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世真情守望“桐庐功夫”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12月08日 09:02:07 星期四 |
为了抢救桐庐的“武林秘籍” 朱广洪在挖掘、整理民间武术资料的过程中,也接触到了桐庐民间的“武林秘籍”。 朱广洪回忆说,为了挖掘、整理民间武术资料,当时他与另一位拍照片的同志跑遍了当时全县的十五个乡镇。只要听说哪里有拳师,哪怕山高路远他们都要去拜访。 有的老拳师住在高山顶上,上山只有一条曲折蜿蜒的羊肠小道,他们常常一大早就开始爬山,直到中午才到达目的地,而等到他们完成任务走下山时,天完全黑了。 朱广洪说,这个过程有点像“朝拜”——朝拜桐庐功夫,可尽管他怀抱一颗虔诚之心,要获得武林“真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拳师身怀武艺,一世默默无闻。他们年纪大了,其中不少人贫病交加,徒弟大多数已经放弃习武,许多武师的独门拳术呈现“后继无人”的窘境。 看见政府部门关心武术他们很激动,提起武术他们很激动,可当要他们把代代相传的武术“秘籍”贡献出来,却又很犹豫。许多人直截了当地回绝说:“我的武功传内不传外!”还有人摇头说:“对不起,我的功夫只传给徒弟!” 老拳师“护宝”的心情,朱广洪不仅理解而且心生敬佩,但他深信政府部门“抢救”桐庐武术的深远意义,他们最终会懂,因此尽管不断“碰壁”,他依然一次次上门去找老拳师,和他们剖腹掏心地讲道理:“功夫是靠代代相传才能发扬光大。人总归是要老的,功夫没人学就会失传。如果你把功夫套路告诉我们,我们把它记录整理出来,那么你祖传的武功,就永远不会失传了!” 经他一番劝说,许多拳师想通了,他们把深埋心中一世的武功套路拳谱背给朱广洪听,然后由他抄下来,整理出来。可有的老拳师依然摇头:“不行!我的功夫只能传徒弟!”为取到这个门派的“真经”,朱广洪就真心地拜他为师。如此一来,他不但挖掘到了历史资料,而且学到了真功夫。 自古以来,桐庐的传统武功传承,靠的都是一代代人“口口相传”,武术套路凭的是口授心记。不过朱广洪在挖掘整理过程中,也接触到了两本武术秘笈。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些珍贵的“白纸黑字”,他花的心思就更多了。 朱广洪偶尔得知石阜乡董坞村有位老拳师手中有一本《拦手门阐秘》,便多次上门拜访说明来意。那位老拳师为人很热情,可一提到《拦手门阐秘》这本古籍,便“旁顾左右而言他”,不再接话茬了。对此朱广洪并不灰心,他依然一次次上门,与他切磋武艺、交朋友、讲道理,最终那位老拳师拿出了深藏在箱底的“宝贝”…… 还有一次,朱广洪得知横村龙伏村有一个姓洪的拳师会点穴,他手中还有一本祖传的《点穴》秘籍。 据传在桐庐近代史上,总共只有两个人会点穴功夫,一个是江南镇环溪村的周双成,还有一个就是这位姓洪的拳师。周双成的点穴神功,据说到儿子一代已失传,姓洪拳师手中的这本点穴秘籍,其珍贵的程度可想而知!可要看到这些神秘的文字资料太难了!朱广洪到这位姓洪的老拳师家不下十次,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可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继续与他交心:“这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你保护到现在太不容易了!可你想过没有?你两个儿子都不学武功,如果不拿出来可能真的要在你的手里失传了……”他的话“点”到了老拳师的心病,最终,他把这本清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江西丰城点穴手抄本拿出来,让朱广洪他们拍照留存。 这年的11月,朱广洪将整理好的影印件上报杭州市武术挖掘整理小组,浙江著名武术家陈天申看到这份资料时激动不已,他说:“这是杨式太极拳大师牛春明一辈子都在寻找的资料,今天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了!” 就这样,朱广洪在一年时间里,走访了全县60周岁以上的近20位老拳师,在挖掘整理出一大批濒临失传的武术资料的同时,还交了一大批朋友,拜了好几位师傅!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他终身难忘的事。 1985年,上海著名武师唐骏芳来到桐庐。朱广洪听说此人武功好生了得,有心前去一会,可一见之下大失所望:来人普通工人模样,与传说中的武林高手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他站在一边不出声,唐师傅却先说话了:“小伙子,看你进门几步走,像是练过武的,露一手吧?” 朱广洪把功夫“亮”了一回,却只换回了那位唐师傅淡淡一句:“你拳耍得还不错”。一个“耍”字激怒了朱广洪,这不是明摆着说他的功夫是花拳绣腿吗?他心里是老大的不服气,可又不便说出来,唐师傅早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说:“小伙子,既然来了,咱们切磋一回吧!” 朱广洪等的就是这句话!可他与唐师傅刚交手,整个人就飞了出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倒在地上的。再看此时的唐师傅,目光如炬,整个身子灵活得装了弹簧一般,气场异常强大,此时朱广洪突然感到胆怯了,他硬着头皮再冲上去,还未交手,人又被掀得腾空飞起……他起身便拜:“唐师傅,幸会!幸会!您是真正的高手!” 在与唐师傅接触的过程中,朱广洪进一步领略了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理解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道理,更明白了为人“谦卑”的含义,这让他终身受益。 唐师傅也很欣赏他,曾提出要收他为徒把他带走,当时因种种原因朱广洪虽然没能跟其到上海,但心里无比敬重这位长者。二十多年后,他把已经七十多岁的唐师傅再次请来桐庐,与方劲松双双拜他为师,与唐俊芳终成一世师徒。 桐庐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结束后,朱广洪又开始大量查阅关于桐庐武术的历史资料。他从《方舆胜览》、《旧唐书》、《吴越春秋》《浙江省地名志》《浙江通志》《史笈》、《桐庐县志》等相关资料中得知:桐庐历史上武术曾名盛一时,曾出过武进士9个、武举人22个,武秀才更是不计其数。桐庐历史上的武林名人更似星光闪耀,如北宋忠救王钟厚、宣和年间带领兵丁与盗寇奋战,誓死不屈的詹良臣、抗倭州判何尚恩、白布会起义首领濮振声…… 这些武林英雄,书写下了桐庐冷冰器时代英雄史诗。可由于历史原因,桐庐武术长期湮没在民间……朱广洪因此有了一个强烈的心愿:要把桐庐武术史写出来! 1986年朱广洪开始撰写书稿,具体编目有:武脉追溯,拳种源流、武术赛事、武林人物、武协概况五个部分。经过两年艰苦努力,他于1988年4月完成这部书的初稿。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于1987年后离开县体委下海经商了,书写桐庐武术史的计划也因此长时间地“搁浅”。尽管如此,他的心依然对桐庐武术耿耿于怀,而那部未完成的书稿,更成了他内心深处未了的一笔“心债”。 |
原标题: 用一世真情守望“桐庐功夫” |
作者:记者 方赛群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