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民居打造美丽乡村新亮点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01月05日 08:55:37 星期二 |
大天井、人字线、露檩架、戗板墙、粉黛色、披檐窗……这些对于现代的年轻人而言颇为陌生的名词,说的是杭州风格的民居特色。在岁月变迁中,这些建筑符号或消失或演变,那么,我们将如何留住这些建筑符号?2014年年底,杭州市政府出台了“杭派民居”示范村创建扶持政策,提出计划用3至5年时间,结合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打造一批“杭派民居”典范,同时还给“杭派民居”分了野趣山居型、杭韵水乡型、诗意田园型、都市风雅型4类。 自今年起,我县着力推进“富春民居”示范村建设,等到明年,你就能邂逅一批充满乡村特色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 规划上引领高定位 在桐庐境内的富春江流域民居,在历史演变中由于地势与水系流域、经济文化交流和工匠派别等原因,较大程序吸收浙中民居和徽州民居的影响,同时又保留部分杭派建筑特征,从选址与格局、功能与布局上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与建筑。 目前,全县现存明、清古村落16处、古民居建筑600余幢。绝大多数古村落、古建筑资源精美绝伦、气势恢宏。为进一步打造“美丽乡村”新亮点、加快促进美丽资源、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我县提出创建“富春民居”的战略决策并积极推进,深度挖掘富春江畔乡村建筑文化,提炼传统民居现代普适要素,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探索成果应用与推广的路径。在“富春民居”的规划中,我县十分注重精细化和前瞻性。在整体定位上,重拾古村落选址与建设精髓,牢固树立经营农村新理念,将民居建设跳出宜居单一定位,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多层次空间,再现“环溪谷居”传统居住图式。在规划中,我县十分注重精细化。结合山水生态、历史人文、民俗文化和村落肌理文脉等亮点风貌,新编(修编)富春民居村望而却步规划。由今年启动了新编(修编)的31个村庄规划和12个村庄设计点已统一注入富春民居建设要求,28个“无违建”创建拆后利用中推广应用富春民居。同时根据桐庐传统民居建筑造型元素(坡屋顶、人文线、小青瓦、石库门、披檐窗等)、居住元素(堂屋、土灶、火塘、天井、小坡檐等)、材质元素(卵石、毛石、竹篱、青砖等)和色彩元素(粉墙、黛瓦、黄土墙、木色格栅等),精心编制《桐庐县杭派民居建筑和改造方案通则、〈杭派风格民居通用图集〉等单体建筑通用图纸文本,以供农户免费使用。 与此同时,打造“富春民居”结合民宿经济(农家乐)、乡村休闲游等周边业态,进行农房建筑户型、基础施设配套等方面的详细规划编制,为培育产居融合的精品建筑、精品村打下良好基础。 示范引领上明亮点 为什么要打造“富春民居”?就是为了避免“百村一面”。按照“遵循自然、以人为本、规划引领、科学试点”原则,严格规划管理,强化示范引领,注重传承保护,突出产业带动,经过3至5年的努力,创建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富春民居”示范村,在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建筑与环境融合,新建民居与村庄环境协调,现代与传统和谐,居住与产业配套的精品建筑和精品村落。 在打造“富春民居”建设村过程中,我县综合运用保护修缮、立面整治、环境整治等手法,对沿山、沿水、沿路、沿田园的村落和农房进行改造。同时,在村庄集聚、更新建设中应用与推广“富春民居”,因势利导,因村制宜地探索多种创建模式。基于山坡地独特地形地貌,按照“坡地村镇”建设要求选址新建,整体村落布局、单体建筑风貌、景观环境设计融入富春民居特征元素。如石舍村,结合低丘缓坡试点引导村庄点式供地、垂直开发。目前,项目设计规划已完成。同时,结合“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县”创建成果,在拆后空间上重建,整体村落布局、单体建筑风貌、景观环境设计融入富春民居特征元素。另外是,基于村落现存民居,根据周边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和现有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采用改造方式,从立面元素、细节装饰、庭院绿化等方面一员入富春民居特征元素。如分水镇沿前溪流域,根据各自然村原有农房、产业现状,精心布点选取新龙龙潭、儒桥前岩坞、大路下横山进行改造。 项目引领上强后劲 我县“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按照“乡乡有民宿经济”的定位,将“富春民居”建设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村落景区创建和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村中有美景、景中有美居”。一方面,以色彩(创意)农林业、“一乡一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弃分挖掘和利用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功能。实现产业、村落、民居深度融合,丰富民居内涵和特色;另一方面,以美丽乡村精品区块、精品线路建设为载体,串点成线,集中一批村落景区,丰富民居周边配套和休闲。通过整体打造,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为“富春民居”建设村注入新活力。如分水镇大路确定了以富春江镇芦茨村为标杆,并带领全村党员赴标杆村考察学习。通过全村党员集思构想,确定出适合大路自生发展的发展模式,提出提升精品园区,推动产游富民的发展目标。即借助前溪水资源优势,结合农业精品园区建设成果,发展农业观光游、水上休闲娱乐,投资200余万元,完成大路驿站精品农家乐建设,通过下横山头杭派.富春民居改造,改造农房28幢,并列入2016年省农房改造示范村。该村发展的精品民宿“稻花岸香”,今年将完成内部装修。通过民宿、农家乐产业的发展,带动下横山区块农房价值的提升,如有一幢两间二层泥房,原来5万元都无人问津,现在以12万元的价格被村民抢先收购。村里党员也积极带头开展民宿经营,同时也招引社会人士投资民宿、农家乐,突出生态特色、休闲特色与地方特色。主打“吃出阳光、空气和土壤味道”的生机饮食概念,推出“在水一方、邻水而居、择水而憩”的民宿体验。这大路村下横山畈的富春民居,白墙青瓦、木质门窗、景乔石凳,沿前溪顺流而下有全长15公里的绿道,依托1200亩的粮食功能区,形成了与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的富春民居。 分水镇儒桥村的前岩坞,基于古街、古桥、古树、古屋的“古韵风”民居,依托凤凰花溪漂流发展民宿产业,新招引的“儒暮相依”项目正在建设中,农户自营的“儒客居”第一批民宿已正式营业;新龙村基于风情小镇建设环境侧重于“类现代”民居风格,依托新龙百合园发展民宿产业。截止到今年10月下旬,已发展民宿41户,床位300余张,每月民宿接待量达1200人次,推动了“富春民居”建设落地开花。 同样,在我县桐君街道麻蓬村,富春江镇石舍村、芦茨村等地都在推进“富春民居”建设村的工作,而且都有各自特色。其中,石舍村民居点采用“村民自住+民宿经营”式户型设计方案,自住层和民宿层均有独立出入口。同时,村内规划建设一条由游步道串联起来的景观系统,作为村民宜游的生活便道和游客的游玩小径。 可见,有山水韵、有文化味、有整体感的“杭派民居”桐庐版和升级版将指日可待。 | ||||||
原标题: 富春民居打造美丽乡村新亮点 | ||||||
作者:记者 叶凌 通讯员 施宇昕 陈 颖 邱洪娟 戚艳杰 申屠仕超 文/摄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