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施肩吾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04月27日 08:21:30 星期六 |
3 施肩吾在澎湖 从近年来的考据中,人们认为施肩吾应当是开发澎湖第一人。施氏后人曾经査阅过大量相关历史资料: 1.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时,进士杜臻的,《澎湖台湾记畧》称:前代事不可考,隋开皇(公元581—600年)中,遣虎贲郎将阵稜帅师至其地,虏男女数百以还。唐施肩吾有诗云:“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盖也至焉者。 2.清初,頋祖禹《读史方舆记要. 巻99.福建和泉州府澎湖屿》一文载:澎湖屿在巨浸中,环岛三十有六。唐元和施肩吾率族人迁居澎湖。 3.清朝时连横所写的《台湾通志》,该通志巻一中有如下记载:“澎湖与中国通久矣,而見于籍者則始于隋代耳。及唐中叶施肩吾率族人迁居澎湖,其《題澎湖屿》一诗,谓鬼市盐水,足見当时之情景。” 4.清连横《台湾诗乘》中也有这样一段话:“台湾之名始于明季。而澎湖见于隋代。及唐中叶,施肩吾率其族人而居此。” 5.在《台湾文献丛刊》第064种上也有记载:“及唐中叶,施肩吾,率族人居此。肩吾,汾水人,唐中举进士,隐居不仕,有诗行于世。”其《題澎湖屿》云:“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 另外,施氏《施氏宗谱》中对此也有记载。在贤德世德堂《施氏宗谱》万历三十三年的序中,找到有如下一段话:“吴兴施氏溯源于魯,为姬姓之后,施伯以施为姓。汉唐以來,代有伟人皎然,翘然天下莫知有施氏也。第历世之久,迁徒靡定,或移家八闽,卜筑三吴。或寄居瀛东,寓居南粤。椒耶远條,本源莫辬。然千流万派,总归一源。叶荗枝繁,不离本根。……”我国古时对今日的日本及硫球、台湾泛称之东瀛。澎湖也属东瀛范围之内。“寄居瀛东”正是指寄居澎湖吗?査《澎湖志》称:明嘉靖·隆庆《泉州府志》亦云:“澎湖讼者,取决于晋江县”。澎湖在晋江县之东,当然是瀛东了。所以“寄居瀛东,寓居南粤”,就是对施氏族人迁居到台澎一带的记叙。 根据目前存在的三部《施氏宗谱》载:“施肩吾生于唐建中元年三月五日(公元780年),卒于唐咸通二年九月九日(公元860年)终年八十二岁。”而施肩吾为道时间,据《西山集》自序:“二十年烟萝松月之下”則应是不少于二十年。根据《肩吾及笫告》记载,施肩吾三十五岁中举。按上述时间推算:施肩吾享寿八十二岁,三十五岁中举,为道二十年左右,那么他去台湾的时间,应在五十五岁多一点。相当于在唐开成(公元836—840年)年间。那么他在台湾的居住时间,从移居澎湖,到后來病死,大约是不会超过二十五年。 分水的严志明老师认为,施肩吾之所以去了海外,可能是受到秦始皇时方士(通晓神仙方术的道士)徐福(一作徐市)的影响。徐福,字君房,瑯邪(今山东胶南南)人,为迎合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方,上书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叫蓬莱、方丈、瀛州,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因而请得童男童女数千人,乘船入海求仙,结果一去不返(见《史记·秦始皇本记》及《太平广记》)。有人认为,徐福在海外已得道成仙,乐不思蜀,不愿再返回大陆。施肩吾是否有此想法,我们不可妄加定论。 |
原标题: 再说施肩吾 |
作者:杨露萌 严志明 王顺庆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