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明的故乡情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2月07日 09:53:39 |
感受父亲的“故乡之情” 叶明明在捐赠仪式上讲话 2017年,已84岁高龄的叶明明并不是生于桐庐、长在桐庐,她对家乡桐庐的情感,是受了父亲叶浅予的影响。 年轻时的她,是真正的“名门闺秀”:她的父亲叶浅予是中国漫画界的先驱,也是中国画的一代宗师;她的继母戴爱莲是世界级的舞蹈家,被人誉为是“中国舞蹈界的祖母”。当年这两位顶级艺术家一相遇,便“碰撞”出无数精彩的故事,最终戴爱莲以身相许与叶老共结连理,而叶老则将戴爱莲的舞蹈身姿,用画笔凝固成为一种“永恒之美”。 叶明明是叶老唯一的女儿,父亲爱她,从小到大,总是把她带在身边。叶明明爱父亲,也爱继母戴爱莲,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娘。受戴爱莲的影响,叶明明先学舞,后跳舞,再教舞,后来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的舞蹈教授。退休后她转入绘画领域,继承父亲绘画遗风,学习工笔画。 叶明明的一生,深受父亲叶浅予先生在“生活上知足长乐,在艺术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然而对她影响最大的还是父亲对家乡桐庐的那一份炽热情感。 人们知道,叶老在那个众所周知的年代,曾经遭受沧桑和不幸。十年动乱,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监狱,整整蒙冤七年之久。可是,长期的身心磨难,并没有泯灭他的艺术理想,更没有淡化他对家乡桐庐的热爱。1975年重获自由后,他最渴盼的,便是回到离别多年的家乡。第二年他身体刚恢复健康,便回乡探亲。从此之后,每年一次的“故乡行”,便成为叶老心心念念的行程。 叶明明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每到初春,父亲就期待着南行的日子,真像小孩盼过年一样!离行期还早哩,他就开始把画具一件件归整好,让我把它们放入行李袋中……他从不觉得旅途的疲劳,一踏上乡土就疾步迈上桐君山的石阶,奔向那白墙黑瓦的“富春画苑”院门,那种兴奋欣喜的情绪,感染得我也放声高呼:“又回来啦!” 叶老晚年基本上每年回桐庐一次,每次住几十天。女儿叶明明每次都陪伴而来,与老父亲形影不离。叶老创作《富春山居新图》《富春人物版图》《故乡诗稿》以及拍照片、到江边拣石头,与家乡人聊天、为桐庐人写生时,叶明明都在身边。她与父亲一起感受浓浓的乡情,一起欣赏家乡美景,一起开怀大笑。叶明明说,父亲尽管18岁就离开桐庐了,但他对故乡充满感情。他不仅深爱桐庐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更深爱桐庐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在家乡的日子,是叶老最快乐的日子。 春天细雨蒙蒙的早上,叶老会穿上棕衣,戴上斗笠,和烧饭的大伯一起,兴致勃勃地到田野里看油菜花;黄昏时分,他会饶有兴致地搬个小凳子坐着,看着搞卫生的大妈“归笼归笼”叫着,把老母鸡和小鸡一只只赶进笼子…… 叶明明回忆说,父亲叶浅予平时都说普通话,但每次回到家乡不到两天,他脱口而出就能说出一口地道的桐庐话。他爱听桐庐乡音,外出写生时常常主动地与肩挑担子过路的村民、江边忙碌的渔民、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用家乡话拉呱聊天。他为自己家乡话说得好而感到得意。 在叶明明记忆中,最有意思的是一次关于家乡美的“争吵”。她说父亲叶浅予在朋友面前总爱夸家乡美:“我们桐庐的山水风光,那是顶漂亮的!”有一次郁达夫的女儿、著名画家郁风听着不服气了:“我的家乡富阳比桐庐还漂亮呢!”“桐庐漂亮!”“富阳漂亮!”两位老艺术家像孩子似地吵起来,互不服输。最后叶老手一挥说:“不要争,要用事实说话!我请你们到我的家乡看看!” 不久郁风、黄苗子、丁聪等艺术界泰斗级的人物,一起来到桐君山上的叶老的富春画苑。叶老问郁风:“你服不服?”郁风望着眼前一带美丽的山水,不禁陶醉地说:“桐庐确实是太漂亮了!”这下叶老开心地笑了! 桐庐,是叶老的家乡,是他灵感的源泉,也是他精神的原乡。叶老用手中的一支画笔,尽情地表现家乡美。 晚年的叶浅予先生为桐庐画下《富春人物百图》,写下了《故乡诗稿》,还历时4年,几易其稿,创作了长达9米多的鸿篇巨制——《富春山居新图》。此后他又在学生的帮助下,将画卷放大至32米长、96厘米宽,再续六百年前黄公望笔下富春山水的潇洒,并让学生复制一件赠送桐庐故乡。 最让叶明明难忘的,是父亲“回报家乡”情怀。他每次回桐庐,都要把书画爱好者集中起来,给他们讲讲课。受叶老影响,戴爱莲一来到桐庐时,也把越剧团的演员及爱好舞蹈的人集中起来,举办了一次舞蹈陪训班。 1989年,叶老将自己花多年心血珍藏的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73件名人书画、128件个人作品及书籍、画冊、印谱、碑刻等787册,全部赠送家乡,作为他八十寿辰对家乡的献礼。 不过,只有女儿叶明明知道,在父亲叶浅予的内心深处,依然对家乡怀有一份歉疚之情。 原来,叶浅予先生有个心愿:为家乡桐庐创办一所艺术学校。他为此决定通过画100幅画转让给相关部门的方式以筹集一笔建校的资金。此后为画画他投入极大的心血,还曾累得生病,可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叶老最终没能实现这个心愿。作为女儿,她最了解父亲心中的那份遗憾了。 叶老对家乡,有一种深深的眷恋。 叶明明曾说:“我父亲的一生,事业上是成功的,生活上是坎坷的,婚姻上是不幸的。他最幸运的是生长在山清水秀的富春江畔的桐庐县。他是在美丽的大自然熏陶下,在淳朴的家乡风情哺育下长大的。直到他离开人间之时,仍倦恋不忘,我每每想到他去世之前,终日念叨着要‘回桐庐’而终未成行的事,就止不住热泪盈眶……” 一张作废的机票,成为女儿心中永远的痛。 叶明明回忆说,父亲每次回到家乡,都要对她说:“明明,我不回北京了,我要在这里安度晚年了。”叶明明十分理解父亲对故乡的情感,但也只能就像哄小孩似地对他说:“爸爸,你什么时候想来,我一定陪你再来!” 1994年,叶浅予先生因心脏病发作住院,无法按计划回桐庐,他显得烦躁不安。女儿只得安慰他,爸爸你要安心治疗,等你身体好点了,我就陪你回桐庐。秋天的桐庐更美呢!听女儿这样说,叶老安心了,可这年因病他未能成行。 转眼就是1995年年初,叶老感觉自己身体好多了,为能回家乡,他每天坚持步行锻炼。那回他兴奋地对女儿说:“我能走1000步了,能去桐庐了吧?”叶明明说,南方春雨寒,等4月份天气暖和点再走吧。叶老显得有些失落,直到女儿买好4月18日的机票时,脸上才浮出笑意。 哪里知道,叶老最后的“回家梦”落空了!不几天他急性胆囊炎发作。之后又查出多发性脑梗死,最后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叶明明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在父亲离去的那一刻,我也无力支撑而瘫倒在地。我在心里呼喊,父亲,亲爱的父亲,你就这样走了吗?” 1996年,根据叶老生前遗愿,亲人们把他的骨灰送回桐君山安葬。叶浅予终于“回家”并永不离去。陪伴他的是一江清流,两岸风光,还有家乡人民的无限思念。 与叶浅予(左一)戴爱莲(右一)在一起 |
原标题: 叶明明的故乡情 |
作者:记者 方赛群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