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这里封印 岁月在这里停留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12月02日 08:56:59 星期三 |
桐庐发布 这里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在这里,我们得以窥见先人生活的痕迹,追寻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仿佛时间走慢一拍,心灵也得到休憩。这里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传统村落。 从2012年起,由建筑学、民俗学、规划学、艺术学、遗产学、人类学等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先后评审出3批“中国传统村落”。这其中,就有桐庐的9个村。 南乡片:历史在这里封印 江南镇徐畈村 【村落名片】2007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特点】徐畈村以水为脉,保持依山傍水的环境。村内的古建筑是徽派建筑与浙西山地建筑的结合,黑、白、灰为主色调,高高耸立的马头墙,宽大的石头条框架大门,光线通透的庭院天井,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保持了建筑装饰外拙内秀的风格。 江南镇环溪村 【村落名片】坐落于三国东吴文化的发祥地,清澈的天子源和清源两条溪流汇合于村口,三面环溪,村由此而得名。拥有著名的爱莲堂、尚志堂、安澜桥、保安桥等众多古建筑。2012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特点】环溪村系北宋大哲学家、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族居之地,至今已有620余年历史,村落整体是一个古体变形的“周”字,表达了环溪村周氏文化的精髓。周敦颐千古名篇《爱莲说》的“清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祖祖辈辈的环溪人。该村大力发展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给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江南镇荻浦村 【村落名片】存有古建筑20余处,古建筑堂屋40余幢。2006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有申屠宗祠、宝庆堂、咸和堂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特点】荻浦村生态水系发达,溪流、暗渠、明沟、坎井、生活水、污水分开,又相互联系。该村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积极推进古建筑修缮利用工程,开设独具特色的“猪栏茶吧”、“牛栏咖啡”,成为驰名远近的招牌。 江南镇深澳村 【村落名片】深澳村呈长方形,中有南北走向老街,下筑引泉暗渠(俗称澳),澳深水洌,因以名村。2007年被授予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特点】深澳村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水系。一条长800米的暗渠贯穿整个村庄,拱顶全用卵石砌成。古村落是徽派建筑与浙西山地民居的结合,街巷格局“两纵四横”,建筑多为四合式院落,居民之间可相互以角门、后门相通,内部雕饰华丽。 凤川街道翙岗村 【村落名片】距今已1300余年历史。现存明清建筑中有72幢被列入县级保护古建筑,占地面积达23000平方米。2013年被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单。 【特点】该村以水渠为经纬,各类建筑依水而建,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马头高墙,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 该村的水澳体现了村民用水的智慧和文化。独具匠心的设计,能使整个翙岗大畈平衡灌溉,确保旱涝保收,为凤川地区的人民生活、生产及乡村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无可替代的基础性贡献。 北乡片:岁月在这里停留 莪山畲族乡 戴家山自然村 【村落名片】这里是畲族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古村落,2014年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特点】新丰民族村戴家山自然村还原了畲族风情和历史。这里的夯土建筑是赤裸裸的黄泥墙,特别是竹制的天花板和防雨层,很好地体现了畲族建筑的风貌。老一辈的村民仍保持着百年前的生活状态,编制竹器、割蜂蜜、制作乌饭酒等,体现着厚重的畲族历史文化底蕴。 合村乡瑶溪村 【村落名片】瑶溪村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2001年被省林业厅划为五千亩猕猴保护区。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特点】瑶溪村秉承“天人合一”是永恒的发展理念,即人与自然要合一。较早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完善的制度,使全村已形成林木茂盛、猕猴嬉戏、石斑成群的原生态景象,吸引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客前来休闲观光。 富春江镇茆坪村 【村落名片】自宋元之际建村,至今有千年历史,现有保存完好的县级文保单位“文安楼”、“胡氏宗祠”及一大批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建筑。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特点】茆坪村的建筑风格深受徽派建筑的影响,有着醇正悠久的宗族文化、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文化、生产劳作的炭文化。其中,以炭文化历史最为久远。明清时期,竹炭远销世界各地。如今,茆坪村正在恢复逐渐淡去的炭文化,将其包装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化产品。 富春江镇石舍村 【村落名片】石舍的民居保留了明清的建筑风格,是一组集明清徽派民居精华的经典建筑群。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特点】马头墙,天井厅廊……石舍村在建设中就地取材,保留原生态的特点,除铺设用的雨花石和建设亲水平台用的材料外,其余用的都是当地的材料。 同时,村庄还坐拥3400多亩竹林,由于气候、土质的不同,加上世代相传的特殊制作工艺,石舍的“野笋干”鲜嫩爽口,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三宝之一”。
| ||||||||||||||||||||||||||
原标题: 历史在这里封印 岁月在这里停留 | ||||||||||||||||||||||||||
作者: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