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九里洲 明朝更好看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8月03日 08:58:56 星期三 |
蓉湖效果图 桐君街道梅蓉村是一块有山、有水、有史、有生态的风水宝地,是三江两岸的精华。历史上,这里曾经以梅闻名遐迩,也因大兴水利蜚声于世。欣赏着纪录片,听着村书记的村史介绍,看着全体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梅蓉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定会不甘落后,乘风扬帆,重铸昔日的鼎盛和辉煌。 梅蓉村民兴修水利 梅蓉村全貌 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 “江分燕尾爽中洲,百亩桑麻绿荫稠。碧苇黄芦归塞雁,白蘋红蓼俗沙鸥。北溪船上南溪下,前港潮生后港浮。最是夏来横潦涨,玉人多倚仲宣楼。”明朝诗人姚建和曾这样描述过梅蓉村。 梅蓉村原名梅洲,又名九里洲,小名洲上,坐落在富春江北岸,素有“十里洋滩九里洲”之称。九里洲由来景色宜人,每当早春花发,满洲梅花争芳斗艳,九里一色,清芳袭人,宛如海上蓬莱,赏花人络绎不绝,更吸引历代文人墨客,来此舞墨弄文,吟诗作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成就了梅蓉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元代王冕游梅洲赞梅花曰:“风雪林中看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凌风却月是梅花,冷蕊疏枝态自嘉。九里沙洲梅不断,残香犹在野人家。”这是明代诗人张芸留下赞美梅洲的诗篇。清代张图南在《偶游梅花洲记》中写道“洲上梅花烂漫如雪”“上下十余里,如琼林玉树,布满于蓬壶瀛岛间,不复知为人间天上矣。”文学家郁达夫游桐君山时,也对梅蓉有过这样的描写:“东北面山下,是一片桑麻沃地,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隐而复现,出没盘曲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书法家郭仲選、刘江颂古喻今,留下了不少赞美梅蓉景色的墨宝。沿着梅蓉村的临江大道放眼望去,满目葱茏,江水碧绿如染。九里洲的美景又是古今画家写生之圣地。1969年春,浙江美术学院全校师生吃住在梅蓉达半年之久,创作了国画“沙家浜”组图。此后每当桃红柳绿、油菜花黄季节都有浙江美术学院的师生、绘画、摄影爱好者前来梅蓉拍照和写生,记录梅蓉世外桃源的美景。 梅蓉村虽然自然风光秀丽,但旱涝交错,十年九荒,自古以来民不聊生。“三个太阳脚起泡,三天毛雨水上灶”,就是当地百姓对自然环境的形容。旧社会,梅蓉村历经战争的沧桑,自然灾害的侵袭,白沙盖全洲,穷苦百姓挣扎在饥饿线上。“十里洋滩九里洲,庄稼十年九无收,米桶一年空到头,有女不嫁九里洲。”这就是当年梅蓉村贫苦农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梅蓉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村发动,男女老少齐上阵,轰轰烈烈地兴修水利。通过建机埠、修水渠,引富春江水上沙洲,把沙滩变成了米粮洲,实现了祖祖辈辈的梦想。 九里洲巨变,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上级党委、政府授予的荣誉和嘉奖接踵而来,各级新闻媒体纷纷前来采访,对梅蓉的事迹加以报道。1963年2月20日,《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题为《富春江畔新绿洲》长篇通讯,并在同一版上配发了社论《好一个“穷棒子精神”!》,同年2月,《解放日报》头版介绍了梅蓉大队《依靠集体征服自然,荒滩变成新绿洲》的经验。同期,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来梅蓉拍摄了《访梅蓉大队》的纪录片。梅蓉还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前来参观、旅游。1963年10月25日,原外交部副部长黄镇陪同29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和官员69人,来到梅蓉参观访问,这可是“老外”第一次来梅蓉。此后的十多年里,国际友人的来访和交往不断。1966年5月8日,李先念副总理和浙江省委书记江华,陪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前来参观访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群众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村民经济收入更是大幅度提高,如今的梅蓉村已经是“十里洲滩九里洲,荒滩变成金银洲;加工照明电气化,机械排灌水自流;电灯电视电气化,摩托轿车进农家;排排新房路硬化,环境优雅九里洲。”梅蓉人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荒滩变成绿洲,把贫穷的沙洲变成富饶、美丽的地方。 水渠效果图 入口标识景观效果图 进村大道效果图 扬帆梅蓉巨椽绘画卷 梅蓉是个让人流连的地方。这里山很绿,绿得温馨,想象着漫山遍野的绿中点缀着粒粒杨梅的红,该是怎样的温婉可人?这里水很蓝,蓝得纯粹,在莹润如玉的江面,点缀着江鸥羽羽、白帆片片,这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的画图。 “梅蓉的资源得天独厚,青山秀水间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内涵,这都是吸引游客的‘磁铁’。”村党总支书记戚潜虎说起今后梅蓉的发展。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梅蓉将主打特色旅游牌,靠山:北部山脉杨梅采摘,山林徒步游;靠水:沿富春江扬帆,连接桐君山七里扬帆渔家乐游;靠史:梅蓉村民俗历史游;靠生态:村庄居民休闲农家乐游。通过改善环境,整理土地,挖掘历史,汇聚人气,真正成为一个“春赏花、夏品果、秋扬帆、东观雪,山上品杨梅、江畔吃虾鲜、江面扬风帆”的人间仙境。 梅蓉村将坚持差异化、特色化要求,以“美丽乡村”为目标,以环境改造提升、特色资源整合为重点,以村庄整治、农居优化、土地整治为切入点,突出产业优势、生态风情、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努力发展村级经济,优化村庄布局结构,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人口集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扬帆梅蓉,将梅蓉村建设成更具内涵、更具魅力,宜居宜业的富裕美丽乡村。 为进一步做好特色村建设工作,梅蓉村考虑了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保护,将产业发展特色和自然环境特色相融合,坚持走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并举,环境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梅蓉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已通过规划论证,正式步入全面实施阶段。 梅蓉杨梅远近闻名,目前全村种植面积约1200亩。该村计划依托杨梅的品牌效应,打造一场集摄影采风、观光游、科普展、展销会、自摘自酿杨梅酒等系列活动的“杨梅节”盛会,引导市民前来梅蓉“赏杨梅、摘杨梅、尝杨梅”。同时,通过加强产业规模化,规划在水杉路周边地块,建立桃、李、樱桃为主的果园基地;在江边地块建立以水稻、油菜为主的粮油基地,形成有规模有特色的农业基地。并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以春季赏花潮、绿乐园体验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群;形成融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最大限度拓展农产业的内涵外延。 罗家大院在清末由罗家村富户罗阿满所建,是梅蓉村内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堪称桐庐境内清末民初建筑之典范。境内还有柯氏宗祠、老庙、龚氏祠堂三座历史古建筑。围绕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人文资源,发展生态旅游,该村规划在罗家大院设立黄公望画院,接纳各地艺术爱好者前来绘画写生,打造一个具有山水文化风情的写生基地。同时,依托市、县“三江两岸”的整治,以《富春山居图》为蓝本,在植物规划上实行“彩化、香化”,景观上增设基础设施、游步道,亲水平台等,重点打造特色“富春山居实景游”,使之成为一条“山水秀美、生态宜居、城景交融、和谐发展”的生态景观带,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特色村建设中做好服务设施建设是提升村庄生活品质,拉近城乡之间距离的重要内容,为充分展现特色村创建一项利民促发展的建设目标,梅蓉村将通过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客运站、邮政储蓄所等各种公共服务性设施,使乡村事务专业化。让当地村民及游客,可以足不出户完成交水电费、存取款等各种必需进城才能完成的事情。 陈来春老人,曾经是梅蓉村的村委支部负责人,他一如既往地认真记录村史,收集资料,出版了梅蓉村第一本发展史《九里洲巨变》。他说梅蓉村的将来会越来越美,村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富,他还会出第二本村史,第三本村史…… 是的,我们坚信,一个宜居、宜游、宜文、宜留的美丽乡村,将展现在富春江畔的九里洲上,明朝的梅蓉一定会更好看。 |
原标题: 昔日九里洲 明朝更好看 |
作者: 网络编辑:皇甫肖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