍 桐庐微融圈 方菲 当前,桐庐快递物流、视觉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为代表的“141X”现代产业体系正在聚链成势,撬动发展新格局。通过高质量项目招引,形成产业集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域高品质美丽标杆示范地。 招大引强 高质量项目落地 2024年,桐庐全年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6个,完成年度目标100%;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完成年度目标120%。其中,桐庐首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环球新材国际亚太总部及表面性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 今年5月初,桐庐17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40亿元,包括50亿元1个、20亿元1个、10亿元3个;集中推进项目共34个,总投资116.3亿元,包括50亿元1个、10亿元3个。其中,50亿元中科盈德项目的开工、58亿元苏钏科技项目和20亿元鼎盛项目的签约,形成项目招引、签约、开工、建设、投产的梯度推进态势。 在一个个大项目签约落地的背后,是桐庐不断创新招商模式,以拼抢之姿激活产业发展的“新磁场”。 面对招商引资新形势新要求,桐庐抢抓杭州城运升级契机,推出“融杭接廊18分钟”“快递物流企业大回归”“新职教名城”“走进国企、请进桐庐”等载体,充分发挥“三通一达”主场优势,积极探索场景招商、要素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新模式,形成项目签约、开工、投产的梯度攻坚态势。 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做好产业链精准招商,奋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且与既有产业融合度高的项目。 尤其在“链式招商”上,桐庐成效显现。5月初签约的58亿元苏钏科技项目,为初创科技企业的产业化基地项目,是已在桐庐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的环球新材的产业链协同项目,形成“材料+应用”闭环,将助力桐庐抢占新材料产业高地。 “通过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做强我们的产业生态圈。”在桐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桐庐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新看来,桐庐经济开发区作为县域经济主引擎,将坚持通过“以商引商”“生态链协同”等创新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集聚。 产业集群 为发展聚势蓄能 桐庐锚定争先、进位,坚持创新为先、企业为本、项目为王,深化优存量和拓增量“双轮驱动”,打造桐庐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与筹建中的桐庐高新技术产业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双引擎”,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型经济转变。 在杭州2025年一季度经济版图上,桐庐以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市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的成绩,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赛道分别实现11.9%、14.2%、13.6%的快速增长,分列全市第2、3、3位,勾勒出县域经济向都市型经济跃升的强劲态势。数据背后,是桐庐“141X”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集群效应显现。通过“链长+链主”协同机制,该县构建起1个快递物流地标性产业,视觉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及低空经济、智能网联车等多个未来产业赛道。 走入企业一线,康基医疗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批批精密医疗器械陆续下线;淮瓷科技加大陶瓷封装材料研发投入,一季度总产值大幅增长;千芝雅通过产线智能化改造和高端人才引进,加快优质产能释放…… 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抽水蓄能电站工地上工程车辆穿梭不息,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完成主体框架,三诺电子四幢厂房通过结构验收…… 产业升级背后,是桐庐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发力。桐庐创新推出“科技创新普惠+行业政策精准支持”的研发激励体系,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67%,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创新成绩单。 “我们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扭住项目干的服务理念。”桐庐县发改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蔡翼介绍,为保障项目高效推进,桐庐建立“双周督查、月度推进、双月招引”动态调度机制,通过“优存量”与“拓增量”双轮驱动,形成全流程服务闭环。 做优“环境” 以开放姿态拥抱 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各地从比拼优惠政策,转向比拼营商环境和改革。 高新区(筹建)作为融杭接廊第一站,紧抓项目招引,紧盯基金招商,强化以商引商,加速航宇氢能、Traveldepot等项目签约落地。 富春江影视城影视学院9月将正式招生,AI摄影棚、外景基地启动建设;国潮音乐基地、三国幻域文旅综合体6月底投入使用;窄溪渔街已开始动工建设,高新智能制造园6月底开工。高新区(筹建)正以产业升级加速度激活桐庐增长新引擎。 当然“产业成型”不仅仅是建筑成型,关键还是人才梯队、企业梯队、产业梯队的成型。在桐庐看来,优质的营商环境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吸引项目落地,凝聚企业创业,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由此,在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工作中,桐庐不断创新举措。 譬如,桐庐在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的基础上再升级,以“三链”模式助力三产项目“摘牌即开工”。自此项改革试点以来,桐庐已有23个项目实现“极速开工”,其中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开工平均用时12天,国企投资项目平均用时28天。 譬如,桐庐搭建“1个专班+N个专项组”攻坚体系,按照“县领导领办+牵头单位包干+配合单位协办”,对全县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作战部”管理,项目从招引到开工形成全流程工作闭环。 再譬如,2024年以来,桐庐县围绕打造“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策源地的目标,在全省率先探索县域“一个中心管执法”。依托中心,大力推进“中心以外无检查”,强化检查计划任务统筹,创新建立“1+1+X”检查模式,在规模工业企业试点探索“无感检查”。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桐庐速度”和一站式服务让华策影视集团董事、大策投资控股公司总裁夏欣才赞叹不已。他坦言,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桐庐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桐庐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这里快递物流产业的集聚优势,不仅能节省运输成本,还能得到更多技术变现机会。”中科盈德董事长鞠飙感慨,从签约到开工,政府专班全程护航,解决了用地、审批等难题,“‘桐庐速度’证明了我们把企业落地于此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是许多落地桐庐企业对桐庐营商环境的评价。桐庐真正打动企业,让他们决心留下来投资发展的,是这里温暖的营商环境。 “18分钟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桐庐“闯入”大杭州的“新视野”,这一方山水也将吸引更多的科学家、企业家等来这里创业。 本版图片由桐庐县委宣传部提供 |
原标题: 项目为擎:桐庐“141X”现代化体系催生产业聚变 |
作者: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