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地里的大名堂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9月02日 09:05:14 星期三 |
“远看一棵草,近看大肚皮阿嫂。”这个谜语的谜底,便是市民餐桌上一道常见的时令鲜蔬——茭白。因其生于水泽汀田,出落得洁白如玉、鲜嫩水灵,因此有文人赐予美名“美人腿”。 夏天的茭白正是盛产,近日,莪山畲族乡中门茭白专业合作社精心培育的500亩茭白地迎来采摘旺季,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忙着收割茭白,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合作社内,茭农们将一袋袋鲜嫩的茭白汇聚到收购点,过秤、打包……一辆辆大卡车满载茭白,运往杭州、富阳、萧山等地。 茭白种植带来好效益 左起第二支即为“一线白” 该村种植茭白已有十多年历史,家家户户种植茭白,村民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但随着种植户的增多,中门茭白在市场上的名气也响了,外地客户纷纷上门来收购。因是农户各自分散销售,没有统一的价格,造成了无序竞争,致使质量好的茭白卖出了白菜价,而质量一般的茭白则卖出了好价钱。有时,剥白肉只能贱卖到0.15元~0.3元,一些农户几乎没有利润可言,甚至少数还亏本贱卖。农户辛辛苦苦了一年,但收成并不理想,看到这样的情形,中门茭白专业合作社社长苏志华十分痛心。他下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以市场收购价按茭白质量不等向农户收购,由他到市场上去销售,不赚差价,而茭白运输费由村民平摊。这一举措得到了大伙的拥护,也改变了价格无序而造成的恶性竞争。 后来,在苏志华的带动下,成立了中门茭白专业合作社,他担任社长。不少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除了有股金的收益,还有分红。 “以前家家户户都种茭白,但价格不高,效益不理想。”村民李国平有4亩茭白田,在没加入合作社前,每到茭白收割季,他和村民们只能将茭白运到市场自行销售。自2006年起,村民们将500多亩土地流转给中门茭白专业合作社。“想种茭白的农户就种,不想种的便流转给合作社。”李国平说,他自己除了流转了4亩地外,也种了几亩茭白,一到收割季节便将茭白运到合作社收购点,也不愁销路。 今年茭白的批发价高时有4元左右,估计到了采摘末期,也有1.5~2元左右。按每亩2000斤计算,一亩产值也能达4000元以上。 这连片的500亩茭白地,群山环抱,没有工业污染,培育白嫩的“美人腿”的水的也是从山上直接引来的山泉水。所以,这里出产的茭白口感特别鲜嫩,也不愁销路,还未到采摘季节,便有客商或致电或上门来预定。为了保证出产的茭白质量,前几年,合作社为茭白注册了“莪溪”牌商标,这样一来,茭白有了“身份证”,消费者对茭白的质量也能追根溯源。此外,该合作社还成功申报了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浙江省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及绿色食品A级产品等。该茭白基地还是我县“一乡一业”现代农业示范区。 割茭白 鲜嫩的茭白是可以生食的,像莲藕、菱角一样,是既可看作蔬、又可作为果的佳品。不少市民都不懂如何挑选茭白,这里苏志华教大家几招挑选茭白的秘诀:市面上的茭白有大有小,体型太大支的茭白,吃口会感觉较老。从营养角度考虑,选择个头适中、外壳翠绿、体型饱满为宜。带壳的茭白应该外壳翠绿,拿在手上有重量感,那是因为比较新鲜且富含水分,营养价值最高。选择“莪溪”茭白,可以依据“一线白”来挑选。“一线白”就是选择带壳的茭白,看两张茭白叶合拢处是否露出一线白色,这“一线白”过宽,说明稍老了点,没有“一线白”则偏嫩了点。 不少人觉得茭白的皮绿了就是老了,其实不然,茭白见光变绿是自然现象,变绿并不代表茭白变老。选购茭白要看底部,只要底部没有空心、发黑,没有水伤或褐色斑点,以及有点软烂或是变色,底部一面还有细致的毛孔,那表示够新鲜、口感嫩。即便表皮发绿、刨皮之后,内里依然白嫩好吃。尽量选择还没有剥壳的茭白,如果实在是懒,要购买已经剥壳的浸泡在水中的茭白,那最好闻一下是否有刺鼻气味,看看外表是否过于白亮、鲜艳,如果都具备了,有可能是经“美白”的茭白。要注意的是,茭白不要与豆腐一起食用。 甲鱼养在茭白地里 苏志华种植茭白已有10多年经验,但茭白地里的福寿螺是一直以来困扰他的难题。因受福寿螺的危害,茭白大幅减产,苏志华为保住无公害牌子,坚决不用农药灭螺,而是采用原始的人工方法除螺,但效果不明显。经县农技专家查看后,认为可以在茭白地里套养甲鱼,因为养甲鱼是消灭福寿螺的一个好办法,而且用福寿螺喂养的甲鱼肉质特别鲜嫩。于是,苏志华便开始学习相关套养技术,在茭白地里探索套养甲鱼的新模式。 据悉,该合作社已有50多亩茭白地里套养了15000余只甲鱼,目前每只甲鱼均重1公斤左右。为了保证甲鱼品质,老苏都是养过3年后才将甲鱼上市销售。茭白地里套养的甲鱼,由于都是原生态喂养,肉质特别鲜美,还没上市,广州的客户早已和苏志华签好了单子,利润相当可观。如此经营茭白地,苏志华的产出当然令人羡慕。目前,由于甲鱼接近野生,品质非常好,价格卖到180元/斤,自出售以来供不应求,特别受消费者欢迎。去除亩均3000元左右的茭白收入,每亩茭白地里养甲鱼,还能为老苏带来20000多元收入,真正实现了创新出效益。 拌甲鱼饲料 “甲鱼会吃掉茭白田里的虫子、杂草,它在茭白田里活动,可为茭白田松土并搅活水体,甲鱼的粪便又是茭白田里最好的肥料,既能促进茭白增产,又可减少甲鱼饵料投放量;同时,茭白田又可为甲鱼生长提供很好的空间和饵料。两种生物共存,互利共生。甲鱼和茭白,这两种看似没有关联的生物被成功地放在了一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如今,“甲鱼与茭白立体生态高效种植模式”已成为目前最经济环保的模式,也获得了省农科技专家的肯定和农户的认同。 去年,该合作社被授予食用菌培育基地,还将利用废弃茭白叶壳种出鲜嫩食用菌菇,既处理了废弃的茭白叶,又为茭农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增收新路子。 |
原标题: 茭白地里的大名堂 |
作者:记者 叶 凌 通讯员 方玉亭 江 昱 张文谦 文/摄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