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导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1月10日 10:12:48 星期一 |
编者按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县开始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实践,按照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品质共享的思路,以加快副中心、新城、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构建区域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文化圈为抓手,加快推进中心镇与县城区捆绑式发展,推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从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到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到统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基层党建新格局……一幅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蓝图,正在桐庐这方秀美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着力“四区”建设 迈向幸福小城市 省委省政府将分水镇列为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为分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分水镇党委书记邵卫华表示,分水镇将围绕“拉大框架、集中人口、集约资源、集聚产业、集成功能”的目标,强化“小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中心村、特色村的建设。 未来几年,分水镇将致力于“城市商贸区”新空间的拓展,积极推进东门路南沿工程、大中型商圈和消费休闲街区的规划和建设;致力于“城市产业区”新空间的拓展,积极整合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拓展提升东溪产业集聚区;致力于“城市居住区”新空间的拓展,实施“农民转移”和“旧城改造”工程,建设一批高档精品住宅小区;致力于“新城辐射区”新空间的拓展,按照“生产服务集聚化”、“生活服务连锁化”、“基础服务网络化”的要求,为新城提供服务齐全、设施完善的一、二、三产业的配套服务。 依托制笔产业的优势,分水镇还将为企业搭建平台,建一块既是集交易、展示、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以及金融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超大规模工业原料及成品展示交易基地,又是集采购、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基地。 在提升分水工业功能区建设平台的同时,分水镇还将着力于精品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人口集中”,力争到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超5万,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财政税收比2009年翻两番。 借EPC模式聚力 “全景式”发展 2010年11月29日,富春江镇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签订了“十二五”城乡区域统筹建设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此举标志着富春江镇城乡区域统筹未来五年“全景式”发展计划正式拉开帷幕。 按照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结合《富春江镇土地利用规划》和《富春江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富春江镇对芦茨村、芝夏村、里董村进行规划修编。从规划的高度,引导人口向中心城镇和中心村集聚,优化中心城镇(横山村、七里泷村)、中心村(芦茨村、芝夏村、里董村)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环境品质,形成人口集聚的向心力。 未来几年,富春江镇将以沙湾畈区块为平台,在进一步拉开大产业框架的基础上,“大手笔、大动作、高质量、高效率”实施沙湾新城建设。新城建设初定五年,总投资额不少于35亿元,共计涉及土地1414亩,新城建设内容包括机械工业园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城乡统筹下山安置小区和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小区建设、富春江北岸景观改造、综合商贸区及商住地块开发等。按照新城建设规划,明后两年将主要投资建设“二横二纵一桥”基础配套工程,建设沙湾新城区主干道网络,为新城区框架的构建及后进主体项目的实施打牢基础。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借EPC模式聚力,加快实现中心镇建设项目。”富春江镇党委书记王优健介绍说,EPC模式是指采用建设—移交及工程总承包相结合的模式,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融资模式。EPC模式在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中“破解资金瓶颈、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能”上具有明显的创新优势。 推行三大集聚战略 实现集镇跨越发展 说到现代农业,横村镇拥有省内闻名的水蜜桃;说到工业,横村镇目前是沃尔玛、安泰莱、里斯、琼斯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服饰生产基地。 “未来五年,我镇将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标准来谋划和推动未来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不断增强中心镇人口承载能力,通过实施三大集聚战略,实现小城市培育目标。”横村镇党委书记钟玉华说,横村镇将在原有中心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规划,形成“1+2+15”的发展格局。即以中心镇区为发展核心,以胜峰、凤联两个中心村为带动点,按60%的比例,建设15个美丽乡村和特色村。同时制订人口集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以科学规划带动中心镇建设。为此,该镇将着力推行三大集聚战略。 促进人口集聚,按照人口集聚规划和年度计划,强化结合,认真实施,确保到2015年,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2%。“十二五”期间中心镇规划集聚安置房建设用地350亩,安置人口1.6万人,同时,加快推进城东区块拆迁改造和老横村片旧城改造项目。 促进生产要素和产业向中心镇集聚。小城市培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产业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以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不断提高中心镇人口集聚的承载能力,保障集聚的人口既能安居更能乐业。努力培育“工业发达、三产繁荣、农业有特色”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 在推进针织产业实现由大到强、到优的转变过程中,横村镇也将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基地和品牌建设,以阳山畈风情小镇建设为示范,全面提升农业休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以“宜业、宜居、宜游、宜文”为目标的新农村。 以“三轴五片”为基础 建未来桐庐“心脏 凤川镇将按照“三轴五片”的发展思路,优化调整产业、人口布局。即以320国道、杭黄高铁、杭千高速为轴,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沿江和集镇集中。 “今后的凤川新城,将是工业、居住两相宜的生态型城市综合新区,将成为桐庐城市发展新的亮点。”对此,凤川镇党委书记王先勇无限憧憬。 全力推动新型产业园区建设。根据我县整体产业定位和布局,凤川工业园区320国道以南、杭黄高铁以北区块(产业集聚区)注重发展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商贸物流、汽车城等产业集聚群,加快形成重要的新 兴产业集聚区。 而在杭黄高铁以南至杭新景高速两侧建设生态保护绿色廊带。在杭新景以南至大源溪以西区块(集镇建设区)建设与保护并重,完善集镇功能,提升集镇品位,引导农户集聚。 “凤川新城作为我县未来工业化的主战场,将积极承担引领区域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角色,而凤川新城柴埠新区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承载体,也将致力于建设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源,自主创新的智慧源。”王先勇颇有信心地说,用不了几年,凤川新城将呈现出森林绿地环绕,生态走廊贯穿其中,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工业经济强劲和人文气息相辉映的“城市综合新区”。” |
原标题: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导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
作者:记者 郑 磊 文/摄 网络编辑:董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