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山水鱼鲜来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3月30日 08:43:48 星期四 |
一路驱车,饱尝美景,行至合村乡三源村一山脚处,可以见到“桐庐洁静家庭农场”的招牌。眼下,这家山沟沟里的“农场”,名声早已传播开去,而这名气的起源,还要从石斑鱼说起。 过去,石斑鱼可以说是合村乡的“土货”,山涧、溪沟里总能见到它们的身影,而它们也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餐桌美食。每当有外乡客人前来,合村村民们总会钓上一碗石斑鱼招待客人。 近年来,随着合村乡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大山里,拥抱该乡的青山绿水,促进村民致富增收。然而,在村民们腰包越来越鼓的同时,一些问题也产生了,不知何时,合村乡里出现了一批偷鱼、电鱼、毒鱼的人,他们瞄准了大众对石斑鱼青睐,用药、用网、用电,偷捕石斑鱼,导致石斑鱼数量急剧下降。 “石斑鱼这么受欢迎,要是能养起来,就好咯。”2013年,乡亲朋友们茶语饭后的交谈激发了合村乡三源村的李松青的养殖石斑鱼的想法。于是乎,她开始着手搜集石斑鱼的养殖方法。 “石斑鱼很金贵的,对水质要求很高,不好养。”“物以稀为贵,现在石斑鱼价格高,就是因为难养,你没有养鱼的基础,还是谨慎些好。”……在网上,一些同行告诉李松青养殖石斑鱼并非易事,希望她三思而后行,不要冒风险,好在家里人都很支持她的决定,纷纷鼓励她“有志者事竟成”,在外工作的女儿还特意去书店、相关部门搜集来有关石斑鱼养殖的书籍,供她学习。而她自己也相信,合村乡过去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石斑鱼,一定是因为环境的适合,这几年乡里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只要自己学好养殖知识,就一定能养殖成功。于是,李松青办起了桐庐洁静家庭农场,在自家的农场里挖了5个水池,并购买了20多万尾石斑鱼鱼苗,开始了自己的石斑鱼养殖。她的理念很简单——还原最真实的石斑鱼生存环境,她特意铺起了管子,从山涧中引水,喂养上也颇为讲究,很少喂饲料,大多时候都是喂点豆渣。 李松青的观念是对的,合村乡优质的生态环境让她的石斑鱼养殖顺风顺水,既没有发生病害,也没有因为环境问题造成鱼苗死亡。如今,她的石斑鱼供不应求,杭州、绍兴等地的多家饭店时常会打电话来询问是否有鱼出售,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春节期间,能卖到每公斤200元。 石斑鱼的成功养殖离不开合村乡的山水环境。生态是桐庐的金名片,也是该乡的金字招牌。过去5年,该乡以“中国最美县,桐庐看合村”的豪迈激情与决心,以争当山区乡镇科学发展排头兵为目标,立足当地实际,迎难而上,创新实干。依靠生态优势,努力推进“全域旅游先行乡、美丽乡村样板乡、转型发展试点乡、社会和谐文明乡”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浙江省旅游强乡”、“浙江省文明乡”、“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随着乡村旅游的飞速发展,该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引进瑶山养生谷、茱萸山庄、丹霞山庄、绿庐基地等重点项目,成功创建杭州地区首个全域国家3A级风景区,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合村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这几年来,该乡大力实施集镇环境综合整治,集镇新区三线入地、立面改造和亮化美化等工程全面完成,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工作,区域内8条河道水质均达到Ⅱ类以上标准,分老线美丽公路建设初步成形,“国家卫生乡”创建通过省级考核,清洁合村、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县前列,一个以干净清洁为底色,兼具山水风光、人文韵味的美丽合村雏形初现。 优质的山水,给了合村乡生产优质农土特产的先天条件,而旅游的火爆,则让这些农土特产有了更多销路。 从2013年开始,村民翁立华在家乡承包了20余亩地,从山上水库中引水养殖台湾泥鳅与青鳅。依托合村优质水源,他的泥鳅一直养得不错,价格也比别处高出不少。去年过年期间,市场上的泥鳅每公斤普遍在30元左右,而他的泥鳅则能卖到90元。 “第一次来买泥鳅的顾客都很奇怪,为什么我的泥鳅比其他人贵很多,不过吃过一次以后,就会发现我的泥鳅味道究竟有多好了。”翁立华自豪地说,买他泥鳅的回头客特别多,2014年,在未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他卖出泥鳅1000余公斤。如今,他还在养殖泥鳅的池塘里种上了荷花,塘中的水质进一步得到提升,养出的泥鳅也将更加鲜美。 好环境,要开发要保护,唯有同步进行,效益才能长久。 在“五水共治”上,该乡完成4.5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2只,整改25只,确保全乡91只污水池全部正常使用,并深入开展畜禽养殖业整治“回头看”,新增拆除养殖场6家,完成整治2家; 在“清洁合村”上,探索建立“四长”机制,水、路、庭院全方位出击,大力开展“清洁庭院”、“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在清洁卫生考核中蝉联全县第一; 在“三改一拆”上,完成城中村改造19500平方米,拆违21893平方米,实施“两路两侧”环境整治49处,率先完成彩钢棚整治与“交叉验收”查处违章建筑整治目标; 眼下,随着合村乡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石斑鱼、泥鳅、覆盆子、番薯干等农土特产名气越来越大,生产、养殖规模不断提升。下一步,该乡还将坚持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作为理清思路的出发点、调整政策的着眼点、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让山更青,水更绿,鱼更鲜,菜更优,村民的腰包更鼓。 (通讯员 徐国华 记者 陈艺琨/ 文 单佳铭/摄)
| ||||||||
原标题: 护好山水鱼鲜来 |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