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破解“心烦”的钥匙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4月20日 08:43:37 星期四 |
“别拦我!我要见你们领导……”安静的走廊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我立即走出办公室迎了上去,原来是位白发苍苍的老伯正在叫嚷着要见领导,诉说他的“冤屈事”。 “发生什么事啦,大伯?您先跟我说,等下再带您去见领导。”我赶忙把老伯带到了信访接待室,为老伯递上一杯茶。 “我们村支书私吞补助款,你们管不管……”老伯一边抱怨着,一边把事情的原委讲给我听。原来老伯所在的村几年前有一笔补助款至今没有补助到户,老伯怀疑补助款被村支书私吞了,这才气冲冲地来“讨说法”。 “大伯,您放心!我们一定会马上调查了解此事,并尽快给您答复。”得到我的承诺后,老伯才千叮咛万嘱咐地回去了。 送走了老伯,我立马按照相关程序把该问题交办给了所在街道纪工委。几天后,便得到了情况反馈。老伯反映的问题部分属实,由于村干部工作疏忽导致补助款没能及时补助到户,至今仍在村集体账户中。街道纪工委已责令该村将补助款补助到位,并对相关村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一桩信访反映就这么顺顺利利地结案了结了,也没有辜负老伯对我的信任和嘱托,心里顿时觉得舒坦多了。但没想到的是,这仅仅是个开始,一周后,老伯不期而至。 “上次还有个事我忘说了,你得为我做主……”老伯说。我再次按照流程联系街道纪工委并跟踪督办,不过这次传来的却是“子虚乌有”。我把结果反馈给老伯,他很愤愤不平,“你们就是官官相护,欺负我们小老百姓。”就这样,在之后的几周里老伯成了信访接待室的“常客”。 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来反映问题?是否背后还存在其他“隐情”?是不是要去老伯的村子里一探究竟?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打定主意后,我便与街道纪工委的同志一起到老伯村子里走访。 “老张头这么倔,都是张某某挑唆的。”“每次去县里反映问题都是张某某送去的。”“张某某和村支书结过梁子”……通过深入走访,我们了解到同村的张某某和村支书之间存在一些过节,为了给村支书“使绊子”,他就屡次唆使自家亲戚张老伯去举报村支书。找到事情的根源后,我们对症下药,通过不懈努力,解开了张某某和村支书之间的心结,信访难题最终得以化解,老伯也明确表示以后不再“无事”上访。 一周后的一天,我正在翻看一个案卷。突然“滴滴”两声,手机上收到了一条短信,“我是张老伯,前段时间打扰了,很过意不去。谢谢你的关心和帮助,祝你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一种幸福感顿时向我涌来,让我觉得之前的苦闷和艰辛都是值得的。 信访工作并不是递一杯茶、给一个笑脸、接一个电话、收一份材料这么简单,有人甚至说信访工作是“天下第一难”、“天下第一烦”,群众的不理解所带来的委屈更是家常便饭。刚刚接触信访工作时,由于经验不足,时常碰壁。随着工作慢慢深入,我发现虽然每一个反映不实的重复信访问题成因各不相同,但只要深入挖掘信访问题背后的根源,都能找到化解问题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再以客观、公正、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再难的信访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看着访民由初见时的骂骂咧咧、愤愤不平到最后的舒心一笑、心平气和,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我相信只要用好这把“钥匙”,群众“心烦”的时候会越来越少。 |
原标题: 找到破解“心烦”的钥匙 |
作者:■ 孟潘洁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