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桥村 古村落里的“美丽经济” |
http://www.tlnews.com.cn/ 2014年07月30日 07:59:44 星期三 |
![]() 近年来,儒桥村以产业特色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手段,结合该村实际,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实施产业集聚、发展现代农业等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和村集体双致富的特色道路。如今,儒桥村的村民,不仅享受到了农村的田园风光,徜徉在传统农耕文化的沐浴中,同时也充分感受到农村现代生活的脉动,真正过上了村美民富的幸福生活。 ![]()
古村落里的幸福生活 儒桥村,作为分水镇制笔发源地而被世人所熟知。儒桥村是分水镇最早发展制笔企业的村庄,经济较为发达,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11年,被列入杭州市中心村建设后,该村聘请了中国美院规划设计院专家对该村进行全方位进行了规划设计。实施了人口集聚、入村口景观打造、古树公园改造、康乐公园提升、村庄立面改造等一系列工程。村民们都感叹:村庄美了,村道宽了,路灯亮了,溪水清了,树更绿了,鸟鸣声更清脆了。 从村民轻快的步履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满足与惬意。一到入夜时分,古树公园和康乐公园就开始彰显着各自的魅力,吸引着村民前往。这两个公园一个清幽雅致,一个热闹喧腾。在古树公园,喜欢清静的村民可以在这里且听风吟、休闲漫步于古树下。也有不少孩童喜欢围着村中长者,倾听这个古老村庄里发生的故事。而喜欢热闹的村民则来到康乐公园,打篮球、跳排舞、唱戏曲…… 同时,为积极做好村民的下山集聚工作,儒桥村召开了党支部和村两委会议,并经全体村民代表和党员表决通过,儒桥村把推进人口集聚作为中心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的,而且在工作中也始终把人口集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投资3277.5万元,建设31000平方米的农民集聚点。儒桥村还创新方式,经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讨论后,由村里统一为安置户代建安置房,安置房实行“四统一”,即统一格式,统一立面,统一庭院,统一绿化,建成了高规格、美丽和谐的联建集聚点。“这种代建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农村建房式样、格调五花八门的老大难问题,也保证了房屋质量,降低了建房成本,同时不影响农户生产生活,实现了多方利益的最大化。”儒桥村党总支书记吴慧星说,以前农村建房由农户自建,一般需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在建房期间,农户要把精力花在采购材料、监督管理、帮工等上面,无法外出打工,影响家庭收入。而如今由村里代建,留出时间农户可以外出打工赚钱,赚到的钱还可以拿来贴补集聚房的室内装潢费用,一举多得。这种代建模式除了村里多点责任外,村民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 有首小诗,生动地描述了如今儒桥村民们的幸福生活: 凤起之市,儒商之乡。 滩林美景,逍遥溪游。 宰相官邸,江湖渔情。 诗画田园,悠然农耕。 茶香丽舍,适情品茗。 生态小筑,休闲养生。 ![]()
土地流转转出效益农业 说起村里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儒桥村根据国家制定的扶持茶叶生产的方针政策,在位于该村毛山的荒地上,开垦整理出一块340余亩的茶园。70年代,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还专门到儒桥村来拍摄茶叶基地的情况,为儒桥村茶叶向全国进行了宣传。到了80年代,该基地生产的茉莉花茶、红碎茶已销往福建、广东以及国外。进入21世纪以来,茶园为专人承包,成立了桐庐县汤堃茶园,并新增茶山400余亩,共737亩。目前,该茶园也是雪水云绿的主要源产地之一。 山上的茶园虽然经营得有声有色,但多年来,由于村里不少村民都创办企业,或是在外打工,还有不少土地一直荒着,或是以每亩100至200元的价格租给村民种粮。2010年,村委主任的赵应军以每亩520元的价格,率先流转了村里270余亩田地,搞起了薏米等中药材种植。由于经验不足,当地土壤并不适合种植引进的北方薏米种苗,结果也是可想而知,收成并不理想。但赵应军将抛荒的土地连片流转,为今后该村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打下了基础。如果说之前的土地流转使儒桥村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了可能,那么前溪蔬菜种植园、米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进驻,无疑为该村的农业规划化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1年6月,山东人张思法流转了327亩土地,创办了分水镇前溪蔬菜种植园。当年,皮薄、色红、汁甜的西瓜进入市场后赢得了“满堂红”,儒桥麒麟瓜的名气响了,销路也一下子打开了。目前,种植园内共有162个大棚,每个钢架大棚内都安装了喷滴灌装置,园内集中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园里95%以上的蔬菜销往杭州农贸市场。“第一批麒麟瓜5月中旬就上市了,一直要持续到10月份左右。施的都是有机肥,西瓜每亩有4000公斤的产量。接下来,腾出来的地还可以种甜玉米。”虽然价格比市面上的西瓜要稍高一些,但陈思法种的麒麟瓜根本不愁销路,不少客商早早就预订了。去年,该种植园还注册了“桐露”商标,让麒麟瓜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去年,米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冠华兔业以每亩600元的价格从该村各流转了100亩、130亩土地种起了红心猕猴桃和生态蔬菜。而到了今年,土地流转的价格达到了每亩680元。儒桥村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势头看好。 ![]() 乡村游让村民二次致富 儒桥村以制笔业为经济支柱,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壮大和村民收入的有效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和村民生态意识的增强,儒桥村急需寻找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模式,实现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民二次致富。 “儒桥村是分水镇3个重点培育中心村之一。近年来,实现了村容整治、公共配套、公益服务、文化生活的显著提升。随着各项工作地稳步推进,中心村建设在产业协调发展、村民物质精神双丰收、人居和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实现‘村美’,更重要的是实现‘民富’。我们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颇有成效,但如何把美丽乡村的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我们村打算从发展生态乡村游、打造民宿经济、高效观光农业入手,实现整村经济的和村民的二次致富。”做企业出身的吴慧星,如今又身为村里的“一把手”,对儒桥村的发展自然是心中有丘壑,了然于胸间。 儒桥村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与田园风光交融,景色宜人。村内有后溪、前溪两条溪流经过,其中后溪穿村而过,前溪长5公里,河道宽为50至120米,发展旅游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去年10月,经该村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一致通过由村级经济合作社入干股、由杭州儒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杭州儒桥凤凰湾生态旅游项目。该项目分六个区块:分别是前溪水分段水上休闲带、范蠡湾结合休闲区、起凤田创意农业区、状元林慢生活区以及药仙谷生态体验区(也称“格格坞”养生谷生态体验区),总投资近1.6亿元。 今年6月28日,位于分水镇儒桥村的凤凰谷激速漂流正式对外运营。凤凰谷激速漂流全长1850米,由于沿河两岸田地、山林没有污染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了凤凰漂流的水质清澈,成了该地宣传的优势,目前,已经有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30多家旅游团队与他们签约。目前有800个皮筏,特别是到了周末就爆满,接待量在3000人次左右。下一步,该公司将建造50亩的垂钓中心、山体酒店、1万平方米的天然浴场、水上乐园等相关配套的旅游项目,完善旅游线路,不断提升水上休闲旅游内涵。 儒桥村古称凤市街,其中凤市古街早在清朝就十分繁华。而古藤缠绕、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石拱桥,俨然成了儒桥村民心中的标志性建筑。它横跨于溪水之上,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也见证了儒桥村岁月变迁。在这里,古树、古寺、古屋,随处可见,保存也较为完好。而且村民们传承较为完整的农耕民俗,先辈流传下来大量的民间传说等。基于这些优势,今年5月,该村审报了中国传统古村落、3A级旅游景区。 今年9月,儒桥村将启动杭派民居项目,一项旨在保护和综合开发为主该村古村落的规划也已日渐成形,用吴慧星的话说就是,杭派民居的建设不仅仅是对建筑的提升改造,更是要通过这个项目发展民宿经济,从而实现业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自然,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当仁不让地成了该村发展乡村游的一个很好的卖点。该村将民宿项目融入杭派民居项目之中,第一期带动124户农户发展民宿。此外,该村还将打造百亩四季果园等采摘观光游项目。 看来,儒桥村这个古村落又将再次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 |
原标题: 儒桥村 古村落里的“美丽经济” |
作者:记者 叶 凌 通讯员 邱洪娟 文/摄 网络编辑:叶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