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风雅韵话茆坪(下篇) |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02月06日 08:54:54 星期六 |
| 粮仓轶事 ![]() 茆坪粮仓 在茆坪村文安楼东侧、几幢村民住屋夹着的旮旯里,有3座不起眼的圆柱体“小屋”静静地伫立着。它们是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用于存放稻谷的粮仓。追溯这组小粮仓的前因后果,能清晰地看到当年的茆坪村民战天斗地,艰苦卓绝,改荒滩为粮田,变缺粮村为余粮村的光荣历史。 上世纪60年代前的茆坪村,由于人均耕地少,生产的粮食难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而每年都得吃国家“返销粮”。60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全体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田造地十数年,硬是将周边沿溪的荒滩缓坡改造成为一丘丘粮田,村里的农田扩增了400余亩,村民人均耕地从0.23亩增加到0.78亩。其后,茆坪村民继续贯彻“以粮为纲”的方针,发扬科学种田精神,努力提高粮食产量。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脱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一跃成为全县的余粮村。茆坪村因为艰苦的奋斗精神,优良的生产业绩,成为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大队(村)之一。 有了余粮后的茆坪村,积极响应党中央“广积粮”的号召,村民又在储余粮、存好粮的仓库上想办法、动脑筋。其时,在去大寨等北方农村的学习取经中,带回了圆柱形仓库的储粮经验。之后便趁热打铁,以当地传统的“三合土”为材料作墙体,小青瓦为屋顶,建成了这3座圆柱体粮仓。其中2座是大队的,1座是第六小队的。粮仓占地小而容量大,每只容积有40立方米,可储存稻谷近20吨。与当地传统的储粮方法比较,除了隔温、防潮等共同特点外,突出之点是密封性好,防鼠害。 世事变迁,昔日这3座急中显智、功能实在的小粮仓,今天仍在朴实地向每位来访者讲述着茆坪村优秀的创业史绩及其聪明才智,并且因其体态美观、别具一格而成为一处吸引游客参观游览的特色景观。 |
| 原标题: 古风雅韵话茆坪(下篇) |
| 作者:王伟成 网络编辑:俞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