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合乡让“红色流量”变为“发展增量”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10月22日 09:35:52 |
作为革命老区,近年来,新合乡以“双百”攻坚为抓手,以红色文化传承和产业融合发展为双引擎,系统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索出一条“红色赋能、文旅联动、产业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穿越雪水岭,“红色山乡 清风古韵”的巨幅标识映入眼帘,黄色星光灯点缀其间,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扑面而来。这一视觉效果的提升,源于新合乡今年投入158万元实施的沿路沿线红色景观节点改造工程。 “依托‘联乡结村’帮扶机制,我们对沿线红色景观进行了整体提升,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让游客一进入新合就能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新合乡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徐超介绍,这些景观节点,既让红色基因有了更清晰的表达,也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新合乡更致力于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活化利用。不久前,“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主题纪念活动在金萧支队纪念馆举行,通过多方单位的共同参与,生动展现了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在此基础上,新合乡今年联合市、县相关部门,系统梳理红色革命故事,整合优化红色教学资源,全新打造了四条主题鲜明的红色研学线路。“红色新合”微信小程序的成功上线,为游客提供了预约、导览、购物等一站式便捷服务,让红色研学向市场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这一系列举措让红色文化真正“活”了起来。“小程序上线后,研学团队同比增长明显,周边民宿和特产销售同步升温。索面等非遗产品更是通过共富工坊和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新合乡乡村职业经理人孙梁峰表示,今年以来已接待党建研学活动团队67个,约3000人次,总营收超6万元。 此外,新合乡通过党建联建机制,打造农产品加工园区,组建乡村产业发展公司,构建“1+6+N”标准化生产体系,通过统一标准、共建渠道,让传统手艺成为致富“金钥匙”。2022年,新合索面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红色研学与非遗体验相辅相成,游客们白天感受革命历史,傍晚体验索面制作,夜宿山乡民宿,形成了“可学可玩可带”的完整体验链,真正实现“引人来、能留住、带得走”。 “下一步,新合乡将按照县委推进片区组团发展‘13832’思路,稳步推进凤川—新合区域共富联合体项目建设,将红色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新合乡党委副书记赵杰表示,通过系统规划、项目带动和品牌运营,把资源转化为产业,让文化赋能发展,努力打造红色底蕴与现代发展相融合的共富样板。 |
原标题: 新合乡让“红色流量”变为“发展增量” |
作者:记者 金轶润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