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施肩吾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04月27日 08:21:30 星期六 |
在之前的“人文桐庐”专刊中,我们曾经从施肩吾的轶事、诗文等方面对这位我县先唐时期诗人进行过介绍。然而施肩吾早年从文,中年从道。除了诗词歌赋外,其人在道家研究、养生医学方面亦有着成就。下面,我们就从这些地方入手,去了解施肩吾的另一面。 ![]() 1 施肩吾的养生理论 施肩吾在青少年时代曾苦读经书,十数载寒窗,辛劳终于换来了收获,在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及第进士。他本可从此涉足仕途,求取一般文人学士企望的荣华富贵。然而他生性高洁,且畏宦海风波,故终生不仕而隐身入道,长期隐居于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今江西新建县西,又名南昌山)修炼,自号栖真子,世称“华阳真人”。在隐居洪州期间,施肩吾著有《养生辨疑诀》、《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华阳真人秘诀》、《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另尚有诗集《西山集》10卷存世。施肩吾作为一名潜心修炼的道士,他对养生、气功、生育等医理均有相当的研究,颇具心得体会。 道家重于养生。潜心于道教的施肩吾也形成了自己的养生思想:在倡导精神修养的同时,注重形体的保养。从而使得神形俱旺,心身两健。 根据2001年《中医文献杂志》第一期的《施肩吾及其医学见解》一文的记载:施氏说“古今上圣真人,未修炼,先修养。”在精神修养方面,他倡导在葆养“元气真精”的前提下,保持心宁神安,恬淡虚无,“不悲不乐”的最佳心境。施肩吾坚信“学道可长生”。因此,他自撰的座右铭就充分体现了清静无为、恬淡虚无的道家养生思想。施肩吾在座右铭里明确指出:“元气真精,能得万形。其聚则有,其散则零。我气内闭,我心长宁。至人传授,小兆谛听,如病得愈,如醉得醒。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心淡而虚,则阳和集;意躁而欲,则阴气入。心悲则阴集,志乐则阳散。不悲不乐,恬淡无为者,谓之元和。清静无为,不以外物累心,则神全而守固。”关于自制省欲,施氏认为其养生意义非同寻常。他曾撰句:“世人谁不爱年长,所欲皆非保命方。” 在形体保养方面,施氏主张要养生有节,不使形劳。倡导不及不过,不偏不倚的中和养生法则。施氏将之作了简明的概括:“不欲远唾以损气,不欲疾步以损筋,不欲极视而昏睛,不欲极听而伤肾,不欲久立而伤骨,不欲久卧而伤肉。”这些都是从日常生活的经验里提炼出来的,言之成理,行之有效的养生法则。不仅如此,施氏还进一步指明了具体的养生注意事项:“沐浴不可当风。”风为百病之长,人在沐浴之时,由于腠理开竦,风邪容易侵入皮毛为病,故这一提醒诚为中肯的衷告。同时“多睡浊神,频醉散气,多汗损血,力困伤形。奔车走马,气乱而神惊;望高登峻,魄散而魂飞。养形之道,安而不劳,劳而不乏。其力静而不挠,挠而不乱。其气外有所补,内有所益。然后识五行以保全冲和之气。外固内真,两皆得趣,可以长久矣。”这里谨告世人养生贵在动而有节,劳而有度,而毋使其至极,极则必反。这些从实际生活里提炼出来的延年益寿,防病抗衰的养生之道,与祖国医学中所表述的养生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生男生女的医理阐述,施肩吾则认为“父精先进,母血后行,血包精而为女;母血先进,父精后行,精包血则为男。”这一生育别论,在祖国医学孕产生育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可谓自成一家之言。 施肩吾除了在养生、气功、生育诸方面有所阐述之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一则十分重要而珍贵的医学资料,那就是他忠实记载的唐代最早的换义眼的史料。施氏曾写过一首富有调侃意味的诗,名叫《嘲崔嘏》。诗云:“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倘若没有注释,读者只能以为二十九人中必有一人是独眼,并且可能心存困惑与不解。幸有注文道明了原委:肩吾与嘏,元和十五年同第,嘏旧失一目,以珠代之。施嘲之云云。这则非常简明的记录,是我们目前已知最早的关于唐代有以珠代目以为义眼的文字说明。 |
原标题: 再说施肩吾 |
作者:杨露萌 严志明 王顺庆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