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在桐庐当乡厨!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5月23日 09:46:19 |
婚丧嫁娶、生辰做寿,乡宴往往事出有因。父亲很早之前就告诉过我,乡厨的工作就是帮助主人家把每一场乡宴办好,让杯盘尽扫、主客言欢。 我叫钟煜婷,是一名“90后”乡厨。很多人看到我的第一眼都好奇:“你这小身板能颠动大铁勺吗?” 传承:家中第一位“全职”乡厨 在大家的印象里,乡厨一般是像我父亲那样沉稳又充满力量的形象,他们能够颠得动几十斤重的铁锅,也可以有条不紊地张罗几十桌酒席。 我从十几岁开始就跟在父亲身边帮厨,看着他在一场场乡宴间开菜单、选食材,分配人手、准备炊具餐具,然后点火掌勺、安排上菜……在乡间灶头忙得不可开交的父亲,是掌控整场乡宴节奏的重要角色,也是许多人心目中“家乡味”的代表。 受父亲影响,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做饭,从“家学”角度而言,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因为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莪山畲族乡当地有名的乡厨。但在我看来,乡厨的传承,最重要的还是人们对乡宴的热衷。 在我父亲小时候,乡厨只是一个“兼职”。那时候农村条件差,宴席规格也不高,很少会有人家专程请厨师做饭,我爷爷当初就是因为做菜好吃才被左邻右舍请去帮忙“掌勺”,一来二去,就成了乡厨。我父亲的经历也差不多,除了乡厨这份工作外,他平时还在工厂上班。我算是我们家第一位“全职”的乡厨。 火热:乡村振兴让乡厨成“香饽饽” 这些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桐庐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环境也日益改善。越来越多人选择回农村造新房、办乔迁宴,还有不少在城市里工作的年轻人选择把婚宴放在农村。 人们对乡宴的热衷,让乡厨成了“香饽饽”。这两年,父亲的“业务”变得特别忙,我帮父亲“打下手”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从一开始的切菜、配菜,到制作点心、凉菜,渐渐地,父亲忙不过来的时候,我还会上灶帮忙炒几个菜。 乡宴的铁锅特别沉,一开始我根本翻不动,后来慢慢就练出来了,如今装着30多桌龙须的大铁锅,我已经能轻松颠起来翻炒。 去年年底,父亲同时接到了两场乡宴,他说自己忙不过来,就把其中一场交给了我,并告诉我:“从这次开始,以后30桌以下的宴席你都自己上。” 当时那场乡宴,也算是我的“出师宴”。一开始整个人非常紧张,因为没有父亲在身边指点我,总害怕会出错。但是当灶火燃起,滚烫的热油在锅里发出滋滋的响声,我的心情瞬间就平静了。 我学着父亲的样子,把每一个步骤都细致地操作了一遍。乡宴结束后,主人家很满意,不少村民也过来夸我,说菜做得很好吃。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完全忘了之前自己是多么紧张、焦虑。 热爱:我在乡间烹乡宴 经过大半年的“实战”,我已经习惯了“乡厨”的工作节奏,也可以做到像父亲那样“忙时不慌张、闲时不焦虑”。有很多人问我,做乡厨累不累?我总回答:“不累。”原因是我非常享受这份工作,我觉得在桐庐做乡厨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这些年,我跟着父亲几乎跑遍了桐庐所有的乡村,看到、遇到过很多从村里“走出去”又“走回来”的年轻人。乡村振兴,让日新月异的农村成为年轻人宜居宜业的广阔天地,而我其实也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从乡厨的孩子,到成为乡厨,我的成长岁月里也曾有过“要离开农村”的想法。大学毕业后,我在民宿里打过工、也在公司上过班,但故乡、亲人,就像一缕看不见的乡愁总是牵绊着我。成为乡厨,于我而言,是偶然也是必然,是顺势而为,更是热爱使然。 如今,炊烟袅袅的乡间,四时如新的田野,是我挥刀颠勺、烹制佳肴的灶前,也是我目之所及、梦之所想的人生舞台。 |
原标题: “90后”女孩在桐庐当乡厨! |
作者:记者 汪晓池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