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手上传来的 桐庐“老十碗头”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7月06日 08:57:21 星期一 |
如果说桐庐的“十六回切”宴席是一款花色菜源流,那么“老十碗头”就是从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手上传下来的家常菜源流菜系,让许多上年纪的人至今难忘它的美味。 桐庐的“老十碗头”,现在看起来似乎是些乡间土菜,但在当年也算是一款颇有档次的宴席,只在过年或者喜庆的酒席上才吃得着,桐庐人称这为“酒水菜”。 办“老十碗头”酒水的人家,一般都要杀猪,当然,有时也得根据办多少桌席来定。如何安排厨房、帮事、出席、吃席等非常有讲究,规矩很多,礼节也很多。 今天,小布让大家开开眼界,看看桐庐的“老十碗头”。 上菜顺序 先上辅菜四个挑角,旧时都为荤菜,如火腿片、香肠、皮蛋、白切鸡、白切肚、熏鱼、油爆虾、海蜇等传统菜。以头菜为主的宴席大都要安排4个冷盘,冷盘食材既可单一,也可以双拼。4个冷盘一般挑选青赤白黑四种颜色摆在八仙桌四角,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主菜顺序 1.炒荤素: 有条件也可以用“炒三鲜”,并根据时令搭配食材,可作为一款头道菜肴。 2.小炒: 是桐庐传统菜肴,也是桐庐人大年夜几乎家家必有的菜肴之一,之所以这个菜没有冠雅名,是因为其配料的食材要按应季搭配的。该菜不仅香味扑鼻,而且质感也极为丰富,一筷子入口的菜肴有软(韭芽)、嫩(肉丝)、脆(冬笋)、韧(目鱼干)、硬(香干)、糯(熟肉皮)等多种质感。 3.松花肉: 是桐庐传统宴席的老菜,用肥膘肉裏上蛋清面粉等炸制而成,香酥肥醇,为宴席佐酒菜之一。 4.油条烩响皮: 烩菜是南宋时期从北方传入本地的一种烹饪方法,而油条烩响皮则是桐庐“老十碗头”中的一款老菜。过去这个菜里的油条其实是用来充当海参的,因为一般人家买不起海参,以油条的柔软替代海参的柔软,有条件用海参烩响皮、或海参烩蹄筋就更好了。 5.走油扣肉(虎皮扣肉): 该菜是“老十碗头”的主要大菜之一,也是桐庐人其他宴席的必用之菜,一般喜庆宴席均上馒头,馒头夹肉不仅是一款很美的点心,而且馒头因为很“发”, 寓意“发天发地”。 6.鲞扣鸡(也有用“龙须搁鸡”): 是桐庐“老十碗头”的一款传统佳肴,也是民间一碗讨口彩的菜肴,因“鲞”与“想”谐音。为了让人先看到鲞头,故上菜时一般把鲞头放在上面,有“鲞头”即有“想头”,“有想头”才会“有岀头”、“有奔头”。该菜鲜美而咸香,肉质软滑,风味独特。咸鲜互补,两味渗合,鸡有鲞香,鲞有鸡鲜,咸鲜入味,香醇清口,富有回味,不愧为肴中之珍品, “咸鲜合一”风味的典型代表。 7.扣素肠: 是桐庐喜庆宴席之老菜,几乎每一家都会烧的一道菜。其实这是南宋“签菜” 演化而来的一款菜肴。“签”是一种竹编制的炊具,圆筒形,有底无盖,食材置入签内,上笼蒸制后食用。至南宋时改用猪网油或包裹食材,蒸或炸制成菜,因形似签,如名“签菜”。桐庐老菜扣素肠、网油猪肝、网油鱼条等,均属“签菜”一类。 8.干烧对鱼: “对鱼”是桐庐的传统民俗菜肴,也叫“碗头鱼”,是宴席上大菜必不可少的一款菜肴,也是民间祭祀的供品菜之一。此菜桐庐民间均用两条潮鱼烹制而成,按桐庐民间的习俗,若是两条鱼肚对着肚拼盘上桌的,客人是只看不食的,让主人“余”在那里,而两条鱼背对着背拼盘上桌的,客人可食用。 9.素三丝: 此菜也可做成扣三丝,岀品更漂亮,按现在季节可用千张、莴苣、胡萝卜三种食材。 10.熬圆子: 桐庐民间宴席均有熬菜上桌习俗,有的有熬时件、熬猪肝、熬鱼块、熬圆子,而熬圆子一般为最后一道菜肴,寓意团圆。
| |||||||||||||||||||||||
原标题: 从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手上传来的 桐庐“老十碗头” |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