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 靓了乡村 强了产业 富了农民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3月04日 09:12:38 星期三 |
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洁美的村道环村庄绕田野,一个个文化广场聚民心促和谐;村里有了环卫保洁员,又有垃圾分类箱,不少村还开起农家乐、民宿……如今,这样的“新光景”在我县遍地开花,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 近年来,我县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突破口,着力建设美丽桐庐、发展美丽经济,迈出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步伐。去年,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916元,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 美丽乡村处处有新诗 我县乡村的变化之大令人惊叹。这得益于我县全面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去年,我县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609个,投入资金5.198亿元。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县进一步挖掘建设内涵,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村落风景区、智慧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空心村二次创业改革有机结合,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由“面子”转向“里子”、由地上设施延伸至地下管网、由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拓展到村里村外垃圾分类,把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改造、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均纳入项目计划范围,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深入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美丽庭院”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家乐污水治理等面上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全县10个精品村、32个中心村、110个培育村经济、文化、环境等多维深度覆盖。 我县还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与历史建筑修复开发相结合,通过及时抢救、加强保护、合理利用、严格管理四大措施,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投入资金5995万元,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要求,开展节点村庄及沿路沿线环境整治、景观营造,全面建设5条精品线路、2个精品区块,完成诗画山水线、古风民俗线和深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区块建设;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要求,投入资金1629万元,完成分水镇新龙村风情小镇和桐庐县杭州畲乡风情小镇年度建设任务。 农业农村经济有提升 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我县通过培育经营主体、抓新型业态培育、抓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去年,我县新培育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县级及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121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55家。农业龙头企业全年预计产值30亿元,其中出口7亿元人民币(外贸供货值)。立项县级以上农产品加工技改项目13个,其中立项市级6个,完成投资2656.2万元,开发县级农业新产品2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新培育国家级示范社15家、市级规范社6家,承担市级提升项目3个,全县489家合作社中县级以上规范化合作社137家。所有合作社全年预计产值10亿元。 同时,启动20个民宿示范村试点,金牛、环溪等16个民宿村初具规模,全县新增民宿经营户300余户、新增床位3000余张。新增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2个,四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2家,立项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1个、特色村(点)2个、四星级经营户(点)1个,建成、立项市级农家乐集聚体各1个,完成市级农家乐精品示范项目3个。全县农家乐接待游客220.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为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桐庐县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全县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84家,其中去年新增96家,培育6家省级、10家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立项8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县农办在开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招商项目储备库,编印农业招商手册、空心村二次创业农村闲置房源和民宿产业宣传手册,举办2014桐庐优质农产品暨农业招商引资、乡村民宿杭州推介会,去年全县引进农业类招商投资项目43个。同时,推进“一乡一业”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旧县香榧、新合茶叶等14个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完成总投资9000万元。建成喷滴灌、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基地4789亩;大力推进县重大项目突破“221”行动计划,完成现代农林业园区项目投资4.5亿元,优化种养业结构面积10488亩。 增强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桐庐县村级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购入春江景苑农民集聚点和龙潭小区营业用房68间,除位于朝霞路两边的38间留作县政府统一规划的美食街外,其余30间已全部租出,获租金收入62.54万元。去年,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实施市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2个和县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5个。 农村各项改革有新探索 去年,我县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推进“两权一房”抵押贷款工作,共测绘农房81610户,符合发证条件的农房30822户,已可制证30822户,其中已制证11255户,新增农房抵押贷款50户共826万元;新增林权抵押贷款4213万元,累计贷款1.97亿元,贷款余额1.04亿元;发放《土地流转经营权证》31本,桐庐农村合作银行将对有意向贷款的经营业主开展《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抵押贷款服务。 在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我县将农村产权交易事项全部列入县招投标交易平台交易,并对全县村级代理会计进行了相关交易内容、交易程序和交易规则等业务培训。现已发布交易信息68条,完成交易66笔,交易金额6846万元。同时,去年全县累计完成股份制改革村178个,占应完成村数的118.7%。在旧县街道、瑶琳镇、分水镇3个乡镇(街道)开展采用土地入股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试点,探索出了土地收益分配实行“收益保底、盈利分红”的土地流转新机制。全县完成土地流转面积8350亩,其中以入股方式流转土地的914亩。 培育新型“三农”服务组织。新农村建设服务团活动扎实推进,各服务分团开展组团式集中服务12次,成员单位开展“点对点”个性服务百余次。村级顾问团开展爱心助学、产业帮扶、捐资助建等活动50余项(次),为新农村建设和公益事业捐资600余万元,帮助争取项目30余个、资金500余万元,为顾问村发展献计出力,帮助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助推了“五水共治”、“无违建县”创建等重点工作。企业界顾问有的还与所在村开展了项目合作。 我县组建区域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6家,探索合作社更高层次联合、发展、壮大;开展了以股金、薪金、租金“三金”为核心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3个;推进横村镇阳山畈村、香山村和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3个村综合服务社老试点,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务,引进茶吧、咖啡吧、民宿等一批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40余万元;完成合村乡高凉亭村、岭源村2个村新增试点工作。 推进空心村“二次创业”改革和探索居农共建住房新模式。据调查统计,全县集体土地上共有闲置房2052处,可开发利用的有1743处,分布在14个乡镇(街道)124个行政村的322个自然村中。合村乡和凤川街道为改革试点。 我县制作了《桐庐县“空心村二次创业”闲置房屋招商手册》,利用县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桐庐旅游政务网、县旅委公共微信等网络及移动终端对外发布闲置房招租信息。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戴家山自然村25幢闲置古民居“以房入股”,以联合经营方式进行开发利用。钟山乡大市村静林寺自然村,义乌客商已经签订租用协议10户,达成协议准备签订租用合同的还有15户。百江镇双坞村已将三元塔自然村16幢闲置老房子从农户手中租用,将统一出租给本村的快递老板用于开发高档民宿。在横村镇白云村郑城自然村,浙江同人集团投资租用37户农户闲置房用于开发。 民生保障有新改善 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工作是关键。我县通过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升农民就业创业技能。按照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思路,共培训各类农民15644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73人;新增农村实用人才844名。 为加快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步伐,实施了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出台《桐庐县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实施意见》,继续巩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项目建设,完成15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摸底工作,为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做好前期准备。2014年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976元,增幅15.6%。 去年,进一步加大“联乡结村”帮扶力度,完成市县“联乡结村”帮扶项目129个,到位资金1987万元。实施下山集聚工程,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下山移民项目14个,下山农户600户、人口2092人。 |
原标题: 城乡统筹发展 靓了乡村 强了产业 富了农民 |
作者:记者 叶 凌 通讯员 杨剑俊/文 吴 图/图 网络编辑:tlg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