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溺爱”引网友吐槽是害不是爱 |
http://www.tlnews.com.cn/ 2014年02月25日 08:46:14 星期二 |
26岁已婚女每天让母亲帮穿袜子,吃完父母做好的早饭后她仍由妈妈陪着到家门口车站,母亲目送她上公交车后才离开。 母亲陪85后已婚儿子应聘,并主动替儿子回答面试官问题,结果被拒。 …… 近日这样几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围观,网友纷纷吐槽“中国式溺爱”,不少网友也表示不要让爱成为伤害。 26岁已婚女每天让妈帮穿袜子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为此,不少父母理所当然地为孩子包办了一切事情:洗衣服、做饭,甚至连穿衣服、吃饭都亲力亲为。 最近,《金陵晚报》的一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新闻原文是这样的: 今年26岁的朱小姐在2013年8月结婚,由于父母从小溺爱,她坚持要求跟自己的父母同住。深爱她的老公也只好同意了。尽管已经结婚了,但朱小姐仍有一件事让他的老公感到受不了。 据悉,虽然已经成年,但由于朱小姐是父母老来得女,对她十分溺爱,因此,即使到了26岁的年纪,每天早晨起来,都由妈妈亲自帮她穿袜子。不仅如此,在吃完父母做好的早饭后,朱小姐仍由妈妈陪着,将她送到家门口的车站,母亲目送着女儿上了公交车后,才转身离开。 朱小姐的爱人蒋先生告诉记者,结婚前并不知道爱人原来这么依赖自己的父母,现在想来真的一时难以适应。“如果以后我们有了孩子,这该怎么办呢?”蒋先生每每想到这里,都有一种隐隐的不安。 有专家表示,其实在中国父母身上,就常常出现这种令人咋舌的溺爱方式。例如:七旬老人步履蹒跚追到火车站给孩子送包子、儿女上了大学还把衣服快递回家让父母来洗、家长因为心痛孩子亲自帮着值日的孩子扫地擦桌……在父母的过分溺爱下,孩子失去了自理和生存的能力,最终也输在了人生的各类起跑线上。 “很多时候,一味迁就、惯纵和溺爱,并不会真的对孩子好。像新闻所说,妈妈的行为只会让孩子丧失自理和生存能力。”网友“卯卯”说,“中国式溺爱”让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依赖父母,养成了懒散的习惯。 “中国家长,是全世界最尴尬的家长。他们一方面是儿女的奴隶,一方面是儿女的皇帝。一方面在物质上让儿女充足富裕,一方面在精神上辖制管控。怕孩子饿着了,不怕孩子撑着了;怕孩子不会钢琴,不会奥数,却不怕孩子连鞋带都要帮着系。”网友“锴锴”表示。 父母的溺爱是温柔的伤害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女儿幼儿园门口有一排松树,有一天女儿上学时蹦蹦跳跳,不小心被松树划伤了脸。第二天一早,女儿的母亲来到学校,要求把这排松树拔掉。园长只对母亲说了一句话:‘您能把孩子一辈子的道路上的荆棘全清理了吗?’”网友“有道”分享了他的故事,并表示,“我不记得那位母亲是怎么回复园长,但我知道,人生路上荆棘不断,只有适应,才会成长。” 爱分两种,自私的爱和无私的爱。让孩子学会一直依靠家长时,孩子实际上永远长不大,虽然这时的爱有满足感,但其实是自私的。但如果让孩子学会依靠自己时,他才会健康成长。 父母疼爱孩子没有错,但如果是过分的溺爱,就是对孩子的伤害。害的孩子失去自理能力,害的孩子无法面对压力,害的孩子自私自利,害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和人相处,害的孩子在社会中无法生存……,为什么总是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成材,其实这些和平时孩子的教育分不开,孩子的好坏和父母有直接关系。 26岁还每天让老母亲给穿袜子,真担心女孩结婚生子后能不能担负起家的责任。孩子不可能永远是孩子,他们将来必定要走向社会。而未来的生活道路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没有坎坷,父母能庇护孩子一生一世吗? 孩子小的时候犹如一张白纸,上边的色彩任人去勾勒,让他有一个好的习惯,就会根深蒂固地跟随一生。从小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尤为重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自己思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得事情的对与错、好与坏。特别是自立意识更是儿童逐步走上成人之路、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一个自立能力强的孩子,在他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往往敢于搏击生活,主宰自己的命运;相反,缺乏自立能力的孩子,则常常表现出没主见,胆怯怕事,依赖性十足,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小小的挫折。 笔者十分欣赏一些国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从小就得到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想得到零花钱就需要付出劳动,看似冷血的做法却培养了他们独立的性格,面对困难的迎难而上。而中国的孩子们上中学依然家长接送、上大学快递衣服回家洗、毕业以后在家啃老,虽为个例,但是也可以看到“中国式溺爱”的弊端。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把所有的爱给孩子,但是那种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溺爱教育,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温柔的伤害。培养孩子自强、自立、抗挫折的能力……才是他们生存的必备条件。 七嘴八舌 中国式溺爱,屡见不鲜 父母要适时放手 网友“无缺几年离索”:虽然是个较为夸大的现象,但溺爱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独生子女尤甚。 网友“葵花宝典的葵”:有儿子二十几还要和妈妈睡一床,有女儿工作了还坐爸爸大腿上,也有孩子老大不小还要在父母的管束干涉下长大结婚生活,从报纸上,你总能看到这样的新闻。 “袁宝栋”:家里有中国式家长,学校里有中国式老师,中国式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智慧慧慧”:杜绝中国式溺爱,需要父母适时放手。一味迁就、纵惯与溺爱,不是爱,而是一种伤害。 “洛可可”:但愿更多的父母都能从中受到启发,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好自己的孩子,疼爱而不溺爱,引导而不代替,这才是最重要的。 “心乐诗文”:相信每个父母都是非常爱孩子的。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是典型中国式溺爱的表现,我们要清楚溺爱不是爱,它是无形中的伤害。父母对孩子一味的溺爱就会导致孩子一味依赖父母,最终会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这不但不会有助于孩子自身的自理能力,更是在无形中害了孩子,最终会影响他的一生。 记者 叶 钽 整理
| ||
原标题: “中国式溺爱”引网友吐槽是害不是爱 |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