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田园 体验农事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10月31日 09:02:00 星期一 |
桐庐新闻网网友参加大路公社农耕体验活动
当日清晨的天色并不乐观,白色的晨雾混杂着微凉的秋风,笼罩着画城的街道,天空有些暗淡,好似随时会下雨一般。然而早上8点不到,桐庐新闻网的网友们却早早的到达了集合地点,有的脖子上挂着相机,有的腰间挎着水壶,一边等待车辆的到来,一边聊些家长里短,心情丝毫没有被天气所影响。 经过近40分钟的车程,载着新闻网网友的中巴车驶入分水镇大路村。天色也渐渐转好,明媚的阳光驱散空中的雾气,给柏油马路镀上一层金装,气温也暖和了起来。 进入绿道后,拐过两个弯,驶入一座几十米长的小桥,眼前的视野顿时豁然开朗。站在桥上,蓝宝石色的天空下,一湾碧水迎面而来,将金黄色的稻田与苍翠的山峦隔开,一望无际的稻田旁,伫立着白墙黑瓦的典型江南水乡小屋,房屋之间不时飘出阵阵炊烟,不知是谁家正在生火做饭。 “这个地方可真是漂亮啊!”车内的网友们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伸长脖子向窗外望去,反应快些的网友更是迅速掏出相机,兴致勃勃地拍了起来。 割稻子 忆儿时 丰收时节,正是分水镇大路村最美的季节之一,大片金灿灿的谷子躲藏在还未黄透的稻叶之中,如一个个羞涩的姑娘,然而细长叶片却难以挡住她们丰满的身姿,粒粒饱满的谷穗压弯了梢头,远远望去,如一片片“金镶玉”,格外惹人喜爱。微风拂过稻田,稻子随风摇曳,发出爽朗的沙沙声。 “每次来到大路村,都能看到它越变越美。”来自分水镇天英村的陈冬英说道,几天前她就听说大路村要举办农耕体验活动,因此与朋友约好一同过来看看。 一声鼓响,农耕体验活动拉开序幕,在一段热情洋溢的鼓声与舞蹈后,300余位小学生站到台前,进行宣誓等活动。当天上午,分水镇团委专门联合分水实验小学,组织“红领巾”们感受农耕文化,摸泥鳅、抓甲鱼、割稻谷、包米馃,通过农耕体验活动让小朋友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开幕式结束后,农耕体验活动正式开始。拿起镰刀弯下腰,卷起衣袖迈开脚。体验割稻环节,网友大海一马当先,割稻、叠稻、打稻一气呵成,十分熟练。 “小时候家里有3亩多地,农活可没少干,那时候种的还不是单季稻,收获时候正值大夏天,可热了!”网友大海笑着说,那时候,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偷懒,怎么才能不干农事,爸爸妈妈在田里干活,让我回去拿水,我就刻意走慢点,可以多休息一下。 在稻田旁,放有两个打稻机,一个是“脚踩式”的,将稻子带有谷穗的那端伸入机器,用脚踩动踏板转动里面的风轮,就能将谷子打下来;另一个则需要单纯的手打,由一个框子与遮挡用的席子组成,需要用甩打的方式,将谷子打入框内。 “这种单纯手打的机器在我种田的时候已经很少了,大多采用电动的打稻机,将它们拉到稻田边,接上电线就能用。”网友猴鹰谷介绍道,当兵以前,他每年也都需要帮助家里干农活,今天的割稻体验,让他想起了过去与家人一起在田间挥洒汗水、迎接丰收的美好回忆。 “我们这些网友大多都有务农经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基本上十几年没有接触农活了,很高兴也很感谢桐庐新闻网能给我们再次亲近农事的机会,回忆当时的青春与美好。”猴鹰谷笑着说,这次活动令他颇感意外的是有不少学生前来参加,他觉得亲身体验割稻这类农事,能让孩子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既具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 捉泥鳅 品青馃 “啊!我抓到了,我抓到了,你们快把瓶子拿过来。”随着一声兴奋的呼喊,三四位小学生拿着装泥鳅的小罐子,飞奔而去,在他们前方,一位双手布满泥巴的学生,正紧紧地抓着一条活蹦乱跳的泥鳅。 在体验割稻子的田地旁,有一大片已经收割、清理完毕的农田,只留下一些小水洼与长得不高的野草,这里就是“捉泥鳅”活动的“主战场”了。 既然走进农田,大伙儿也都放下了拘泥,挽起袖子,脱下鞋子,就往田里冲,纷纷将双手伸进泥水中摸索了起来。有的人很快便捉住了十余条,有的人则是将淤泥翻了又翻,愣是两手空空,虽然收获成绩各不相同,但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我们去年也参加了大路公社的农耕体验活动,能够亲近田园,感受丰收的喜悦,感觉非常不错。”分水实验小学的教师丁洁欣一边与学生一起抓着泥鳅,一边笑着说,“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没有体验过农事,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走进田园、了解农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找泥鳅有技巧,要顺着泥土下的气穴找,瞎摸的话肯定是找不到的。小时候抓泥鳅都是用火钳,它的前端有纹路,一夹一个准,根本逃不掉。”网友猴鹰谷笑着说,他本想下田与其他人一同体验捉泥鳅的快乐,无奈没有准备合适的衣服,只好在一旁拍照、当“参谋”。 除了抓泥鳅以外,猴鹰谷还分享了钓黄鳝技巧:拔一根茅草,前端打成一个环状的结,将它伸进黄鳝经常出没的洞穴,轻轻抖动,并用手指轻弹洞口,黄鳝会以为有虫进洞,上前去咬茅草。当手上的茅草出现一次剧烈的颤动,便是黄鳝“咬钩”了,这时候就要乘着黄鳝没反应过来,快速将茅草与它一同拉出,然后马上将其抓住,这招屡试不爽。 这头,捉泥鳅热闹非凡,那头,品青馃津津有味。一笼笼蒸好的青馃静静地躺在笼屉中,散发着热气与清香,前来品尝的游客在蒸笼前排起了长队。 “很多年很吃到这么好吃的米馃了,今天还带了孩子来一同品尝、体验,十分值得,非常开心!”游客倪燕芸笑着说,一大早,她就带孩子赶来参加体验活动,一上午玩下来,感觉有些累,因此尝一尝青馃,补充体力。“抓甲鱼、抓泥鳅这种活动只有小时候才有,现在好久没有体验过了,玩得很开心。” 强农业 做旅游 在青馃摊的旁边,放着不少“横山翠谷”品牌的大米,供游客购买。“作为绿色粮食生产基地,我们不喷农药,不打除草剂,而且这里水质好,因此产出的稻米也特别受市场青睐。”大路公社相关负责人乐呵呵地说。 大路公社即分水镇横山畈粮食功能区,位于分水大路村,核心区域面积1260亩,园区内以油菜、小麦、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园区内所有土地实行全部流转,全程机械化操作,且大路粮油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实行稻鱼共生效益经营模式,以“横山翠谷”大米为主打品牌,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 大路公社的成立主要依托1260亩的粮食功能区,是一个以创意旅游的思维方式打造的农耕文化,强调农耕文化生活体验,农耕文化演艺再现,游客参与互动,加强孩子的文化交流及动手能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时周边可以野炊、采摘、钓鱼等活动陶冶人们的情操。2014年大路村建设精品村,对粮食功能区周边景观进行了提升改造,建设沿江公园、绿道、停车场。眼下,大路村正打算助推“一产接二连三”,以功能区为核心,提升精品园建设,发展色彩农业、农耕文化,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水上休闲项目等,实现村美民富。 “我们这儿秋季美,春季更美,那时遍地的油菜花,放眼望去全是金色,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在油菜花开的季节来我们大路村转转。”大路公社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近几年,村里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大路村,大路村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响。 2014年,大路村被列入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大路村先后投入了数千万元,相继完成了入村口景观提升、村口立面改造、沿线景观提升、大里公路拓宽改造、刘家休闲公园建设等工程,村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提升,百姓更为安居乐业。 此次大路村举行农耕体验活动,目的是让参与者一同从事农耕、感受农趣。同时也旨在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将农事活动与休闲旅游度假相结合,在传承农耕文明的同时,通过原乡、原俗的农耕体验,进一步放大大路村生态休闲文化创意旅游的知名度。 记者 陈艺琨/文 网友 猴鹰谷 音 子 兴 旺/摄
| |||||||||||||||||
原标题: 亲近田园 体验农事 |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