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赛群:我在桐庐“写故事”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2月10日 08:38:35 |
我是个新桐庐人,嫁到桐庐后,我当了20多年的记者,写了30多年的故事。桐庐是我故事的诞生地,也是我命运的中转站。 1992年9月,我无意间看到县文联发布的一则征文启事,征文范围有诗歌、小说、故事和报告文学,自幼爱好写作的我决心试试。当时的我从未想过,这一试竟然就改变了我命运的走向。 一支铅笔、几张白纸改写人生轨迹 那时我在桐庐郊区办了一家养鸡场,每天的生活就是喂鸡、种菜、照顾孩子。那天晚上,把孩子哄睡后,我找出一支铅笔和几张白纸,开始动笔,写了一个幼儿老师的故事。 将稿子写好寄出后,我就把这件事忘到了脑后。没想到一个多月后,我竟接到县文联的通知,说我创作的《妈妈的影集》获奖了。 也是这次获奖,让我认识了我的恩师——吴文昶老师。他是“江南故事大王”,也是我写作路上的引路人。 吴老师当时已经退休,被返聘到县文联工作。由于我是突然“冒”出来的新作者,受当时县文联的委托,他专门到养鸡场来看望我。听完我坎坷的人生经历后,吴老师跟我说:“小方,你记住,坎坷的人生经历是人生财富,你已经到了该拿起笔来的时候了!” 就这样,在吴老师的鼓励下,31岁的我拿起笔,开始写起了故事。 刚开始写作时,我很不自信,因为读书少,稿子里经常会有很多错别字,是吴老师和县里的其他前辈们,一直鼓励我、支持我,让我有勇气坚持下去。 我很幸运能够遇到那么多善良、温暖的桐庐人,他们不仅是我写作道路上的老师,也是我一直学习的榜样。 桐庐是一座温暖的故事之城,有着深厚的故事创作底蕴和土壤,它用包容和耐心为我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用讲故事的方式说新闻 1993年,我创作的故事《山村轶事》得了浙江省故事大赛一等奖。当时我的养鸡场因为土地征收关闭了,县文联邀请我去工作,虽然每月工资不多,但我干得十分起劲。 我一边采访、一边写作,写了不少与当下社会有关的民生故事。其中《119背后的酸甜苦辣》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他们自发拿着水果饮料去慰问我们的消防战士。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我手中的这支笔还有服务社会的力量。 不久后,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我被招进当时的桐庐报社成为了一名记者,这是我第一份正式的职业,也是我最珍惜的工作。 从那以后,我开始了白天四处奔走采访新闻,晚上对灯写故事的节奏。我在采访中积累了大量的故事题材,又把故事的手法引入新闻。在报纸上开出了《新闻说事》栏目,用讲故事的方式说新闻,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这个栏目一办就是十多年,拥有了一大批忠实读者。 在桐庐,成就“文艺梦” 2012年,我创作的故事《钓鱼场上的奇遇》获得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成为桐庐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人。“山花奖”对我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在于它是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更重要的是,它肯定了我这些年的努力。 2021年11月,我获评桐庐县文艺领军人才。从一个养鸡的妇女到故事作者,再到加入文联,进入报社成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很感恩桐庐,它用博大宽宏接纳了我这个命途多舛的外乡人,让我重拾了兴趣爱好,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今年是桐庐建县1800周年,对于我们这些桐庐的故事创作者来说,这样的重要时刻,定然是不会缺席的。在县文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一个栏目,叫《口述千年桐庐》。 同时,还打算邀请全国故事名家到桐庐来采风,请他们一起写桐庐故事,把我们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灿烂人文都写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这座美丽温暖、让人充满幸福感的城市。 人物名片: 方赛群,师承已故“江南故事大王”吴文昶。退休前为《今日桐庐》报社记者,曾担任桐庐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协故事委员会委员。 (记者 汪晓池) |
原标题: 方赛群:我在桐庐“写故事” |
作者: 网络编辑:郑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