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桐庐年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01月14日 07:59:32 星期六 |
米 馃 桐庐人过年,餐桌上总是少不了一份米馃的。米馃,顾名思义,是一种由米制成的果状食品,主要由米粉制成,里面包有各种蔬菜、春笋、豆腐干等,是桐庐境内尤其是江南片农村一带盛行已久的一种传统食品。在桐庐,米馃又经常被称为“团圆果”,带有团团圆圆的意思,过去一般只在过清明、时节、春节、过寿等重大节日和场合,一家人团聚之时,才会享用这种食品。而且在桐庐人传统时节祭奠祖先神灵的时候,米馃也是供桌上一份必不可少的供品。 桐庐的米馃种类很多,而且每样米馃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名称外,还具备一定的民俗文化内涵。如过去农家供养匠艺人,招待他们的点心大多用“糊汤米馃”,此米馃是将米粉打成芡后,在锅内用铲压扁并划成小块,然后加水加冬菜或南瓜丝煮着吃,味道十分鲜美。将米粉打芡揉成丸子并压扁,上笼蒸熟后,再下油锅用南瓜丝或青菜炒熟,这就是别有风味的“油炒米馃”点心。“搁脚米馃”是掺入红糖水搓成圆形状的米馃,腊月二十四是送灶神爷的日子,桐庐民间祭灶司菩萨大多用这种米馃。这一天又是长工放年假的日子,由于过去主人会送些米馃给长工回家,搁脚即不做生活歇力的意思,故这一天的米馃称搁脚米馃。“落塘米馃”亦称“子孙米馃”,是丧葬习俗中盛行的一种米馃,当墓穴(金井)挖好,准备安放棺材前,土工口中念念有词地将米馃抛入金井,并分撒给送葬的亲人。还有一种“团圆米馃”,一般用梗米粉来做成。在吃的时候煮熟并放入红糖。这种米馃是民间婚嫁的时候新娘家用来招待迎亲客人的必备点心。在吃这种米馃的时候,你还得注意不能全部吃光,得在碗里留下一点,取“有余”这个好彩头。 在诸多的桐庐米馃,最为出名的数“金团米馃”,此米馃又称“汤包”或“麦馃”,为我县富春江南岸农村特有的传统点心。这种米粿外观洁白如雪,皮层糯软清香,猪肉、春笋、辣椒、油豆腐及腌菜等切细炒成熟馅包入,入口后,分外鲜辣甘香。而在北乡(富春江以北地区),人们更喜欢一种形同饺子的米馃,故有“南乡米馃北乡饺”之说。 桐庐民间的各种米馃大多是传统风俗点心。旧时,在传统时节祭祖祭神时,它是一种少不了的供品;农家遇喜庆事,几乎均要做米馃,此时的米馃大多要点上红点,有的还会做成兔、猪、狗等生肖形状,用来馈赠亲友或街坊邻里。江南农村还时兴做米馃的帮忙风俗,无论谁家做米馃,只要说上一句今晚我家做米馃,隔壁邻居的大妈大婶一定会上门来帮忙,因为做米馃需要的是一种热闹的氛围。 |
原标题: 欢欢喜喜桐庐年 |
作者:文/记者 杨露萌 网络编辑:叶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