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镇 空心片区综合整治 盘活土地创造效益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1月09日 08:30:11 |
一边是无人居住的空房子 一边是没有宅基地建新房 如何破解村民建房难? 江南镇 空心片区综合整治 盘活土地创造效益 (摘自《都市快报》 记者 邓晓忠 整理 图片由江南镇提供) 走进桐庐县江南镇彰坞村,绿水青山的掩映下,一栋栋杭派古韵的民房让人羡慕不已。 谁能想到,这些都是旧村改建后的房子,从“空心村”变身“网红村”,这是桐庐县江南镇绘就的乡村发展新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将大力推进村庄空心片区综合整治,一方面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同时实现村庄面貌的改变和村集体增收。”江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杰说。 从漏水木板房 到三层小别墅 “以前的房子都是木板木头搭的,年份久了,一下雨就漏水。”彰坞村华家塘自然村的村民老张说,没想到马上70岁的人了,居然还能住上新房。 老张的新房就在华家塘杭派民居点。2018年前后,彰坞村华家塘、彰坞、新庄区块等地陆续拆除了123幢老旧房屋,腾出土地70亩。之后再由村集体在规划区内统一建造房屋,一期共新建成21幢杭派民居,二期项目也已启动,项目竣工后可建成100栋杭派民居。 白墙黛瓦、独立车库、小花园……一栋栋三层高的小别墅整齐林立,空中俯瞰,不仅有韵味还颇有点壮观。 “干净的村路、随处可见的绿植、热情的邻居……是梦中情屋了。”老张说,“更重要的是,这栋房自己大概花了50万元,虽然是笔不小的钱,但真是太值了。” 在老张看来,“村庄空心片区”综合整治最明显的就是村容村貌提升了。 “原来大家的房子都比较破旧,建得也不整齐,看去杂乱无章,像我家的老房子在村口处,进村的人一看第一印象就不好。” “空心片区”整治打开了村庄建设空间,还给彰坞村的文旅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村里加快推进彰坞村大塘、老街、主干道等的建筑提升,建设节点亮灯、绿化美化项目,改建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会彰坞分会江南美术馆……不仅美了环境,还引来了不少游客。 彰坞村今年入选了全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 一边是空着的房子 一边是无法建新房 年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常住人口持续减少,破旧闲置的房子也就越来越多,不仅是彰坞村,江南镇不少村都出现“空心村”现象。 2018年,江南镇19个行政村,存在村庄空心区现象的有17个,空心总面积达到了百亩以上,是一笔很大的沉睡资源。 “我2020年5月来江南镇工作,到12月份,短短7个月时间,镇里就收到各个渠道反映过来有关‘农民建房难’的信访件70多件,而实质上能够解决的只有30多件,没有解决的大多数是需要安排新的宅基地。”朱杰说,从中发现,有一对矛盾相当突出,一边是大量无人居住的空房子占了村庄建设面积,另一边则是众多住房困难户没有新的宅基地来建新房。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决定大力推进村庄空心片区的综合整治。” 但这是一件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事。难点有很多,一些村民即便是不住也不愿拆除、村集体经济差因而“拆不起”、整治出的宅基地没有成片不好规划、有了地但优质产业项目引进难…… “说得简单点就是拆不动、拆不起、用不好三大难点,每个难点我们都对症下药。”朱杰说。 比如“拆不起”问题,江南镇创新四大机制: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资金渠道多方筹措机制、“以村为主,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力量联动机制、政府出台专项资金用以奖代补支持机制。“这些方法,得到了村民的支持,也满足了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工作推进也就顺利了。” 今年,江南镇动员拆除彰坞、凤鸣、珠山、石泉等9个“空心村”的710户农户的老旧房屋,盘活村庄闲置建设用地205亩。全镇目前已完成村民建房审批300多户,还招引各类非遗和文化业主60余家,形成非遗研学一条街,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 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子 让盘活土地持续产生效益 “接下来,我们要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让盘活的土地能持续产生效益。”朱杰举了个例子——“指标入股”。 “指标入股”简单来说,就是用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在形式上入股使用指标的企业,来获得分红。 石泉村腾出25亩左右的建设用地,其中拿出5亩以指标入股县级开发区做地的国有公司,每年分得的收益用于维持村级照料中心的日常运营。 江南镇结合“一老一小”问题,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利用村内空闲地建造多(高)层公寓房,解决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经济困难户的住房需求。 还有因地制宜地对基础设施进行查漏补缺,拆除破损的闲置房屋,保留有价值的老建筑,用于改建公共设施。如梧村村,拓宽村中原本狭窄的道路,方便了村民出行,同时将沿山部分改造为小公园、小广场、绿道等。 外来资本进驻和村民住房入股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也在积极探索中。朱杰表示:“通过政府主导与企业扶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改建或活化利用空心村房屋,形成一批可游可玩和可停歇的乡村旅舍、酒店等旅游设施与景点,实现古建筑保护和村集体增收双赢目标。”
乡村规划是空心村整治重要前提 ■ 邓晓忠 曾经破旧的老房杂乱无章,如今一栋栋三层高的小别墅整齐林立,从“空心村”变身“网红村”,江南镇彰坞村的华丽蜕变,无疑绘就了乡村发展新样板。究其“彰坞模式”成功的秘诀,笔者认为,离不开乡村规划。 众所周知,“空心村”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迅速发展的村庄建设和落后的规划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造成村庄外围粗放发展而内部衰败的空间形态的分异现象。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对“空心村”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调整村庄用地和布局,改造空心村的空间结构,从而营造出内聚的空间氛围,取得从空间结构着手改造空心村的成效。就这个意义上说,从规划入手进行“空心村”的整治是种可行的思路。 正如“彰坞模式”中,该村通过合理规划,统一建造华家塘杭派民居点,从而解决了房屋杂乱无章的现象。与此同时,更是通过提升村庄建设,给全村文旅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因此,“空心村”整治需以项目库为导向,集中统筹规划、国土、建设、农林水等各方面资金共同支持示范点改造,推动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和共赢,助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
“南”事争先 绘就新时代江南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后这十年,是江南镇加快“党建引领,组织赋能,改革创新”的十年,是做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十年,是打造“集山水风光、古村风韵、民俗风情、现代产业、新型城镇于一体”的十年。十年来,大力弘扬“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江南首创精神,成功创成浙江省园林城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等一批省级荣誉,江南古村落成功通过国家4A级景区复评,桐庐东站正式启用开通。 积才蓄能 让基层组织“强”起来 十年来,江南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夯实执政基础,政治生态焕发新气象。高质量完成三次村社组织换届,选出一班“干事创业担当奉献”的“头雁”队伍。创立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群众利益诉求收集解决机制、“四联四促、村村共建”机制和入党积极分子积分管理办法,承办“一线班子会”“议企来咖啡”“请你来协商”“新村夜话”等联村联社联企活动,高质量推进“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建成一批党建样板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党员活动阵地。 红盟聚力 让古村落“活”起来 十年来,江南镇着力发展江南古村落,焕发古村风韵,共同富裕结出新硕果。吸纳古村落五个村党组织、文旅企业成立江南古村落共富联合体党建联盟,依托民俗文化底蕴、古村风貌底板,培育建强荻浦花海、深澳百匠艺术街区、青源伴山营地等系列农文旅IP,打造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50个,2022年“五一”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营收20余万,创历史小高峰,实现美丽经济有效转化。 枝叶关情 让基层治理“稳”起来 十年来,江南镇深入创新基层治理,构建善治格局,社会稳定呈现新面貌。我们将每周一确定为固定基层走亲日,推广“走亲去”小程序,推动镇干部下沉村社走亲走访,深入践行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充分发挥“1+3+N”网格力量。建成镇级矛盾调解中心,建立“2+6”人民调解专家库、村级“微法庭”和“矛调室”,成功打造“老书记调解室”等基层治理阵地,建立“镇领导一三五接访”“村书记每月固定接访日”机制。 强村富民 让人民群众“笑”起来 十年来,江南镇坚持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做到强村富民,幸福指数实现新飞跃。我们紧紧围绕“农有所居,增收致富”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各种共富路径。去年,我们提出“空心村”整治江南“13510”模式,累计拆除老旧房屋5.2万平方米,整治危旧房隐患34处,盘活低效土地150亩,进一步腾出村庄发展空间。彰坞村党总支先试先行,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今年6月,成功入选全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 整治提升 让城乡环境“优”起来 十年来,江南镇优化320国道(江南段)、中心大道、桐常线等六大主干道环境提升方案,深入实施沿路沿线风貌提升行动,深化美丽乡村图谱,结合“五水共治”“美丽庭院”“垃圾分类”等工作,开展公共区块、门前屋后及农村小微水体整治,积极发动党员志愿者,参与到环境整治的热潮当中来,一同打造了美丽、有序、整洁的乡村环境。 (本文由江南镇提供) |
原标题: 江南镇 空心片区综合整治 盘活土地创造效益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