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世真情守望“桐庐功夫”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12月08日 09:02:07 星期四 |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中国功夫》中几句歌词,形象生动地点出了中华武林中人独有神采,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这么一个人:他8岁与武术结缘,曾拜国内多位武林名家为师,博取众长练就了一身真功夫;他用30年时间,挖掘整理桐庐武术史,成功抢救了一批濒临失传的桐庐武林秘籍。 他就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浙江省涉外传统武术特级教练、桐庐武术协会主席朱广洪。 2015年下半年,由朱广洪编著、桐庐县档案局主编的《桐庐武术》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公开出版。本书首次印刷量达到5000册。这本28万字的书籍,浓缩了桐庐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至现代社会1700余年间的武术史,准确记录了“桐庐功夫”的瑰丽多姿,真实呈现了桐庐武林中人的侠肝义胆,完美折射出了古老桐庐一个沧桑的背影。 《桐庐武术》的出版,为桐庐的武术发展、历史的追溯和史料的留存,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为桐庐传统武术的传承、现代武术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更填补了我县群众体育发展史上的一项空白,而对朱广洪来说,这本书的出版,让他实现了长达三十年的一个心愿! 山里娃结下了“武术缘” 今年50出头的朱广洪,为人谦和低调,任何时候看上去都是笑呵呵的,如果不说破,谁也不知道他有一身武功,面且是桐庐武术界的领头人。提到为桐庐武术“著书立说”一事,他这样说:“我幼年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我把传承弘扬桐庐武术当成一种使命,一生只做一件事!” 朱广洪老家在富春江镇石舍村,他从小体弱多病,四处求医也不见好,为让儿子强身健体,父亲在他8岁那年请了一位拳师教他练武。朱广洪回忆说:“刚开始我极不情愿,因为练武太苦了,可慢慢地我迷上了武术!”随着身体越来越结实,他刀、枪、棍、棒、剑、拳样样学,忙时上山砍柴,闲时晒谷场上练武,武术功底越来越扎实了。 初中毕业后,朱广洪考进了芦茨乡农技学校。这所学校共有200多名学生。他最初的梦想是将来能成为一名农技人员,没料到,武术不经意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时他每天晚自修后,都会在操场边上独自“练拳脚”。这事引起学校的关注,几位校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兴致勃勃地让他“露两手”,他展示了几套功夫,校领导大加赞赏,尔后便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培育农技校的办学特色,把学校体育课改为武术课! 朱广洪就这样成了学校的“武术老师”。从此这里的学生上主课时学农业技术,上体育课时学传统武术,学生集体练武术时虎虎生风,吼声震天,气势非凡。常常引得附近干活的农民都在校门口围观,争着看新鲜,还说:“这里的学生和老师个个有武功,真是了不得!” 芦茨乡农技学校的武术特色,很快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那年原副省长李德保在县教育局的领导陪同下,来到学校考察。朱广洪领着同学们进行了传统武术汇报表演,受到了省领导和县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和鼓励,此后为他们派来了专业武术教练。一时间,农枝学校名声大震,而朱广洪也成了广受关注的“武术明星”。1983年他参加首届桐庐县武术选拔赛获拳术一等奖、枪术一等奖。不久他便和其他6位同学一起,被县教育部门包送到市少体校武术班学习。他因此有了新的人生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现代武林高手! 1985年,朱广洪毕业了,这时,县体委开展桐庐县民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正缺人手,于是把他叫去帮忙负责此项工作。二十出头的朱广洪,很高兴地接下了这项任务,不过他绝没有想到,这工作他竟然一干就是三十年! 为了抢救桐庐的“武林秘籍” 朱广洪在挖掘、整理民间武术资料的过程中,也接触到了桐庐民间的“武林秘籍”。 朱广洪回忆说,为了挖掘、整理民间武术资料,当时他与另一位拍照片的同志跑遍了当时全县的十五个乡镇。只要听说哪里有拳师,哪怕山高路远他们都要去拜访。 有的老拳师住在高山顶上,上山只有一条曲折蜿蜒的羊肠小道,他们常常一大早就开始爬山,直到中午才到达目的地,而等到他们完成任务走下山时,天完全黑了。 朱广洪说,这个过程有点像“朝拜”——朝拜桐庐功夫,可尽管他怀抱一颗虔诚之心,要获得武林“真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拳师身怀武艺,一世默默无闻。他们年纪大了,其中不少人贫病交加,徒弟大多数已经放弃习武,许多武师的独门拳术呈现“后继无人”的窘境。 看见政府部门关心武术他们很激动,提起武术他们很激动,可当要他们把代代相传的武术“秘籍”贡献出来,却又很犹豫。许多人直截了当地回绝说:“我的武功传内不传外!”还有人摇头说:“对不起,我的功夫只传给徒弟!” 老拳师“护宝”的心情,朱广洪不仅理解而且心生敬佩,但他深信政府部门“抢救”桐庐武术的深远意义,他们最终会懂,因此尽管不断“碰壁”,他依然一次次上门去找老拳师,和他们剖腹掏心地讲道理:“功夫是靠代代相传才能发扬光大。人总归是要老的,功夫没人学就会失传。如果你把功夫套路告诉我们,我们把它记录整理出来,那么你祖传的武功,就永远不会失传了!” 经他一番劝说,许多拳师想通了,他们把深埋心中一世的武功套路拳谱背给朱广洪听,然后由他抄下来,整理出来。可有的老拳师依然摇头:“不行!我的功夫只能传徒弟!”为取到这个门派的“真经”,朱广洪就真心地拜他为师。如此一来,他不但挖掘到了历史资料,而且学到了真功夫。 自古以来,桐庐的传统武功传承,靠的都是一代代人“口口相传”,武术套路凭的是口授心记。不过朱广洪在挖掘整理过程中,也接触到了两本武术秘笈。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些珍贵的“白纸黑字”,他花的心思就更多了。 朱广洪偶尔得知石阜乡董坞村有位老拳师手中有一本《拦手门阐秘》,便多次上门拜访说明来意。那位老拳师为人很热情,可一提到《拦手门阐秘》这本古籍,便“旁顾左右而言他”,不再接话茬了。对此朱广洪并不灰心,他依然一次次上门,与他切磋武艺、交朋友、讲道理,最终那位老拳师拿出了深藏在箱底的“宝贝”…… 还有一次,朱广洪得知横村龙伏村有一个姓洪的拳师会点穴,他手中还有一本祖传的《点穴》秘籍。 据传在桐庐近代史上,总共只有两个人会点穴功夫,一个是江南镇环溪村的周双成,还有一个就是这位姓洪的拳师。周双成的点穴神功,据说到儿子一代已失传,姓洪拳师手中的这本点穴秘籍,其珍贵的程度可想而知!可要看到这些神秘的文字资料太难了!朱广洪到这位姓洪的老拳师家不下十次,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可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继续与他交心:“这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你保护到现在太不容易了!可你想过没有?你两个儿子都不学武功,如果不拿出来可能真的要在你的手里失传了……”他的话“点”到了老拳师的心病,最终,他把这本清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江西丰城点穴手抄本拿出来,让朱广洪他们拍照留存。 这年的11月,朱广洪将整理好的影印件上报杭州市武术挖掘整理小组,浙江著名武术家陈天申看到这份资料时激动不已,他说:“这是杨式太极拳大师牛春明一辈子都在寻找的资料,今天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了!” 就这样,朱广洪在一年时间里,走访了全县60周岁以上的近20位老拳师,在挖掘整理出一大批濒临失传的武术资料的同时,还交了一大批朋友,拜了好几位师傅!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他终身难忘的事。 1985年,上海著名武师唐骏芳来到桐庐。朱广洪听说此人武功好生了得,有心前去一会,可一见之下大失所望:来人普通工人模样,与传说中的武林高手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他站在一边不出声,唐师傅却先说话了:“小伙子,看你进门几步走,像是练过武的,露一手吧?” 朱广洪把功夫“亮”了一回,却只换回了那位唐师傅淡淡一句:“你拳耍得还不错”。一个“耍”字激怒了朱广洪,这不是明摆着说他的功夫是花拳绣腿吗?他心里是老大的不服气,可又不便说出来,唐师傅早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说:“小伙子,既然来了,咱们切磋一回吧!” 朱广洪等的就是这句话!可他与唐师傅刚交手,整个人就飞了出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倒在地上的。再看此时的唐师傅,目光如炬,整个身子灵活得装了弹簧一般,气场异常强大,此时朱广洪突然感到胆怯了,他硬着头皮再冲上去,还未交手,人又被掀得腾空飞起……他起身便拜:“唐师傅,幸会!幸会!您是真正的高手!” 在与唐师傅接触的过程中,朱广洪进一步领略了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理解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道理,更明白了为人“谦卑”的含义,这让他终身受益。 唐师傅也很欣赏他,曾提出要收他为徒把他带走,当时因种种原因朱广洪虽然没能跟其到上海,但心里无比敬重这位长者。二十多年后,他把已经七十多岁的唐师傅再次请来桐庐,与方劲松双双拜他为师,与唐俊芳终成一世师徒。 桐庐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结束后,朱广洪又开始大量查阅关于桐庐武术的历史资料。他从《方舆胜览》、《旧唐书》、《吴越春秋》《浙江省地名志》《浙江通志》《史笈》、《桐庐县志》等相关资料中得知:桐庐历史上武术曾名盛一时,曾出过武进士9个、武举人22个,武秀才更是不计其数。桐庐历史上的武林名人更似星光闪耀,如北宋忠救王钟厚、宣和年间带领兵丁与盗寇奋战,誓死不屈的詹良臣、抗倭州判何尚恩、白布会起义首领濮振声…… 这些武林英雄,书写下了桐庐冷冰器时代英雄史诗。可由于历史原因,桐庐武术长期湮没在民间……朱广洪因此有了一个强烈的心愿:要把桐庐武术史写出来! 1986年朱广洪开始撰写书稿,具体编目有:武脉追溯,拳种源流、武术赛事、武林人物、武协概况五个部分。经过两年艰苦努力,他于1988年4月完成这部书的初稿。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于1987年后离开县体委下海经商了,书写桐庐武术史的计划也因此长时间地“搁浅”。尽管如此,他的心依然对桐庐武术耿耿于怀,而那部未完成的书稿,更成了他内心深处未了的一笔“心债”。 与桐庐武术“重续前缘” 2007年,在大家的动员下,朱广洪重新参与了桐庐县武术协会工作,并被推选为桐庐县武术协会主席。 与桐庐功夫“重续前缘”后,他不遗余力地推动桐庐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在他的带领下,至目前,桐庐武术协会共设立了5个分会、17个武术教学点。有了这些好载体,武术各门各派如春日山花,烂漫开遍:瑶琳分会以项氏武术为主,横村分会以“八仙拳”为特色,莪山畲族乡武术协会,继承和发扬了“山哈”武术特色……桐庐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取得喜人成效,如桐庐的项氏武术,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相关武术活动报道多次上过中央台! 有了县武术协会这个“娘家”,全县习武强身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全县有协会会员近千人!一批武术人才也脱颖而出:县武术协会会员中,达到中国武术六段有4人、特级武术教练有3人、省级武术教练有20人! “桐庐功夫”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上大放异彩。这些年来,县武术协会的会员曾赴香港、台湾与同胞切磋武艺,还出国到美国、韩国、日本参加武术比赛,捧回大奖无数!朱广洪本人于2011年5月在美国洛杉矶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得拳术金牌。 2014年县人民政府、县武术协会承办了浙江省武术锦标赛,那回省内“武林高手”及外国友人共4000余人齐聚桐庐!在那次高手如林的武林盛会上,桐庐县武术协会会员一口气拿下了16个武术项目的金奖! 县武术协会因此获得“浙江省传统武术先进集体”、“浙江省传统武术贡献奖”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浙江省武术先进工作者”、2011、2014年度获得连续获得“浙江省社会武术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7年至2015年,朱广洪还曾先后随浙江省武术协会、浙江省对外体育交流中心参加了台湾、香港、美国、韩国举行的武术比赛和武术交流,为促进桐庐武术走出桐庐,走向世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桐庐传统武术发扬光大了,但朱广洪并未松一口气。从2007年后,他重新启动了《桐庐武术》一书的采集查阅整理工作。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件事! 这是属于朱广洪的一次文化“长征”!桐庐传统武术门派众多,大的门派又常有不少分支,各门各派在功夫之外还包括养生、医药等传统文化元素,可谓包罗万象。为了在20年前撰写的那部初稿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内容和确保材料的真实性,他又像当年一样,用一双脚板走遍全县各乡镇,遍访桐庐拳师。有的老拳师过世了,他就去找他们的后人。有的史上武林名人档案资料记载不详,为了弄清真相,就到深山里寻找他们的坟墓,通过墓碑撩开“历史的面纱”。 桐庐明代有一位武进士,乡间说他叫骆文才,县志上写着骆方才。为了弄清这一字之差,朱广洪通过找骆家家谱和查阅严洲府志、乾隆年间县志,最后确定是“骆文才”。 见他干得那么辛苦,也有人前后说他:“你做这事也没人给你发工资,那么较真干嘛?”朱广洪笑笑,他的回答是简简的十个字:“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 著书立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论武术,朱广洪是高手,可论写书,他却是个“新兵”。为了写《桐庐武术》这本书,他请教了许多专家学者,查阅了大量资料,殚精竭虑,对原稿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增删补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县体育总会、县武术协会众多会员及方劲松等一大批朋友的帮助下,他于2013年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再稿的撰写! 2015年5月,在县档案馆的支持下,朱广洪编著的《桐庐武术》一书,终于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桐庐县长方毅作序。全书共分十四个章节,主要章节有“桐庐武术简史”、“武林人文”、“桐庐武术拳种源流”、“桐庐县老拳师及拳种分布情况”、“桐庐县武术大事纪”等。完整呈现了桐庐武术自氏族社会至现代,上下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书中内容详实丰富,武术流派众多,可谓集桐庐武术之大成! 桐庐武林数千年的风云,终于被稳稳地定格在了纸上!《桐庐武术》一书出版了,三十年的心愿实现了!抚摸着鬓边出现的斑斑白发,朱广洪无比舒心地笑了! 记者感言 桐庐武术界的一条好汉 采访县武术协会会长朱广洪,笔者由衷地为他伸出了大拇指:“你不愧是桐庐武术界的一条好汉!” 翻开朱广洪送给笔者的新书《桐庐武术》,只感觉一股“侠”气扑面而来。项氏拳术、拦手门、少林罗汉灵门关、潭腿、金刚拳、太极拳、罗汉拳……这些承载着桐庐历史记忆的功夫,穿越数千年的历史尘烟跃然纸上,让后人可以清晰地回望桐庐武术史,这真是桐庐武术之幸! 历史上的桐庐功夫,是春江儿女防御外敌、保家卫国的有力武器,新时期的桐庐功夫,是强健体魄、陶冶情操、防身养生的特色载体。桐庐武术是桐庐传统文化的瑰宝。《桐庐武术》的公开出版,无疑为传承桐庐功夫,推进桐庐武术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烧了一把“旺火”! 朱广洪曾说:人生苦短,传承弘扬桐庐的传统武术任重道远,要做的事太多,我一生只能做这一件事! 这是真心话!朱广洪是民营业主,他创办的红太阳电脑印花有限公司平日业务繁忙。为了桐庐武术活动,为了挖掘、整理桐庐武术资料,他常常顾不上厂里的业务。有时忙不过来,甚至放弃了许多业务单子。这为企业发展带来影响,对自家“钱袋子”影响更大,可他却笑笑说:“一个人一辈子总得做一两件大事,钱少赚点不要紧的!” 毫无疑问,在朱广洪的心目中,弘扬传承桐庐武术,是一件高于自家利益的“大事”,值得用一生心血去做好。平平常常一句话,蕴藏着春江儿女的大情怀,还呈现出了武林中人那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担当精神! 朱广洪曾说,桐庐功夫中最大的瑰宝是“武德”。桐庐人崇尚武德,几十年来武术界未出现有人仗着武功欺人犯事的例子,长期以来民间武术的“门户樊篱”也消失了,这是他最感到安慰的事! 桐庐功夫改变了朱广洪的人生,而朱广洪和武协会员们也用自己的心血为桐庐功夫增光添彩,更为美丽桐庐的深厚传统文化增色,让我们为现代“武林缘”叫好!也让我们为桐庐武术界以朱广洪为代表的一群好汉喝彩! |
原标题: 用一世真情守望“桐庐功夫” |
作者:记者 方赛群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