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人到底有多爱这碗面? |
http://www.tlnews.com.cn/2024年07月11日 08:55:11 |
全城藏着500多家面馆 桐庐人到底有多爱这碗面? 你知道桐庐有多少家面馆吗? 根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系统显示,目前桐庐在册的“面馆”共507家,其中还不包括营业执照注册为“小吃”的店铺。如果你打开桐庐城区的外卖平台,输入关键词“面条”,跳出来的搜索结果有近300个。 当你漫步桐庐街头,你会发现,几乎每一条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面馆的招牌,而每一块招牌的底下,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桐庐人究竟有多爱吃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面馆?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文化故事?让我们一起探寻桐庐的一“面”之缘。 什么样的面才叫“桐庐面”? 不管是小红书、大众点评这些种草社区,还是美团、饿了么这些外卖平台,只要你输入“桐庐面馆”,各家面馆或浓油赤酱、或清淡营养的面条就映入眼帘,让人挑花了眼,没个三五分钟都退不出来。这些面馆里做的,就是大众意义上的“桐庐面”。 从面的做法上看,老底子的桐庐面属于南方传统的“浇头面”,用腌菜、豆腐做底,搭配不同的材料,组成风味各样的浇头。桐庐人做面喜欢用“碱面”,煮后宽度大约3mm,厚度1.5mm。面不能煮太熟,假如煮得软了懈了,那这碗面算是失败了。有些面馆因为不同做法也会用不同的面,汤面用经典的“扁潮面”,炒面、拌面用更不容易起坨的“细碱面”。 在开了20多年的姚记面馆老板姚增平看来,圆形碱水面,最能代表桐庐老底子的面。 “我们可能是桐庐最早做圆形碱水面的店家。”姚增平说,碱水面的口感更Q弹,更符合桐庐本地食客的喜爱。为了保证口感,面馆中每天最重要的头道工序——撩面,由他亲自“操刀”。“这一步做不好,整碗面也就做不好了。”姚增平说,食材的用料也有讲究,不管是蔬菜还是肉类,必须经过他本人检验,保证新鲜、高品质。因为他始终坚持“把一碗面做好”,在经过无数次的改良和不断的揣摩后,姚记面馆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口味,如今在桐庐面馆界的名气不小。 除了碱水面烧制的浇头面外,桐庐还有冷淘、索面等特色面食,口感糯滑、鲜香爽口,既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也适合老年人食用,十分“落胃”。 一碗面与一座城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热气蒸腾、鲜香四溢的面条,是生活在桐庐的人们对于家常、美味、实惠的定义,也是这座城市扑面而来的善意。 桐庐的面,是融合地方风物的再创造。桐庐人爱吃面,这与历史和地理环境有关。宋室南迁后,北方移民在南方扎根生活的历程中,将面食文化也带到了钱塘江流域。从地域上看,桐庐处于小麦文化的末梢,往西是喜好米粉的江西,往南是主打红薯粉的福建。 江南多山,而面条原生性又强,便衍生出味型丰富的面文化。但是因为地理气候的不同,南方种植的小麦做成面条后很容易失去“筋道”的口感。于是,善于在吃食上动脑筋的桐庐人便在和面过程中掺入了食用碱,令面粉中的蛋白质转化,口感更加爽滑、Q弹。 桐庐的面,是这片土地物产丰饶的体现。随便走进一家桐庐本地的面馆,菜单上光面条种类就有近40种。咸菜肉丝、榨菜肉丝、大排、牛肉、腰花、三鲜……相同的浇头又可衍生出更多的品类,几种原料合在一起,又形成双浇面、三浇面等,通过不断地排列组合,大大丰富了浇头品种,也将富春江流域的富庶丰饶,投射进一碗碗风味独特的面条中。鲜香的滋味、丰富的选择,让桐庐的面“美名远播”。 热播剧《时光正好》在桐庐拍摄期间,主演谭凯和左小青先后打卡了桐庐的几家老牌面馆,生炒牛肉拌面、猪肝大肠面等特色招牌面,让吃遍了大江南北的明星们亦是赞不绝口,同时也引来评论区各地网友的“种草”。 桐庐的面,是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缩影。桐庐是一座“包容之城”,优质的宜居宜业环境,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也带来了更多元的饮食文化。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食物,面条包容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胃,也成为不少人想在桐庐安居乐业的创业选择。兰溪手擀面、刀削面、兰州拉面、重庆小面……每一种面条的背后是一种地域的饮食文化,也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努力。 向来“好客”的桐庐人自然不会厚此薄彼,一众面馆“照单全收”。因此,在桐庐的街头,除了随处可见的本地面馆外,还有不少挂着外来特色面食招牌的面馆,它们共同组成了桐庐丰富多彩的面食文化,让每个“异乡客”都能在桐庐找到家乡的味道。 一碗面百种味 时代在变,桐庐的面也在不断转变。这份变化的背后,是人们对“舌尖上的幸福感”的不断追求,也是桐庐人对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 在消费更加多元化的环境里,“这碗面”变得更加雅俗共赏。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桐庐“特色面”的价格也在悄然变化。总体来说,桐庐的面价格是比较亲民的,一般荤素搭配的浇头面在20元到30元左右。但近几年,不少动辄上百元的“特色面”也加入了桐庐“这碗面”的序列,它们的配菜主要以昂贵的江鲜、海鲜为主,搭配蔬菜。但丰俭由人,不论是实惠的家常面,还是高价的海鲜面,主打的都是一种个人选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餐饮市场里,“这碗面”变得更加年轻、硬核。近年来,披萨、薯条和面包等西式快餐逐渐压缩传统面食市场,成为不少桐庐年轻人的新选择。面对这种情况,桐庐的“这碗面”也在不断调整口味,变得更加年轻、更加硬核。 去年底,90后新合小伙钟泽辰在桐庐开了一家农产品销售店铺,店内主打产品之一就是新合索面,他从备受消费者关注的全麦、粗粮、营养健康等需求出发,探索出了更适合消费者口味和健康的全麦索面产品。 在生活节奏日趋加速的当下,“这碗面”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桐庐街头各式各样的面馆,除了堂食,外卖订单也不少。从外卖平台数据看到,县城排名靠前的几家面馆,月销售1000+的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一些不做外卖的老牌面馆也在推陈出新,为食客提供更快捷的就餐服务。每到中午就门庭若市的“一绝拉面”,它的“浇头”都是提前烹制好的,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个性化的“浇头”,也减少了汤面的等待时间。 一碗面,百种味。桐庐的这碗面里,藏着山川风物,也藏着烟火人间,它寄予了人们对生活的期许、对人生的态度。当下,富春山居的夏日绿意正浓,在高铁的加持下,杭州桐庐18分钟通达将成为两地常态,不妨赶紧出发“面”见桐庐,尝尝桐庐这碗面的百种滋味,体味这座城的潇洒风情。 (记者 汪晓池 王珊婷)
|
原标题: 桐庐人到底有多爱这碗面?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