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减贫经验为非洲基层官员带来启示 |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10月25日 10:36:03 新华网 |
| 新华社银川10月25日电题:中国减贫经验为非洲基层官员带来启示 新华社记者刘海、谢建雯 在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的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看着女工们自信熟练地直播带货、打包快递、操作键盘完成交易,艾亚克·奥尔·陈·利奥很难想象,她们曾是不识字、不会电脑的农村妇女。 当得知这个由30多名妇女组成的电商团队实现年销售额千万元,艾亚克更是直呼:“很受启发!让留守妇女学习知识、就近就业、创造价值,这种经验我们在非洲也可以复制。”
10月21日,来自博茨瓦纳的学员贝梅·森比·戈莱卡内在位于宁夏银川市闽宁镇园艺村的蘑菇大棚内参观。新华社记者刘海摄 作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活动,以“中国扶贫减贫与非洲发展”为主题的非洲基层官员减贫交流研修班近日在宁夏银川举行,吸引了来自44个中非合作论坛非方成员国及非盟的45名基层官员参加。学员们通过专题讲座、实地参访、现场教学等形式,了解中国减贫方案的宁夏实践。身为南苏丹副总统办公室经济发展项目消除贫困专员的艾亚克就是其中之一。 宁夏曾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位于其南部山区的西海固地区曾被联合国认定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在中国政府持之不懈的努力下,截至2020年,西海固地区9个贫困县、1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自2011年以来累计有80.3万人历史性告别了绝对贫困。 艾亚克参观的闽宁镇,如今已是6万多名宁夏西海固移民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家园。这里是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由1997年福建与宁夏携手在戈壁滩上建成的闽宁村蜕变而来。在闽宁镇新貌展示中心,一张张新旧照片、一组组发展数据,都在讲述着这个移民小镇的成长故事。 “我看到了这里的快速发展,先富带动后富是一个非常好的扶贫模式,回国后我们也可以这么做。”艾亚克告诉记者,她转了多趟航班、飞了十几个小时才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这里看到的一切都让她“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一同参加此次研修的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乌兰加区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局局长朱玛·奥马里·卡皮利马也收获颇丰。他一直手机不离手,随时记录途中见闻。 在位于闽宁镇的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肉牛科学标准化养殖到良种繁育,从牛肉加工销售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蓬勃发展的牛产业让他深受启发。中国政府对养殖业的扶持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以及为农民开展的免费技能培训等等,都让他赞不绝口。 “这些支持对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太有意义了。”他说,“这里的养殖技术更科学,喂养小牛有专门的‘犊牛岛’,坦桑尼亚也养牛,但大多是混养,养殖方式比较粗放,这种精细化的养殖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闽宁镇园艺村的蘑菇大棚内,香菇长势喜人,大的能有拳头大小。博茨瓦纳代码领域机构行政与财务专员贝梅·森比·戈莱卡内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了,希望能与中国合作,把蘑菇种植技术带回国。”
10月21日,学员们在位于宁夏银川市闽宁镇的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参观学习。新华社记者刘海摄 作为这些蘑菇的培养基原料,另一边的菌草大棚内,四米多高的巨菌草并未受到深秋寒凉的影响,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据福建驻宁技术团队负责人罗宗志介绍,除了种蘑菇,巨菌草还可用作牲畜饲料、生态治理材料等,已广泛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包括40多个非洲国家,被很多国家的群众称为“中国草”“幸福草”。 马拉维民主前进党选举监督管理员姆帕索·理查德·伽玛告诉记者,马拉维也是中国菌草技术的受益国之一。“因为菌草长得高大,我们当地也叫它‘大象草’,主要种植在河边用于防止水土流失,它的茎叶也用作牛羊饲料。”姆帕索说,“用菌草来种蘑菇对我来说很新鲜,回国后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提高蘑菇产量。” 姆帕索很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这次闽宁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参观完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怀揣希望。一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落后现状,还因地制宜发展了这么多产业。我想有了这些经验,我们也能做到。”他说。 |
| 原标题: 中国减贫经验为非洲基层官员带来启示 |
| 作者: 网络编辑:俞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