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乡统筹 实现科学发展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2月16日 13:40:08 星期三 |
县统筹办负责人就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问题答记者问(下)
问:最近全县上下对农民进城集聚的政策反响非常热烈。县委、县政府在提高人口集聚水平方面总体是如何考虑的? 答:明确人口集聚的方向和措施,加快农民集中居住新社区的规划建设,加大村庄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房改造力度,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集聚。探索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建设,增强城镇人口吸纳能力。按照“移得下、富得起、稳得住、建得好”要求,加快推进“下山移民”,到2015年,全县新安置下山移民1万人。有序推进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开展以具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落户条件,按照实际居住地实行一元户口登记试点,对已登记为城镇户口,且已置换宅基地和土地承包权的进城农民,应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问:把农民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等集聚,将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根本冲击,我们如何应对这一冲击? 答: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为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我们要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坚持走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以粮食功能区建设为载体,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等现代农业,积极提升蜂业、茶叶、蚕桑、水果、竹业、山核桃、香榧、蔬菜、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油茶、药材等新兴农业产业,将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比重稳定在65%以上。大力推进农业布局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到 2015年,建成一个以上省级综合现代农业园区、5个以上省级主导产业园区、15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个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和一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拉长农产品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实现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建立“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引进吸收、集成利用和转化推广,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以质量追溯和投入品管理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培育和提升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问: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特色发展,那么如何促进我县工业转型升级? 答: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以“一区七园”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发电设备制造、医疗器械、汽车配件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针纺服装、皮件箱包、制笔等传统产业,加快形成发电设备制造中心、医疗器械制造中心、笔类出口基地、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等现代产业集群。积极落实拓展区三年行动计划,增加杭州市国家级试点和基地的拓展区;以凤川—江南新城建设为契机推动“城东新兴产业区”建设,争取纳入市级空间开发新平台;以经济开发区的扩容提质为基础推动“一区七园”的整合提升,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问:第三产业发展是我县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县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坚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发展与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并举,着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建设县城迎春商务区、开发区科创园区、凤川物流园区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服务业产业集群,走集中、集聚、集约化发展道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服务外包、会议会展等新兴服务业,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旅游西进”和“旅游国际化”为契机,加快发展乡村游、生态游、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农家乐”、“古村落”等特色旅游,加强与杭州城区旅游业衔接互动,融入市域一小时半旅游圈、经济圈。加快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构建市、县、乡(镇)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到2015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
问:我县农村的集体经济大多比较困难,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村级集体将实施众多的建设项目,可能会给农村集体经济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乡两级财政每年筹集10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支持城乡统筹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推进农村住房、林权等抵押贷款,努力缓解农村“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承包地、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搭建各类要素流向农村的平台。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用足用好留用地资源,大力发展村级物业经济,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改革,鼓励和支持三大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参与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实施新一轮薄弱村扶持工程,将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全部列为扶持对象,进一步扩大扶持覆盖面。
问:生态环境是桐庐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如何保持和发挥这一优势,县委县政府有什么样的考虑? 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城乡的一个重要内容。编制桐庐县生态文明规划,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统筹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减碳。加强富春江、分水江的水资源保护,加强山地丘陵植被保育,深入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重要堤防加固、生态公益林建设、数字林业建设,2010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生态县,2011年创成国家级生态县,201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 %以上。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十百”工程,继续推进“清洁桐庐”创建和庭院整治,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整镇、整河、整路和区域性连片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污水治理、水沟治理、卫生改厕、路灯建设、绿化建设、改厨改房等工作,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系统,建设一批绿色城镇、美丽乡村和农村新社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建立城乡一体的污染防治监控管理体系,逐步建设覆盖城乡的数字环保工程。
问:我县如何统筹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答: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积极支持农村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领雁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到2015年,全县城乡高水平普及15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对县域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发掘、整理、保护和开发。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抓手,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实施农村基础文化设施标准化工程,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实施“数字兴农”工程,全面完成数字电视转换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重点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提升工程、与省市大医院对口协作工程、公立医院牵手社区工程,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达标行动。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问:农民进城集聚、农村推行规模化经营,都将使农村劳动力出现富余情况,如何加以解决? 答:主要加快产业发展,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四类群体为重点,深入实施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充分就业县”和“创业型县”创建工作,实现城乡就业机构、就业登记、就业培训、就业市场“四个一体化”。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进城务工农民就业指导和权益维护,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稳定就业。坚持非农就业和产业内就业“两轮驱动”,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农民转移就业,到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比重达到85%以上。
问:县委、县政府在实现社会保障方面的城乡互动融合有什么设想和举措? 答:以建立覆盖全县、制度间可续接、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研究制定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产权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的土地流转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办法,整合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养老保障有效衔接办法。探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措施,加大政府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补贴力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发放“市民卡”,推动与杭州市区异地医保网络化结算“一卡通”工作,到2011年实现城乡参保居民在杭州市域范围内就医结算“一卡通”。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深入开展 “一户一策一干部”、“1+X”结对帮扶等活动,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救助标准,加强“三级救助圈”建设,全面落实面向农村困难家庭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居家养老服务。
问:统筹城乡发展后,农村的人员结构、居住状态、生产方式等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改变,县委、县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答:在乡镇、社区(村)深化实施“公推直选”制度。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在乡镇配备组织员。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保障,通过财政补助、党费拨付等办法,落实农村党建工作经费和农村党员活动经费。积极推进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到2015年,全县所有村(社区)建成“民主法治村(社区)”。推进镇村两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强镇村(社区)工会和小型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加强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障农民群众民主权利,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 |
原标题: 推动城乡统筹 实现科学发展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