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博主 把家安进了镜头里的桐庐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7月25日 09:04:15 |
当女儿六宝幼儿园的手工作业遇上我这个前职业摄影师的脑洞,一顶用300个废弃易拉罐剪裁焊接的“故宫凤冠”意外走红网络。视频里六宝戴着流光溢彩的冠冕转圈的画面,在千万次转发中让我突然意识到:或许是桐庐这片土地的灵气,早已悄悄浸润了我们的生活美学。 遇见分水江的晨昏线 我是“六宝放学啦”的博主麦子,曾经是一名职业摄影师,在杭州拥有自己的摄影工作室。2017年,女儿六宝呱呱坠地,那一刻,我和妻子决定换一种生活方式,“富养”女儿——不是物质的奢华堆砌,而是让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扎根成长。我们关掉工作室,对比了杭州周边多个区县(市),最终在桐庐分水镇停下了脚步。 2022年,房子装修完毕,我们全家正式搬到了分水镇。房子就坐落在分水江畔,落地窗外便是那如诗如画的江景。清晨,薄雾如牛奶般轻柔地漫过江面,鸬鹚捕鱼的身影在水汽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傍晚,夕阳将江水染成熔金般的色彩,偶尔有货船缓缓驶过,犁开的波痕在岸边石头上投下碎钻般的反光,美得让人心醉。 桐庐的美,远不止于这分水江的晨昏之景。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生”,桐庐的每一处乡村都藏着别样的惊喜。春天的分水镇新龙村,千亩油菜花肆意绽放,铺成一片金色的地毯,六宝总会兴奋地追着蝴蝶在花丛中奔跑,裤脚也沾满了金黄金黄的花粉,那模样可爱极了;夏日的合村乡高凉亭村,仿佛一个世外桃源,宁静而祥和,让人忘却一切烦恼……而这一切都成了视频中完美的素材和背景板,为我的创作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桐庐韵味。 解锁小众宝藏的自然密码 转型自媒体后,我也成了桐庐的“野生导游”,相较于网红打卡地,我更爱钻那些藏在山水里的“秘境”。瑶琳国家森林公园就是我私藏的拍摄地,那里的溶洞钟乳石还保持着亿年前的模样,阳光透过石缝照在苔藓上,能拍出《魔戒》般的奇幻感。 天坑、溶洞、索桥、石林……这里不仅拥有奇妙的自然景观,还是超棒的自然课堂,正是这份独有的松弛感和神秘感,让我拍摄的视频充满了魅力,在自媒体平台收获了无数点赞。还有偶然遇见富春江支流的隐秘浅滩,溪底的鹅卵石在水流下泛着蓝绿色,六宝在那里完成了她的第一次溪石彩绘。 桐庐的区位优势,也是我们选择在这里安家的重要因素。每周三,我都要带着六宝去杭州市区上兴趣班。以前,走国道要颠簸两个多小时,让人疲惫不堪。2023年,临金高速开通,这对我们一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通车那天,我特意开车测算了一下:从分水到杭州主城区,只需1.5小时,就能坐在梅家坞,惬意地喝上一杯龙井茶。 从昔日进出县城仅有一条公路,到如今高速纵横、高铁疾驰、国省干道四通八达,桐庐交通的蜕变,让我带着六宝有了更多探索世界的底气。从桐庐出发,我们可以轻松前往全国各地工作、旅游。 古村遇见暖意里的归属感 和桐庐的缘分,早在2015年公司团建时就结下了。深澳古村的雨巷里,马头墙的影子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洇开,像幅会呼吸的水墨画。那时我就想:“能住在这里的人,该多幸福。”没想到,几年后我们真成了“新桐庐人”。 因为做自媒体,我和六宝也会经常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我在电视上见过你”,一位村民阿姨主动与我交谈,没成想,这一聊便结交成为了朋友,时不时送上的一篮乌鸡蛋、新鲜蔬菜等都成为了联结友谊的桥梁。六宝的同班同学也会将青粿等小吃食塞进她的书包,一个个质朴的瞬间和细碎的温暖,比风景更让人舍不得离开。 六宝渐渐长大,动手能力和探索欲不断增强。我们常常带着她去学习各地的非遗文化以及非遗技艺。那顶意外走红的“故宫凤冠”,就是我们耗时一个半月精心完成的。从清洗易拉罐到设计图纸,从零件剪裁再到最后拼装,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我和六宝的汗水。如今,那顶凤冠,静静地挂在六宝的房间里。每当阳光穿过那些被打磨光滑的铝片,投在墙上的光斑,总会让我想起分水江的波光,那是桐庐给予我们的独特记忆。 这座拥有1800年历史的桐庐城,用它的山水、人情和藏在角落的惊喜,给了我们最踏实的诗意生活。而我能做的,就是带着妻子和六宝一起,继续探索深藏在桐庐各个角落的美丽风景和非遗技艺,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美好瞬间,让更多人看见:原来生活的浪漫,就在桐庐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 |
原标题: 自媒体博主 把家安进了镜头里的桐庐 |
作者:记者 徐文静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