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世真情守望“桐庐功夫”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12月08日 09:02:07 星期四 |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中国功夫》中几句歌词,形象生动地点出了中华武林中人独有神采,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这么一个人:他8岁与武术结缘,曾拜国内多位武林名家为师,博取众长练就了一身真功夫;他用30年时间,挖掘整理桐庐武术史,成功抢救了一批濒临失传的桐庐武林秘籍。 他就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浙江省涉外传统武术特级教练、桐庐武术协会主席朱广洪。 2015年下半年,由朱广洪编著、桐庐县档案局主编的《桐庐武术》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公开出版。本书首次印刷量达到5000册。这本28万字的书籍,浓缩了桐庐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至现代社会1700余年间的武术史,准确记录了“桐庐功夫”的瑰丽多姿,真实呈现了桐庐武林中人的侠肝义胆,完美折射出了古老桐庐一个沧桑的背影。 《桐庐武术》的出版,为桐庐的武术发展、历史的追溯和史料的留存,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为桐庐传统武术的传承、现代武术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更填补了我县群众体育发展史上的一项空白,而对朱广洪来说,这本书的出版,让他实现了长达三十年的一个心愿! 山里娃结下了“武术缘” 今年50出头的朱广洪,为人谦和低调,任何时候看上去都是笑呵呵的,如果不说破,谁也不知道他有一身武功,面且是桐庐武术界的领头人。提到为桐庐武术“著书立说”一事,他这样说:“我幼年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我把传承弘扬桐庐武术当成一种使命,一生只做一件事!” 朱广洪老家在富春江镇石舍村,他从小体弱多病,四处求医也不见好,为让儿子强身健体,父亲在他8岁那年请了一位拳师教他练武。朱广洪回忆说:“刚开始我极不情愿,因为练武太苦了,可慢慢地我迷上了武术!”随着身体越来越结实,他刀、枪、棍、棒、剑、拳样样学,忙时上山砍柴,闲时晒谷场上练武,武术功底越来越扎实了。 初中毕业后,朱广洪考进了芦茨乡农技学校。这所学校共有200多名学生。他最初的梦想是将来能成为一名农技人员,没料到,武术不经意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时他每天晚自修后,都会在操场边上独自“练拳脚”。这事引起学校的关注,几位校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兴致勃勃地让他“露两手”,他展示了几套功夫,校领导大加赞赏,尔后便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培育农技校的办学特色,把学校体育课改为武术课! 朱广洪就这样成了学校的“武术老师”。从此这里的学生上主课时学农业技术,上体育课时学传统武术,学生集体练武术时虎虎生风,吼声震天,气势非凡。常常引得附近干活的农民都在校门口围观,争着看新鲜,还说:“这里的学生和老师个个有武功,真是了不得!” 芦茨乡农技学校的武术特色,很快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那年原副省长李德保在县教育局的领导陪同下,来到学校考察。朱广洪领着同学们进行了传统武术汇报表演,受到了省领导和县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和鼓励,此后为他们派来了专业武术教练。一时间,农枝学校名声大震,而朱广洪也成了广受关注的“武术明星”。1983年他参加首届桐庐县武术选拔赛获拳术一等奖、枪术一等奖。不久他便和其他6位同学一起,被县教育部门包送到市少体校武术班学习。他因此有了新的人生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现代武林高手! 1985年,朱广洪毕业了,这时,县体委开展桐庐县民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正缺人手,于是把他叫去帮忙负责此项工作。二十出头的朱广洪,很高兴地接下了这项任务,不过他绝没有想到,这工作他竟然一干就是三十年! |
原标题: 用一世真情守望“桐庐功夫” |
作者:记者 方赛群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